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 >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精選13篇)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3-01-03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精選13篇)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1

  《五柳先生傳》學案 教師寄語: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義。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3、品味作品質樸、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

  4、體會作者那種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學習重點:

  1、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學習難點:

  1、通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來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體會課文中“不”字的妙處。 

  學習過程  

  一、復習回顧

  1、回顧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其三)

  2、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陶淵明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學生結合上述作品,談談對陶淵明的認識。

  二、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找出生字并注音.

  嗜(  )   輒(  )    簞(  )   黔(  ) 

  汲(  )   儔(  )    觴(  )   歟(  ) 

  2、學生自主閱讀,疏通文義,提出疑問,相互交流。

  ①亦不詳其姓字(  )  ②因以為號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飲輒盡(  ) ⑤環堵蕭然(  ) ⑥簞瓢屢空,晏如也(   )

  ⑦不戚戚于貧賤(   ) ⑧不汲汲于富貴(   )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4、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四、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與性格有什么聯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嗜酒”說明了什么? 為什么“常著文章自娛”?

  2.“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3.“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與作者對話,走進一種境界。

  1、討論一下《五柳先生傳》是不是作者的自傳?

  2、你認為五柳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用自己的話評價)

  六、拓展遷移

  (一)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達標測試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每有會意:                         ②造飲輒盡:

  ③環堵蕭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貧賤:                     ⑥不汲汲于富貴:

  2、翻譯

  (1)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茲若人之詩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4、選出理解有誤的一項        (  )

  a.本文是陶淵明托名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畫像。

  b.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自己)讀書、飲酒、寫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潔的志趣和人格,使筆調詼諧。

  d.文章最后兩句設問的話是贊語的實質,與“不慕名利”想照應,體現了先生的特點和優點。

  5、閱讀文段做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以”字意義不同于其它項的是(      )。(2分)

  a.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有兩個主要的愛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達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2分)

  (5).有人說:“當今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陶淵明的理想追求早已與時代格格不入了。”對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達標測試:5、閱讀。

  (1)、a  

  (2)、房屋四周的墻壁空空的,房子擋不住寒風和太陽。

  不為貧賤而憂慮不安,不急于追求榮華富貴。

  (3)、好讀書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5)、示例:物質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淵明不慕榮利,潔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3、《馬說》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會文章的寓意。

  3.培養振興民族,奮發有為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學習過程

  一、讀順讀懂課文,積累字詞。

  1、注音:

  祗(    ) 駢(    )盡粟(    )一石(    ) 槽櫪(    )

  2、 解釋字詞

  祗:            一食:             雖: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見:          策之:             執策:

  3、翻譯句子 (結合課下注釋和資料)

  (1)不以千里稱也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4、查找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與“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會有怎樣悲慘的遭遇呢?

  3.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

  4、對于“千里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態度?

  三、細讀課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論點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連用了十一個“不”字,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4.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 你覺得作者是僅僅在替千里馬鳴不平嗎?伯樂指的是什么?

  四、理解主旨,走進更深境界。

  1.韓愈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么?哪句話體現了他的意圖可充當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寫法?

  2、韓愈雖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雖然對統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行徑進行了揭露和控訴,但仍對他們寄以希望。請同學思考一下,在封建社會里,韓愈的愿望是否能實現?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你如何看待當代社會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

  2、聯系當今社會,談一談我們應樹立怎樣的人才觀?

  六、達標測試: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4)其真無馬邪?

  (5)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2.解釋下列各組中加點的字。

  (1)一食或盡粟一石(    )       食之不能盡其才(    )

  (2)執策而臨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無馬也(    )           其真不知馬也(    )

  3、下列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馬之千里  b、盡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隸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4、課內精讀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 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執策而臨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d.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2).   將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馬不能發揮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認為怎樣才能發揮“千里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達標測試:4、閱讀題

  ( 1)、c

  (2).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充分發揮它的才能。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馬者的無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才,鳴之能通其意。

  (4).①不氣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②尋找機會,展示自己才華

  24、《送東陽馬生序》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的內容。

  2、體會文章中對比手法的運用,把握主題。

  3、學習古人“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求學態度,培養正確的苦樂觀。

  重難點:

  1.學習作者勤勉學習,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對比手法,領會文章內容,體會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學習過程

  一、開闊視野

  我國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學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囊螢映雪

  * 2、懸梁刺股:《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3、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 4、畫荻教子:《宋史歐陽修傳》:“(修)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獲畫地學書。

  二、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注音

  嗜(   )    叱咄(   )  篋(   )    缊(   )

  媵人(   )  容臭(   )  燁然(   )  衾(   )

  2、《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號﹏﹏﹏﹏﹏﹏。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大意。

  1、結合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把不能解決的字詞及句子記錄在下面。

  字:                           

  詞:    

  句子: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4、與作者讀書時相比,現今太學生的讀書條件怎樣?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的?

