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復習資料整理2
7、去: 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于是記下這番景致便離開了。)
今義:前往,跟“來”相對。
8、微: 古義:沒有。(微斯人,吾誰與歸)
今義:細小,輕微。
9、披風: 古義:在風中散開。(柔梢披風)
今義:斗篷,一種披在肩上的沒有袖子的外衣。
五、幾種特殊句式
1、倒裝句
(1)賓語前置
(1)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經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如:
①弗之怠
正常語序應為“弗怠之”。
②城居者未之知也。
正常語序應為“未知之也”。
(2)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經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如:
吾誰與歸?
正常語序應為“吾與誰歸”。
(2)狀語后置
①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于途” 是“歌”的狀語,“于樹” 是“樹”的狀語。“歌于途”即“于途歌”,行“休于樹”即“于樹休”。
②冷光乍出于匣也。
“于匣”是“出”的狀語,“出于匣”即“于匣出”。
③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
“于山石草木之間”是“瀟然”的狀語,正常語序應為“于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者。
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于貧賤”“于富貴”介賓結構作狀語后置,譯: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⑤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于其上”介賓短語作“刻”的狀語,后置。正常的語序應為“于其上刻唐賢今人詩賦”。⑥多會于此
“于此”介賓短語作“會”的狀語,后置。正常的語序應為“多于此會”。
(3)定語后置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是“廟堂”的定語,“遠”是江湖的定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居高之廟堂”,“處遠之江湖”。
2、判斷句
(1)“……者,……也”,判斷句式的標志。
①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2)獨用“者”或“也”也可表判斷。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
3、互文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悲或喜。
②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將士們的角弓被凍得拉不開,鐵衣太冷,難以穿著。
4、省略句
(1)省主語
①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省略主語“我的小船”,譯為(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蕩,時而向東時而向西。
②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省略主語“五柳先生”,譯為(五柳先生)生性喜歡喝酒,家中貧窮,不能經常有酒喝。
③以其境過清。
省略主語,應為“(余)以其境過清 。”
④斗折蛇行。省略主語“溪泉”,應為“(溪泉)斗折蛇行”。譯為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爬行。
⑤屬予作文以記之。
省略主語“藤子京”,應為“(藤子京)屬予作文以記之。”
(2)省賓語
因以為號焉。
應為“因以(之)為號焉。”譯:于是就把(五柳)作為號了。
(3)省介詞
①坐潭上。
“坐”的后面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坐(于)潭上。”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兩個“之”后都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③寓逆旅
“寓”字后省略了介詞“于”,應為“寓(于)逆旅 。”
八年級(下)古詩文默寫
1、“欲為圣明除弊事,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