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侵犯我的隱私》說課稿
二)教學準備
在本課的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點很多,課前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包括:1、教師的準備:收集有關案例充實教材內容;設計適當的活動;制作有關課件。
2、學生的準備:自己動手查閱報刊雜志、上網收集有關隱私的知識、法律條文;
班內調查有多少學生的日記或信件被家長偷看過
調查有關個人隱私權侵犯被的具體表現
教學過程必須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出正確的認識。因此我這樣安排本課教學進程。
過程如下:
導入新課:
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抓住同學們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營造出濃厚的課堂氣氛,組織好下面的教學。我設置了情景導入法導入新課:拿著在收發室找的一封本班同學的信帶近教室,舉著信問這位同學:“我能拆開你的信嗎?”這樣引發同學們對于隱私這個話題的討論,設疑激趣進入新課學習。
學習新課:
基于教學內容的不同側重點我打算把本框內容設計成三個板塊,每一板塊著重解決一個問題:
第一板塊:解決“我的‘隱私’是什么”的問題
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自覺自愿的學習新知識,輕松自如的把握“隱私”是什么。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場景再現——校園調查——自由探討——資料卡片
場景再現:展示父母偷看子女日記的場景 (這樣做的目的是期望孩子們懂得這些侵犯隱私權的現象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密切相連)
校園調查:1、展現課前調查的“父母是否偷看過你的日記或信件”的調查結論(整理結論是要學生們關注這種情況并非個別現象,明白侵權行為的普遍性,增加對此類現象的關注)
2、展示關于“除了日記和信件,你還有哪些東西不愿別人知道”的調查結果(總結這一調查是希望孩子懂得隱私不僅僅局限與日記和信件,范圍是十分廣泛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探討:隱私是否是不光彩的事?什么是隱私?它的范圍有哪些?
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標尺,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討,知識的生成和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為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把隱私的范圍制成資料卡片凸現出來,以較強的視覺效果刺激學生,加深印象!突破了本框教學的重點,完成了本框的知識目標的學習。
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和生理正走向成熟,迫切的希望能保護自己的隱私,為此采取了五花八門的辦法,不管對錯,這表明他們具有了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從此角度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