  2、本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2、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

  2、通過學習本文你對學習條件的優劣是怎樣看待的,結合課文與現實說說你對學習條件,主觀努力與學習效果相互關系的看法

  六、達標測試

  (一)給下列句中的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  

  2.或遇其叱(   )duō(   ),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   )其欣悅,則又請焉。  

  3.負篋曳(   )xǐ(   )行深山巨谷中。  

  4.足膚jūn(   )裂而不知。  

  5.媵(   )人持湯沃(   )灌,以qīn(   )擁覆,久而乃和。    

  (二)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余幼時即嗜學                2.以是人多以一書假余              

  3.益慕圣賢之道                4.未嘗稍降辭色                  

  5.故余雖愚                    6.卒獲有所聞   

  (三)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堂,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叵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走      (2)腰     (3)俟      (4)湯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幼時/即嗜學             b.益慕/圣賢/之道

  c.無/鮮肥滋味之享           d.燁然/若神人

  3.(翻譯)用現代漢語寫出畫線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乎自筆錄,計日以還。

  4.選文將同舍生的豪華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對比,體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表現自已求學的艱難?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從作者的讀書經歷中悟出了哪些學習秘決?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覺得“先達”對弟子“未嘗稍降辭色”的態度可取嗎?為什么?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無書讀,天寒抄錄;求師難,恭敬詢問;生活苦,以學為樂。這樂中求學的精神對你有什么啟示?請結合實際,談談認識。

  答案:達標測試:(三)、閱讀題

  1.(1)跑   (2)腰里系著(掛著,佩著)  (3)等待  (4)熱水  (5)通“披”,穿

  2.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

  (2)家里窮,沒有辦法得到書,就經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4.缊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

  5.幼年讀書的艱難,成年從師的艱難。求學生活條件的艱難。

  6.學習要勤奮,求師應誠心,求學須不斷克服并戰勝困難

  7.①不可取,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關系,老師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長。②可取,我認為“先達”的“未嘗稍降辭色”,并非不尊重學生,而是一種更負責的尊重。因為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質的學生,同時,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例:雖然我們現在的學習條件優越,遠遠超過宋濂,但刻苦學習的精神卻比不上他,因此,應該向他學習,不在生活上攀比,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

  25、《詩詞曲五首》學案

  岳家莊初級中學     李因霞

  教師寄語:徜徉于詩的海洋,感悟詩的意境。

  學習目標:

  1.背誦默寫五首詩歌。 

  2.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古代詩歌的熱愛,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重難點:

  1. 理解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流程:

  一、基礎知識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字﹏﹏﹏﹏,﹏﹏﹏﹏

  詩人。

  2.《赤壁》作者﹏﹏﹏﹏,字﹏﹏﹏﹏,﹏﹏﹏﹏朝詩人,他與李商隱被稱為“﹏﹏﹏﹏”。

  3.《過零丁洋》作者﹏﹏﹏﹏,號﹏﹏﹏﹏,﹏﹏﹏﹏朝)文學家。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首聯交代了什么?“凄涼地”和“棄置身”表露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2.頷聯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點?描寫了怎樣的現狀?體會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

  《赤壁》

  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么含義?

  2.“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過零丁洋》

  1.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

  3.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水調歌頭》

  1.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什么含義?

  3、這首詞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1.“如聚”“如怒”描寫了怎樣的形象?

  2.為什么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這首曲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什么含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聯系全詩任選下面一句,加以賞析。

  其一: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其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2、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復雜的思想感情。本課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都表達了怎樣的內涵呢?(任選一首說一說) 

  五、達標測試

  (一)填空。

  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蘊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詩句是:                              。

  2.《赤壁》中以二喬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的重大影響的詩句是:

  。

  3.《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文天祥崇高民族氣節的兩句話是:

  。

  4.《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作者對以往歷史所作的概括與評價的詩句是:                                                 。

  5.《水調歌頭》中表達了與親人共賞人間美景的愿望的詩句是:                                                       。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詩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詩人。《過零丁洋》選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號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詩人。《水調歌頭》作者____,字____,自號____,______人,__代文學家, “水調歌頭”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關懷古》作者____,字____,號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閱讀理解x kb1. com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語段說說詞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

  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

  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說出幾個(至少兩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說出宋詞中與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種風格嗎?并舉一兩個作家。

  答案

  達標測試:(二)閱讀理解

  1.想到月宮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詞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  3.怨恨。“恨”的內容可能是親人的離別、人生的孤獨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這兩句都表達了對人的美好的祝愿。  5.嬋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蟾、顧兔、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等。    6.婉約  李清照  柳永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3、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積累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重點詞語。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

  2、“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串講課文,弄懂大意

  2、背誦課文教學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重點詞語。

  教學難點 :1、理解“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

  2、翻譯“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教學步驟 :    

  一、簡介作者,導入  新課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著名詩人。他生活的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許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不愿與黑暗現實同流合污,辭去官職,躬耕僻野,過著簡樸的生活。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與志趣。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熟讀課文,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嗜shi    輒zhe    吝lin    褐he     簞dan    汲ji     儔chou   觴shang

