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侵犯我的隱私》說課稿
第二板塊:請保護我的隱私
本部分內容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要形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判斷、創新思維的能力,達到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的具體方法,樹立起隱私意識,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隱私權。為此安排了三個環節:經驗交流——角色扮演——老師支招
經驗交流:1、展示教材中的“日記保衛戰”和“漫畫欣賞”(這些帶有黑色幽默的經驗從學生中來,體現了學生為保護隱私權而煞費苦心,強化了保護隱私的迫切性)
2、請孩子們就自己的實際談談還有哪些辦法保護隱私。
我們的孩子用盡了方法也無濟于事,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父母望子成龍,愛子心切,關注過分,采取各種方法窺探孩子的隱私,如果你是父母呢?你會怎么做怎么說?
角色扮演:讓一組扮演孩子,一組扮演父母,進行討論。(目的在于通過換位思考來合理的解決孩子的隱私權和父母的監護權之間的矛盾。提醒學生帶著問題思考:當這個矛盾激化是時,究竟該如何處理?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會讓學生“牽長掛肚”、悉心考慮。最終落到依法維護的方面來,這就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使學生懂得維權的重要方法是法律。)
老師支招:學生知道要運用法律,但并非法律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最佳辦法,所以老師針對實際給學生教幾種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子女父母之間的有關侵犯隱私權的違法行為,這些方法實際可行,具有實效,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具體方法:1、當未成年人發現父母想窺探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隱私時,應該有禮貌的告訴父母這是自己的隱私,自己有權保守這些秘密;
2、如果父母不經允許擅自窺探,那么就違反了法律,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若父母不聽,可以向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等機構反映,請求這些機構對父母進行批評教育;
3、如果父母侵犯自己的隱私給自己造成很大傷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禮道歉甚至賠償損失。
通過提問“你的隱私被侵犯時你的內心感受如何?”進入
第三個板塊:請尊重別人的隱私
從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的隱私到尊重和維護他人的隱私體現了學生法律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是一種更高的道德要求。為突破這個難點,達到課堂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我設置了三個小片斷:校園劇場——靜心反思——小試鋒芒
校園劇場:展示一個發生在學校里的侵犯隱私權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維護隱私權?這樣就回到了本框教學內容《不要侵犯我的隱私》出現的原因。然后啟示學生
靜心反思:從“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的道德金律,反思自己必須尊重別人的隱私.這是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也是道德品質的生成過程。
小試鋒芒:將自己觀察到的侵犯別人隱私的現象用語言、動作或漫畫描繪出來。進一步提醒自己不要做類似的事情,從而牢固樹立人格獨立觀念,自覺尊重他人隱私。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達到了學以至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