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三峽學案及答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三峽
【預習導學】
1.quē xī xiàng sù yù tuān yǎn
shù jiàn yuán xiào zhǔ zhàng
qǐn xìng
2.(1)早晨(2)飛奔的馬(3)真,實在
(4)早晨 寂靜
3.“闕”同“缺”,缺口。
4.①如果 自從 ②有時 或者 ③即使 雖然
5.善長 北魏 地理學 、散文家 《水經注》 綜合性地理
6.三峽景物 連綿不斷、遮天蔽日 不同季節 迅猛 良多趣味
7. 祖國河山 深愛祖國河山
【合作研討】
1.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毫無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正午或半夜的時候,是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的。至于夏天水漲,漫上小山包的時候,順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都被阻絕了。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是白天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到了江陵。中間間隔了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船速度快。到了春、冬兩季時,白色的急流、綠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在山峰間。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是趣味無窮。每到天剛晴或剛降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長叫,甚是凄涼。空蕩的山谷里回聲陣陣,悲哀的嘯聲久久不消。所以漁夫和船夫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三峽的形勢;第二部分(第2~4段),分寫三峽四季不同的景色。
3.連和高。
4重巖疊嶂,就山本身的狀態寫其高,是俯視所得;而隱天蔽日,以天和日襯其高,是仰視所見。
5.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6.夏水暴漲,春冬景美,寒秋肅殺。
7.答案要點: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將“夏水”為首來寫。
8.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三峽。三峽風光優美。
【當堂檢測】
1.(1)從、在(2)消失(3)快
2. (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2)即使騎上馬、駕著風也不如它快。
3. 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