  三、串講課文,疏通大意

  先 生不 知 何 許 人 也 ,亦 不 詳 其    姓  什么地方             詳細地知道

  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

  字 ;宅 邊 有 五 柳 樹,因 以 為 號  焉 。  表字                              “以之為” 句末助詞,無義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閑  靜  少  言 ,不  慕  榮  利。 好 讀 書,說話        羨慕  榮華利祿   喜歡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 求  甚 解;每 有 會     意 ,便  欣  然            很            體會、領會 書中的意旨  高興的樣子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 忘  食 。 性  嗜  酒 , 家  貧 ,不  能  常                    愛好                                經常就高興的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常得 , 親  舊  知  其  如  此 , 或  置  酒  而     親戚 舊交、舊友 代五柳先生        有時          表承接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這種嗜好,有時擺了酒叫他招  之  。造  飲  輒  盡 , 期  在  必  醉。代五柳先生 到、往     就   完   希望、愿望   一定喝。他到別人家里去喝酒總是把酒喝光,希望一定喝醉。既   醉  而  退 ,曾  不  吝  情   去  留。已經,以后          回家     不曾    掛心,在意  離開喝醉以后就回家,并不裝模作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環   堵   蕭   然 ,不 蔽 風 日 ; 短  褐周圍環著四堵墻 冷清的樣子             陽光     粗布短上衣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穿  結,  簟     瓢    屢   空, 晏  如  也 ! 打補丁  盛飯的竹器 飲水用具 經常        安然自若的樣子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常  著  文  章  自  娛 ,頗  示  己  志。    寫                         稍微  表現       志趣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忘  懷  得  失 ,以  此  自  終。過完自己的一生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贊  曰: 黔  婁  之  妻 有 言:“不 戚 戚傳記的評論性文字 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憂愁的樣子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于貧賤,不 汲 汲  于 富 貴。”其 言 茲 若 人              心情急切的樣子                 此人,五柳先生不熱中于升官發財。”從這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之 儔 乎?銜  觴  賦  詩  ,以  樂  其  志。    朋友、伴侶     酒杯                         自己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無 懷 氏  之  民  歟  ?葛 天 氏 之 民 歟? 上古帝王          語氣助詞,呢  上古帝王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四、背誦課文

  五、布置作業 1、完成p131 練習三

  2、思考p131練習一、二 作者郵箱: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課文中表現的陶淵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實詞,熟練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點:

  1、文言文的閱讀訓練。

  2、掌握文中實詞。

  三、教學難點 :1、怎樣認識陶淵明不慕榮利的思想。

  四、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目標: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課文。

  一、導入  新課:回憶已學過的課文,了解陶淵明的生平。

  陶淵明,名:潛,字:淵明。晉宋時期詩人、散文家。號“五柳先生”。

  二、朗讀全文,完成練習冊第9題。簡單講解停頓劃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宅邊/有五柳樹B、常著文章/自娛

  C、忘懷/得失,以此/自終D、黔婁/之妻有/言

  三、再讀課文把握以下字詞,再完成練習冊2、3、4、5、6題。就不理解的字詞發問。

  晏如:安然自若的樣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樣子造:往,到

  戚戚:憂愁的樣子期:希望蕭然:冷冷清清的樣子儔:朋友

  2、給加點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飲輒盡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結5、簞瓢屢空6、黔婁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貴8、其言茲若人之儔乎9、銜觴賦詩10、無懷氏之民歟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5、環堵蕭然

  2、因以為號焉6、不戚戚然于貧賤3、每有會意7、不汲汲于富貴

  4、或置酒而招之8、銜觴賦詩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因以為號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娛D、忘懷得失

  5、對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婁之妻有言(的,結構助詞)

  C、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音節助詞)D、吾欲之南海(往)

  6、對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好讀書,不求甚解:喜愛讀書,但不求理解要旨。

  B、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風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擋風。

  C、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患,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D、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銜著酒杯做詩,來使自己的心情快樂。

  四、試圖翻譯課文。檢測學生對課文理解情況。

  五、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目標:理解課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訓練文言文閱讀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誦情況。

  二、閱讀課文,完成練習冊第1、7題。

  1、1、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個成語是:

  3、“贊”語中與傳文中“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

  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畫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

  B、本文是從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來刻畫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頌揚了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贊”是傳后所附的議論性文字。與正文關系不大,可以刪去。

  三、談談自己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一些看法。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閱讀能力拓展訓練。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駱駝入頭甕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為憂。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又復破分甕。如此癡人,世人所笑。

  一、解釋加點詞。

  昔有一人先甕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殺駝

  二、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A、首不得出B、既不得出C、如此癡人D、有一老人來語之曰以刀劈狼首既殺駝兩狼并驅如故即用其語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4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誦讀文言文,讀懂文意,背誦課文。體會本文洗練的語言特色。

  2、品鑒五柳先生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精神實質。

  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設計三個環節:第一環節讀通文章;第二環節讀懂文意;第三個環節品讀人物,了解人物內心世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直接揭示課題。板書

  教師引語: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先生,他是誰呢?他的稱號可有點兒奇怪呀,我們一起來念出他的名字。

  2、他為何稱五柳先生呢?文中的哪一句提到了他的名號?生“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用你自己的話來說說。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課文,來認識一下五柳先生?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生字及停頓。

  教師引語:不過咱們學的可是文言文,拿到一篇文言文,你們說應該先怎么做呢?

