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則
科目
思想政治
題目
第二課第一框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p19(章、節、頁)
教學目的和要求
①記住法律準則的特點。
②掌握“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寓意,即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日常行為。
③正確理解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培養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提高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④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是我國有關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項法規。
重、難點
①理解“無規矩不成方圓”,用這句的古訓說明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增強按準則辦事的信念。
②理解法律確認和維護社會公共生活的準則。
講課類型
新授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參考書
直尺、圓規、投影儀、卡片、《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
同學們好,這之前幾節政治課,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法律的內容,為了鞏固學過的知識,為進一步學習新的內容打好基礎,我們先來復習一下,
教師提問:
a、什么是法律?p11
b、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8-p11
好了,剛才我們就對學過的知識作了一個簡單的復習,下面我們轉入學習第二課,依法維護社會公共生活。
老師講新課前先讓同學做個小試驗:
(方法一)讓學生自己動手分別徒手和用圓規畫兩個圓后進行比較,看哪個畫得好,為什么?
(方法二)教師選擇兩位同學到黑板前,一位同學徒手畫一個矩形和一個圓。另一位同學以尺和圓規作為輔助工具畫一個矩形和一個圓。然后讓同學觀察比較繪畫后的差異,并提問:哪位同學畫得好?為什么?(因為畫得好的同學用了輔助工具)通過比較,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畫這種差異可以用中國的哪句古訓來說明?(“無規矩不成方圓”)學生回答后總結得出板書。
一、社會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準則(板書)
1、無規矩不成方圓
(1)古訓的含義及其啟示(板書)
古書上說:“規以正圓,矩以正方,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沒有圓規和矩形框的輔助就做不成圓蓋和方框。“規與矩”是我國古時候的木匠用來制作圓蓋和方框的工具,引申出來后就有“規范、法則”等的意義了。那么這句古訓的深刻寓意又是什么,或者說它給我們什么啟示?(做任何事情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
(2)社會生活中的“規矩”(板書)
讓同學看p19的兩幅漫畫并思考:
a、用自己的話描述兩幅漫畫,說明兩漫畫之間的有什么差別?(交通井然有序與交通混亂不堪)
b、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別?說明了什么問題?(啟示:人們的交通行為需要交通規則來加以規范,才能確保交通暢順,保證人們出行方便。)
通過上面兩幅漫畫的比較,我們知道,交通生活需要用交通規則來規范才會變得井然有序。而交通生活只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其中一個部分,社會生活的范圍要比交通生活的范圍更寬,更廣。那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規矩”呀?(要)社會生活是人的活動,人們活動的動機、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沒有行為規范加以約束管理,人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的話,社會將會變成怎么樣呀?(變得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沖突之中。)因此,我們的社會生活也必須有它的“規”和“矩”。那請問社會生活中的“規矩”指是什么?(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社會成員都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讓學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