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社會管理秩序
事后,尖峰鎮委書記陳海東、鎮長劉征強分別以書面形式,向縣司法局說明李關念和麥亞省的腰果屬自產自銷產品,要求縣司法局和洪清貴歸還農民腰果。李、麥兩人也到縣司法局和縣貿易局去說明情況,洪清貴不僅不歸還,還說“你們的腰果有一部分是其他農民盜竊來的”,并擅自把沒收的2547斤腰果賣掉,錢留在自己手里。洪清貴的所作所為經新聞媒體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省司法廳、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省檢察院審查起訴處等單位和部門的負責人指出,司法局沒有行政處罰權,洪清貴作為縣司法局的副局長,帶人上路攔車,沒收農民腰果,處罰貨運車輛,完全是違法行為。群眾紛紛責問:“這與土匪有什么區別?”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樂東縣委最近派縣紀檢部門進行調查,證實了洪清貴帶人攔車沒收農民自產腰果一事,樂東縣也不存在“縣委工作組”這樣的機構。
日前,樂東縣委作出決定:免去洪清貴縣司法局副局長職務,調離縣司法部門,并給予留黨察看一年、行政降一級工資的處分。
學生回答:社會管理秩序,是指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活動及秩序。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是我國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因為只有在正常的社會管理秩序下,人們才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職,保持政令暢通。國家對社會的管理活動包括對文物的管理,對公用設施的管理,對毒品的管理等等。我國法律維護社會管理秩序,就要同時規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為,使雙方都按法律的規定行事。如果管理者不受約束,利用手中的權利為所欲為,不僅會給社會造成損失,也會破壞管理者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導致公眾對他們的不信任甚至產生抵觸心理。這樣,不只社會管理秩序被破壞了,法律的尊嚴與威懾力也打了折扣。因此,這就要求管理者依法行政,被管理者依法做事,依法律己,依法服從管理。如果其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那么他的行為就屬于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行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妨害社會管理秩序行為的處罰(板書)
學生閱讀教材或看動畫回答問題:
1、比較教材上的兩個案例,胡某和趙某受到的處罰一樣嗎?為什么?你能根據這兩個案例,再舉出類似的對比案例嗎?(目的: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犯罪行為
嚴重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
觸犯了《刑法》
依《刑法》處罰
一般違法行為
妨害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社會管理秩序
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依《條例》處罰
2、為什么要禁毒?青少年應該怎么做?(毒品的危害極大。它于個人是前途殆盡,家破人亡;于國家是摧殘民族肌體,敗壞社會風氣,瓦解民族精神。在我國近代史上曾兩次爆發鴉片戰爭。前車之鑒,必須記取。青少年更不能由好奇墮入深淵。要做到:一要遠離毒品,二要對制毒、販毒等行為依法揭露。)
3、某人游故宮,在柱子上刻字留念,應如何處理?
4、砸壞提款機應如何處理?(動畫)
5、明知是贓物而購買應如何處理?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動畫)
6、破壞花草樹木應如何處理?(動畫)
(對于社會的公用設施,要人人愛護。因為它是人們共有的家園。從愛護一草一木做起,不能以善小而不為,以惡小而不忌。)
通過閱讀分析,加深學生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關于維護社會管理秩序的規定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