  生:讀。

  師:那就請大家大聲地來讀一讀課文,如果有不認識的生字,可以看一下書下的注釋,也可以舉手問老師。

  生:翻譯

  師:的確,翻譯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重要的手段,不過老師覺得在翻譯文章之前,應該先讀一讀文章。那就請大家大聲地來讀一讀課文,如果有不認識的生字,可以看一下書下的注釋,也可以查工具書。

  學生自讀課文。

  師:請一位同學來為我們示范一下。(隨意點)

  他讀得怎樣?

  指名一生評價。

  師:(抓住字音)是啊,文中的這些生字的確需要我們注意,剛才這位朗讀的同學已經注意到了,因為書下都有,你們呢。

  一生評價:

  師:抓住“節奏、停頓”等來點評。事實上,古文選中的原文是沒有句斷的,是編者在選入課文的時候,為我們加上了標點,所以我們讀起來并不費勁。但有一些較長的句子還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我們再請剛才的那位同學來為我們示范一下第一句。

  學生讀第一句。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么讀嗎?生:講   師:沒錯。讀文言文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其節奏、停頓,甚至我們可以搖頭晃腦地讀。

  盡管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課文的意思,但我們還是能大致地憑借語感作出自己的判斷。就用你剛才的方法。老師也想來試一試。

  教師范讀。師問:還可以吧。

  師:一起來一遍。學生齊讀。

  教師點評。(抓住“讀得準確,有板有眼,有味兒”來點評)

  三、譯讀課文,了解大意。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一個好方法。但老師覺得除了讀以外還得了解其——意思。通常大家是如何知曉文章的字面意思的呢?引出書下的注釋如果注釋中沒有的話,可能有兩種情況:已經學過的,我們可以聯系舊知來學;或者比較容易的,我們還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還不行的話,再與同學討論,質疑。

  學生利用書下注釋,邊讀邊譯課文。

  投影顯示:

  要求:①、利用書下注釋,邊讀邊譯課文

  、如果發現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可先問一問周圍同學。

  、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

  學生說疑問,師生共同釋疑。

  師:看來大家學得不錯,那老師現在就來考一考大家。

  詞語:因以為號焉;或置酒而招之;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樂其志。

  句子:1、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3、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4、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內容理解:1五柳先生的字號來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況是

  指明學生回答。

  四、品鑒課文,賞析人物。

  1、過度語:大家經受住了考驗,這很好。不過僅僅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來了解“五柳先生”的其人其事。

  師:其實這篇文章寫得很有特色,文中有一個反復出現的字眼兒,你發現了沒有?(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讀一讀文章)

  學生說:“不”字。

  2、師:板書“不”。請找出帶“不”的句子,讀一讀,品一品,你能不能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五柳先生呢?,大家可以大聲地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

  學生自讀文章,寫體會。

  3、師:我們看看誰先發現了五柳先生的與眾不同?

  學生交流。

  準備:①不慕榮利——聯系劉禹錫、周敦頤、張岱、朱自清等人來評價,指出中國古代文人的高潔品性。他們都安貧樂道,淡泊名利。讓學生回憶一下,最能體現這二人品性的詩句。

  但這好象不是特別的與眾不同。誰還有?

  ②不求甚解——聯系“會意、自娛”

  ③曾不吝情去留——聯系“喝酒”的細節,明確其“率真、豪爽、有個性,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把前面有關的句子再來讀一讀。解讀其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一種消極的反抗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已學的詩句與酒有關就行。五柳先生是否也有愁呢?

  ④不戚戚與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對五柳先生的高度評價,忘懷得失,不追名逐利。聯系后兩句來闡釋。

  ⑤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祥其姓字——向往淡泊寧靜的生活。不隨波逐流,

  ⑥不蔽風日——貧窮,但其心境卻是“晏如也”。

  師小結:一個小小的“不”字不僅讓我們見識了這樣一位“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隱士——五柳先生。還讓我們懂得了本文語言的精粹、傳神。

  師:你們說他是誰呢?

  生:陶淵明

  師:理由呢?

  當學生說不清時,教師及時出示陶淵明的助讀資料。我們來了解一下陶淵明再來說說哪里像。

  陶淵明的資料: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少年時代,胸懷大志,猛志逸四海。

  28歲,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

  40歲,任彭澤縣令,以世人所知的 “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去職務。結束了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開始自己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

  53歲,朝廷征他為著作佐郎,辭不就。 

  55歲,晉亡。南朝宋新政府請他出仕,辭尚書郎不就。

  58歲,寫下“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豪言,曾經的豪情壯志似乎又回來了。

  59歲,年老力衰, 衣食無繼,作《乞食》詩,寫下了自己向鄰人乞討的經歷 。

  60歲,江州刺史道濟贈給病中的陶淵明糧食和肉,他自覺人格受辱,憤然拋棄饋贈。

  62歲,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默然離去。

  指名學生回答。(看清了再議論)

  教師明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這點很相似。“不”字上很相象。五柳先生就是作者的一個影子。引領學生讀課文中的導語。

  明確:傳記是一種用來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一般由別人代為記述。自述生平的,叫自傳。本文是陶淵明托言“五柳先生”寫的傳記,但就內容而言,與陶淵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實際就是作者本人的自傳。(學生未必能談得透,可以教師講解為主。)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與他的隱退思想有關。

  五、聯系生活,評價其人。

  師:你喜歡五柳先生這個嗎?

