詩四首教學案及答案
4.用語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二)1.五言律
2.出使原因 目的地
3.最精彩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遠處烽煙直沖霄漢,大河上一輪落日,沒有云翳,顯得格外圓而且大。
4.對偶句: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第二課時(三)2明確:(1)寫作者李白出蜀至荊門來到楚地時所見到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2)“仍憐幫鄉水,萬里送行舟。”從景物方面著筆,表現的是作者濃濃的鄉思。
(四)明確:
(1)“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寫的。
(2)示例:“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將靜止的山嶺描繪出充滿動感與空間感的活動畫面來。后句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荊門一帶平原曠野寥廓高遠的景色。這兩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峽,見到廣闊平原時的新鮮感受極其真切地寫了出來。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先以中明月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再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詩人以移步換景的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長江的近景和遠景,奇妙多姿,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不直接說出對養育過自己的故鄉的思念之意,而是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另一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情深。五)3明確:(1)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而后再寫舉目所見,這樣的漸變,是一種烘托,是一種過渡,是一種物我兼融的摹狀。經過前面的蓄勢,詩的頸聯終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發出了最高亢最強烈的吶喊。
(2)“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這兩句詩,道出了一個亡國之臣的憤懣。“萬里”與“三年”對舉,分別從空間、時間的跨度上來敘述其事,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讀之讓人感慨萬分。
三(一)1、故鄉水;詩人自己;懷念故鄉,熱愛故鄉。2、虛實結合;實;虛。3、荊門,楚國。(二)頷聯,回顧歷史是: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交待登樓時間是: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寫出了亡國之臣的憤慨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