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為善》教案
三、作業:你曾被某人的語言或者行為傷害過嗎?把其中一件寫下來并寫出你當時的感受。 (第二課時)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同的人,經歷著不同的事,有歡笑也有淚水,今天讓我們坦誠地打開心扉,回憶分享我們的過往。 “你曾被某人的語言或者行為傷害過嗎?把其中一件寫下來并寫出你當時的感受。” 二、新課講授 (三)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書) 教師讀出2-3位學生的作業。 (設問:你會以類似的語言或者行動對待他人嗎?為什么?) 小結:我們既然知道受傷害是痛苦的,我們也應該避免去傷害別人,造成他人痛苦。做到“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意思就是要以自己的心理推知他人的心理,設想自己在他人的處境中會有什么感受。這是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怎樣理解將心比心呢? 1、將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難 (板書) 一個暴風雨的早晨,一位老人在海邊看到許多小魚被拋到沙灘上。老人想到太陽一曬這些魚都會死,嘆息一聲朝前走了。返回時,卻見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把魚撿回海里。老人很感動,也彎腰來幫忙。老人說你救了他們,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會在乎的!男孩卻說:________________ 請你猜猜男孩會怎么說?(“小魚在乎,知道我救了它們的命。”) 如果你就是一條被拋到沙灘上,被太陽炙烤著的小魚,當時會想些什么?當小男孩將你撿起放回海中時,你又會想些什么? 小孩善良的心靈,給人以美麗的感動。小魚不通人性,也不懂回報,但那卻是上千條鮮活的生靈,有的人不在乎,而善良的心卻一定在乎。 我們在困難時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候,我們也應該為他人著想,理解別人,幫助別人,分擔別人的痛苦。 過渡:人處在弱勢的時候,總會激起他人的同情與理解,所以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樂于去幫助他們。可當一個人處在成功的時候,期待我們的認可與贊賞的時候,我們還能做到接受他人成功,將心比心,成人之美嗎?我們來看奧德倫在這方面是如何做的。 2、將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板書) (1)材料分析: 第一次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其實共有兩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還有一位是奧德倫。阿姆斯特朗所說的一句話:“我個人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名言。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中,有一個記者突然問奧德倫一個很特別的問題:“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在全場有點尷尬的注目下,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 他環顧四周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笑聲中,都給予他最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