  學生說喜歡——他積極的一面“淡泊名利、率真”是難能可貴的。

  學生說不喜歡——他消極的一面“今人的禮儀也是不可少的”

  小結:就是這樣的陶淵明為后代的文人樹立了榜樣,后人也有像她那樣喜歡寄情山水、書寫自我的性情。

  六、齊讀課文結束本課。

  (再次領略陶淵明的風采,讓我們的感動在文中流淌)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5

  <<五柳先生傳>>教案

  武進區寨橋初級中學   陳科強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

  2、能力目標

  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3、思想目標

  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導入  

  師:這一學期,我們還學習了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游記》,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現在讓我們從作者寫的自傳《五柳先生傳》中,更直接的認識陶淵明。

  新授

  總結

  作業 

  1、背誦文章

  2、把拓展的內容收集到課外知識本上,并再收集2個

  課文節奏劃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6

  教學目標 :

  1、檢查背誦

  2、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

  1、理解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

  2、“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教學步驟 :

  一、檢查背誦

  二、分析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一句話講了什么?

  ——講述了“五柳先生”這個名號的來歷。“不知何許人”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宅邊有五 柳樹,因以為號焉”,隨便起了一個字號,與當時講究門第的世風背道而馳,表現了他卓爾不群、不隨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的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   空,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3、怎樣理解“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句話?

  ——這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不死摳字句,而要求真諦。也說明陶淵明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樣理解“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的含義?

  ——不僅寫出陶淵明安于貧困,而且含蓄地說明作者以古賢顏回自況,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謂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6、“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

  ——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學筆法加的品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

  三、總結全文

  1、歸納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寫作特點

  ①語言樸素洗練,內容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正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③體會課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并默寫

  2、口頭作文: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 作者郵箱: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7

  五 柳 先 生 傳

  作者:陶淵明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鉆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準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蕩蕩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并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8

  眾所周知,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閱讀也不例外。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積累,一條是轉化。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便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和收獲!

  一、閱讀《五柳先生傳》,完成文后各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

  (3)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 )

  A.茲若人之儔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無懷氏之民歟? D.葛天氏之民歟?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4、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僅供參考:

  1、(1)處所 (2)到,目 (3)同類,輩

  2、(1)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5、喜歡。因為五柳先生是一個率真自然,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人。

  不喜歡。雖然五柳先生對當時混亂、丑惡的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他卻選擇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現狀。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3.學習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字詞;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讀書,不求甚解”。

  教學方法:這篇課文字數不多,但寥寥數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敘為主,重在表現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行歌頌和贊揚。閱讀這篇課文,要學習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課時安排:安排一課時。

  -、介紹作者,導入  新課。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語調,劃出不能理解的詞句。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從中找出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詞句。

  四、理解詞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并翻譯這個句子:

  ①亦不詳其姓字(  ).                 ②因以為號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飲輒盡(  )_               ⑤環堵蕭然(  )_                    ⑤簞瓢屢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貧賤(   )_               ○7不汲汲于富貴(   )_

  2.全班齊讀課文后,指名翻澤課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五柳先生”之號得來的原因是其宅邊有五棵柳樹,而人們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誰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稱“五柳先生”。作者說不知他是誰,其實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應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讀書有心得體會時,便沉潤于書中而忘記了飲食。這形象地說明了前文中的“好讀書”是真正的喜愛讀書而不是裝模作樣。

  ○3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節置之腦后,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亮節之人。

  ○4“因以為號焉”中的“以為”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為”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意思是木一樣的。“因以為號焉”中的“以為”實際上應該是“以(之)為”,意思是“把(它)當作”,而現代漢語中的“以為”是“認為”的意思。

  ○5“欣然”、“蕭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點?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種,可作“然而”“樣子”“這樣”解。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詞的詞尾,意思是“……的樣子”。 “欣然”是高興的樣子,  “蕭然’是冷冷清清的樣子。

  五、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l)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

  明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環堵蕭然”“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過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

  明確: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系?明確: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

  (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正因為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臺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六、總結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10

  教學目的

  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體會課文寫人方法。

  3.品析詞句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l.誦讀—品味—積累。

  2.品讀—評析—習作。

  3.設疑一點撥一釋疑。

  媒體設計

  1.放音機(配課文朗讀磁帶)。

  2、投影儀(配陶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畫膠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印發教師撰寫的《采菊東籬下——古詩新讀》。(見后“附”)

  一、導語 設計

  (出示詩意畫投影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我國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第五首中的名句。它表達了詩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靜的心境。詩人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與詩人生活際遇、性格志趣有關。現在,我們就通過他的著名散文,來認識認識這一代名家。

  (解說:詩丈、圖并舉,乃為教學營造淳樸、寧靜的意境,讓學生迅速找到與課文諧和的振點。)

