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biāo)八年級語文下冊全套筆記復(fù)習(xí)資料3
b 詞語:
稍和:略為暖和。 于時:在這時。未始無春:未嘗沒有春天。 墮事:耽誤公事。
古今異義:
披風(fēng):古為偏正短語,“在風(fēng)中開散”的意思,柔梢披風(fēng);今作為名詞,一種披在肩上的沒有袖子的外衣。
一詞多義:
①.時:時常,凍風(fēng)時作;時候,春和景明之時。
②.為:表被動,被,山巒為晴雪所洗;寫,故為之文以志之;是,人為刀,我為魚肉。
③.得:能夠,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詞,的,脫籠之鵠;舒緩語氣,不譯,如倩女之靧面;限定關(guān)系,以,郊田之外;代詞,未乏知也。
⑤.乍:初,開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于匣也。
⑥.鱗:像魚鱗,鱗浪層層;代魚,呷浪之鱗;魚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偕:一起,寵辱偕忘;和,與,偕數(shù)友出東直。
詞語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③.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④.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艷妝。
⑤.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c.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賓語后置,“于匣”是狀語,“出于匣”即“于匣出”,譯:冷光突然從鏡匣子里閃射出來。)
②.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
賓語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間”是“蕭然”的狀語,正常語序應(yīng)為“于山石草木之間者”。譯: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賓語前置 ,“之”是代詞,代指上文所說“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經(jīng)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正常語序應(yīng)為“未知之也”。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這一點。
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省略主語“我”,即偕數(shù)友出東直。)
譯: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便)同幾個朋友出了北京城東直門,到了滿井。
②柔梢披風(fēng)。(動詞后省略介詞“于”,應(yīng)為“柔梢披風(fēng)”,“于風(fēng)”作“被”的狀語,又構(gòu)成狀語后置。)譯:柔軟的柳梢在風(fēng)中散開。
判斷句:
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biāo)志。)
譯:能夠不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不受拘束流連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間的,恐怕只有我這種清閑的官吧。
翻譯: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罷了。
②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高高的柳樹夾著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濕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里飛出來的天鵝。
八年級下冊理解性背誦默寫檢測
(提示:注意理解詩意,防止張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