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明確公民、中國公民、公民權利、公民義務等概念的含義。(2)知道公民的人身權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主要內容,懂得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權利的重要性。(3)了解我國法律對保護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有關規定。
2.能力目標:
(1)能列舉實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權利不受非法侵害。(2)能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述一件依法維護人身權利的事例。(3)能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有關規定,對一些常見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
3.覺悟目標:
(1)增強正確行使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意識,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關于保護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規定,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權利。(2)增強依法維護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意識,積極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二、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先請同學們看一段電影片段。(播放如下內容的電影片斷畫面)文化大革命期間,一群“紅衛兵”闖入一老干部家中,翻箱倒柜,搜查“反黨罪證”,最后將一些書籍、物品搬走。)
教師:片中“紅衛兵”的行為如果發生在今天,合法嗎?為什么?(學生回答略)
教師:片中“紅衛兵”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由于法制被踐踏,公民的人身權利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大批干部和群眾遭受迫害,國家陷入混亂狀態。為了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我國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那么我國憲法和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呢?初二《思想政治》第九課將講述這方面的內容。
第九課 公民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板書)
講授新課:
教師:公民的人身權利包括很多內容,其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權利。因此,本課的第一框題就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板書)
1.人身自由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板書)
教師:同學們經常使用公民一詞。那么,什么是公民?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后回答。
(1)公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含義。(板書)
學生:公民是指具有一國國籍的人。
教師:對。可見,國籍是確定公民資格的惟一條件。所謂國籍,就是一個人屬于某個國家的一種法律上的身份,它意味著個人與國家的一種固定的法律關系。那么什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呢?
學生: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教師:對。根據我國國籍法的規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的,具有中國國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的,具有中國國籍。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并定居在國外,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則不具有中國國籍。父母無國籍或者國籍不明,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具有中國國籍。但是,我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我國國籍法規定,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現在請同學們討論:以下5種人中哪些屬于中國公民?(投影)
①具有中國國籍,未滿18周歲的人。
②具有中國國籍,正在監獄服刑的人。
③具有中國國籍,長期居住在國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