  二、解題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時受家庭和儒經影響,有“大濟蒼生”的壯志。但當時政治黑暗,社會動蕩,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歲才出仕,但也不過幾任小官。由于他厭惡官場的污濁,不愿“為五斗米折腰”,41歲時決然從彭澤令任上退隱,歸田躬耕。歸田后的陶淵明寫下了100多首反映勞動生活的詩歌和多篇辭賦散文。就是詩人自撰的小傳,全篇不足200字,卻以精粹筆墨形象勾畫了詩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

  三、研習課文

  1.誦讀——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聽讀課文,認準字音。

  學生邊聽課文朗讀錄音,邊看課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hè) 簞(dān) 汲(jí)

  儔(chóu) 黔(qián) 觴(shāng) 歟(yú)

  多音字:傳(zhuàn) 好(hào)

  ②和讀課文,明確節奏。

  學生邊隨錄音輕聲誦讀課文邊標劃節奏。

  如三字短句:好\讀書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如復雜長句: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③跟讀課文,掌握語調。

  學生隨教師的范讀而讀。第1段應讀出舒緩陳述的語調;第2段應讀出贊嘆抒情的語調。

  ④默讀課文,領會文意。

  運用工具書和注釋,邊默讀課文邊理解字意、詞意、句意。

  ⑤分讀課文,總理全篇。

  A、男生讀課文第1段,女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不同:

  從內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蘊涵性格志趣);第2段主要是贊語(蘊涵精神風貌)。從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寫;第2段主要是評論,是總說。

  B.女生讀課文第1段,男生讀課文第2段,說說兩段的聯系:兩段以關鍵句相呼應。第1段“不慕榮利”,第2段“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C.男女生齊讀課前“閱讀提示”,再次總體把握課文內容與形式,并明確學習重點。

  (解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古文學習,貴在“讀”字。此環節設計五步誦讀,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習慣,并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品味——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①品味“不”字,初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許人 不詳其姓字——實不愿說,非“不知”“不詳”,可見先生淡泊寧靜。

  不慕榮利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忘懷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見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遠,不舍本求末,可見先生胸襟開闊。

  不能常得 不蔽風日——安然自若,不為境所困,可見先生開朗樂觀。

  不吝情去留——去留無意,不裝模作樣,可見先生耿直率真。

  ②品味細節,再識人物性格志趣。

  文中所寫人物生活細節,突出有三: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先生專志樂學。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可見先生灑脫不羈。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可見先生高雅脫俗。

  (解說:階段小結,順勢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確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③既括態度,體會多面寫人法。

  文中態度概括有六:對讀書的態度;對作客的態度;對家境的態度;對著文的態度;對得失的態度;對貧富的態度。如許種種態度,即從多層面表現人物。而每個層面所用筆墨都簡約洗練,正是點到即止,速寫傳神。

  ④抓取典故,體會類比寫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屢空”“黔婁”“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別以學者、隱士、百姓類比,烘托凸現人物。

  (解說:①是文中的亮點、美點,9個“不”字幾乎網盡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補充,讓學生進一步揣摩平淡內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認識人物。③既為①②的總收,又是難點的突破;④是難點的進一步開掘。以上四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選點突破能力。)

  3.積累——培養美感,豐富語匯。

  ①積累名言

  好讀書,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②積累精練雅致的連用四字句:

  課內的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衣穿褐,簞瓢屢空 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遷移聯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桃花源記》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愛蓮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銘》)

  (解說: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蘊豐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連用四字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顯得精練、精致、精美、精神。學生積累它們,既受美的熏染,又豐富語匯,受益無窮。)

  4.課堂訓練。

  ①說的訓練: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有何看法?

  ②寫的訓練:學用課文多層面速寫的記人方法寫寫自己(100字左右)。

  (解說:①要注意在時代背景、作者思想上予以點撥,不求學生有多么深刻的認識。如:“不慕榮利”,其實是不愿與丑惡的社會同流合污。②要注意提示學生寫出自己的性格志趣,同時語言要簡練。)

  5、課堂小結。

  本次課學習了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認識了這位隱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并體會了多層面速寫和類比烘托的記人方法。相信同學們一定在做人、為文方面有所領悟。

  (解說:從課文人物和寫作方法兩方面收束新課,強化課文重點;從做人與為文兩方面啟發學生,滲透德美教育。)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后練習三。

  附:

  讀詩:

  飲酒(之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聯想:經過幾李雨,東籬已殘了:幾桿枯竹斜插,幾縷老藤纏繞。

  就如此罷,反正雞已送給南山那個老翁了。

  昨天,他還送了壺酒來,不知對送雞的答謝,他只說耕事閑了,隨便聯幾句也算一樂。

  噫——籬下隨意補的幾簇菊,竟然開了,像昨夜展開經卷時,挑亮的燈焰。

  風來,香來,正好盈一袖回屋品酒,要是醉了,喝杯菊花茶,興許詩行里也有余芳。

  那就采一些回屋罷,要是老翁還來,也好送幾枝給他。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哪里來的歌呢?仿佛坡下長煙截斷的松林里。

  是老翁來了吧?正好,昨天他留的聯句我已有對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設計者:劉盛云)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11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2.學習作者樸素、洗練、自嘲、自賞的語言風格。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展示畫像  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你是怎樣知道的?誰知道有關他的故事軼聞?今天我們學習陶淵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傳》。(師板書)

  二、研讀課文

  1.自讀質疑

  教師引語:這位五柳先生可是個性格鮮明的人,同學們一讀就知道了,請先對照注釋和課后習題自讀課文,讀出聲來,邊讀邊圈點勾畫,有問題可以問老師。

  學生自讀、自疑,學會自學。

  2.聽讀體會

  教師引語:看見同學們讀,老師也想吟讀一番,聽聽老師讀出了什么語氣?

  學生聽教師范讀,并初步體會作者自賞自嘲的語言風格。

  3.齊讀感悟

  教師引語:讓我們齊讀課文,讀出感情。

  4.尋讀探究

  教師引語:通過幾遍朗讀,我們對五柳先生有了個大體認識,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樣的人?盡可能依據文中的語言想像出來。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小組邊讀邊討論。

  學生交流,教師只聽,不作評價,學生只要能說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即可。

  課堂設想:通過朗讀與討論,了解"五柳"名字的來歷,陶淵明假托"五柳先生"為自己立傳,"好讀書"、"性嗜酒"、"家貧"、"著文自娛"及東晉的歷史背景,能從中感受到陶淵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讀交流

  教師引語:陶淵明以自賞自嘲的語言寫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語言特別有味。你最喜歡哪一句?找出來進行賞讀。

  學生交流,師生共賞共品。

  ①"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相關資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讀書,不求甚解"一句,卻往往忽略"每有會意",事實上,陶淵明強調的是看書要講究心領神會,求其真諦,不能死摳字句。陶淵明喜歡讀《山海經》,曾寫過13首關于讀《山海經》的詩,說有一次讀《山海圖》,他覺得自己仿佛穿越時間、空間,窺破了宇宙間的玄奧,興奮得手舞足蹈,無以復加。這便是"會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

  相關資料:東晉文人嗜酒,是一種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結,革瓢屢空,晏如也。"重點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貧*,不汲汲于富貴。"理解"戚戚"、"汲汲"。

  6.熟讀成誦

  教師引語:好句子就要背下來,師生同讀佳句及段落,當堂背誦。

  三、能力拓展

  教師引語:東晉以后,很多文人欣賞陶淵明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淵明自況,這正是中國文人張揚個性、自我欣賞的"風骨"。下面,我們再看一篇《老舍自傳》。

  老舍自傳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兩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地。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斷學師范,遙奠教書匠之基。及壯,湖口四方,教書為業,繼學師范。每購獎券,以得未彩為榮也。二十七發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起。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閑時養花,不甚得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收獲,并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

  請一生朗讀,想一想兩篇傳記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相似點?

  課堂設想:只要能體會到作者的自賞、自嘲、自得、自樂即可。

  教師引語:其實,同學們也可以學習這種自賞自嘲的筆調,寫出自己的個性風采。同學們也來介紹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傳,也可以只是一兩句抓住某個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

  學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歡足球,卻被稱為臭腳。

  生2:每每遲到,總被老師恥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數,不汲汲于名次。

  四、課堂收束

  這堂課即將結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之旅上會有更多收獲。網絡、書店、圖書館,都是學語文的好去處,有收獲,可以告訴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訴我。

  五、作業 :整理自己的小傳,寫在作業 本上。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12

  一、走近陶淵明

  1、導入:初一時,我們曾學過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大屏幕顯示)。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這首詩不但寫出了田園勞作之樂,更表達了詩人不要在污濁的社會中失去自我的美好愿望。事實上,陶淵明就是這樣做的。他“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過著一種安貧樂道的隱士生活。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大屏幕顯示課題)

  2、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語調和停頓。

  3、識記字詞(朗讀是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想讀的好,首先要讀準文中的每一個字。下面,我們一起識記字詞。(先由學生認讀,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

  嗜shì 輒zhé 吝lìn 短褐hè 簞dān 汲汲jí 儔cháu 觴shāng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文章注釋,弄懂文章大意。

  二、解讀陶淵明

  1、齊讀課文,讓學生翻譯課文大意。

  2、解釋加點的字:

  亦不詳其姓字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引導討論以下問題:

  ⑴五柳先生把名利看得很淡,文中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句話是:

  明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在恬淡的隱居生活中,他有三大愛好。

  ⑵這三大愛好是:

  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是一種讀書方法,即讀書時不死摳字句。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的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

  飲酒。“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文章哪些句子寫出五柳先生的貧困生活?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這些描寫,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學生熟讀第一段,爭取當堂背過,對讀的好、背的快的同學予以獎勵)

  ⑶贊語的實質是什么?

  明確:贊語的實質是:“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再次寫出了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特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學生熟讀第二段,爭取當堂背過,對讀的好、背的快的同學予以獎勵)

  ⑷齊讀下面句子,從句式方面歸納其特點。(大屏幕顯示)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

  文中處處言“不”,恰寫出了五柳先生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贊揚了他高潔的志趣和人格。這是對五柳先生的贊語,更是陶淵明本人的真實寫照。因為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齊讀課文)

  三、我的自畫像(播放音樂)

  今天,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拜訪了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讓我們的心靈多了一份寧靜;更讓我高興的是,我還認識了我們三中的這么多同學,你們的聰明、多思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靈氣。為使我們有更多地了解,現在,請大家也來寫一則自畫像。首先請大家了解我。(大屏幕顯示)

  四、布置作業

  1、熟讀、背誦全文。

  2、寫一則自畫像,不超過200字。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 篇13

  教學目的:

  1、熟讀全文,掌握生字的讀音,理解文中語句的意思。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極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學重點:1、熟讀全文,把握課文內容。

  2、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教學難點 :從正反兩方面來對照體會五柳先生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

  教學設想:從讀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過引導學生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極避世的思想,并貫穿寫人的方法,從而延伸到運用語言的目的上。

  教學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準備: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 回憶古詩《〈歸園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淵明。

  2、 就《桃花源記》一文提問: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種形式讀課文,正字音,理解語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導學生分別從生活、愛好、性格等方面來領會五柳先生安貧樂道的精神。

  2、 結合圖片,進一步感受課文內容。

  3、 討論:對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點或兩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說說理由。

  四、總結

  五、布置作業 (任選兩題或三題)

  1、 背誦全文。

  2、 完成課后練習三

  3、 給自己或他人寫一篇小傳。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給他寫封信和他聊一聊,表達你對

  他的看法。

  附板書: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生  活                貧  窮

  愛  好                讀書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閑靜少言  不慕榮利

  精  神                安貧樂道

《五柳先生傳》學案及答案(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關于《五柳先生傳》說課稿范文(通用3篇)

    一、說教材。《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無不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 五柳先生傳教案(精選14篇)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會意、汲汲、戚戚”的詞義,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3.熟讀、背誦全文。...

  • 第13課《五柳先生傳》教案(精選14篇)

    【教學思路】這是一篇人物小傳,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和討論氛圍。指導學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獨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讀“不慕榮利”“守...

  • 五柳先生傳教案(精選17篇)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2、能力目標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標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導入師:這一學期,我們還學習了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游記》,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

  • 《五柳先生傳》第二課時(精選15篇)

    教學目標: 1、檢查背誦 2、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 《五柳先生傳》第一課時(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2、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3、熟練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1、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2、積累掌握“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重點詞語。 3、學習多用否定句的寫作特點。...

  •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精選16篇)

    五柳先生傳(第二課時)一 導入 各位同學,假使我們現在都變成了鳥,有兩種生活方式可供選擇:一是做寓居于鳥籠的 金絲雀,衣食無憂,冷暖不愁,但要察言觀色、強言歡笑;一是做翱翔于天際的鴻雁, 任意東西,自由往來,但要忍饑挨餓,經...

  • 《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及閱讀原文(精選17篇)

    《五柳先生傳》這篇文言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情節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下面就讓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五柳先生傳》閱讀原文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

  • 《五柳先生傳》教案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大意,以及陶淵明辭官歸隱的原因。 2、熟練背誦課文,體會本文的寫人的方法。 3、分析陶淵明不慕榮利,率真自然、安貧樂道的思想性格。...

  • 八年級下語文《五柳先生傳》創新教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知識,重點掌握“晏如、蕭然、會意、汲汲、戚戚”的詞義,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3.熟讀、背誦全文。...

  • 五柳先生傳(通用12篇)

    .《五柳先生傳》學習要點.《五柳先生傳》教案 4-5.《五柳先生傳》教案 1-5.《五柳先生傳》課堂教學實錄.《五柳先生傳》譯文和寫作動因.《五柳先生傳》同步練習《五柳先生傳》ppt課件9《五柳先生傳》ppt課件8《五柳先生傳》ppt課件6《五柳...

  •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精選17篇)

    《五柳先生傳》是東晉田園派創始人陶淵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淵明自傳散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閱讀答案,以供大家參考。《五柳先生傳》閱讀原文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 《五柳先生傳》優秀教案(精選13篇)

    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2、能力目標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標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導入師:這一學期,我們還學習了陶淵明的作品《桃花游記》,在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

  • 《五柳先生傳》教學實錄(精選12篇)

    執教:洛城中學 趙磊 點評:山東省壽光市教研室劉湘玉、首都師大文學院劉占泉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過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說一段文字,請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五柳先生傳》教案(精選13篇)

    五柳先生傳教案武進區寨橋初級中學陳科強一、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朗讀課文,讀準字音;翻譯語句,了解意思;品析語句,積累名句2、能力目標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3、思想目標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二、教學過程導入師:這一學期,...

  • 八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区二区三区四区麻豆 | 免费看成人 | 国产草草 | 国产精品A无线 | 亚洲va欧美va|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 欧美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暖暖视频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嫩草99a |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一二三在线观看 | 国产情侣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婷婷91 | 六月激情婷婷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黑人喷潮水 | 欧美另类高潮 | 麻豆乐园 | 国产91区精品福利在线社区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九九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公司 | freesex呦交|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苍井空 | 国产精品热久久高潮AV袁孑怡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小色综合 | 久艹日日日 | 与子乱对白在线播放单亲国产 | www.精品国产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www | 久操av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 成人深夜免费视频 | 在线视频国产情侣不卡顿 |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成人黄色视频播放1 | 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