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第一框《同學 朋友》教案
第三課第一框《同學 朋友》教案
一、同學·朋友
●○對應的課標內容
“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部分:“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人際交往中受歡迎的品質和不受歡迎的品質。
2.了解青春期的心理閉鎖現象及其危害。
能力目標
1.能夠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
2.掌握呵護友誼的基本原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和同學交往,不封閉自我。
2.在與同學交往中,尊重他人,寬容誠信,追求友誼,但不失原則。
3.接受自己的人際關系現狀,愿意改變自己,悅納他人,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在同學交往中“開放自我,積極交往”態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歡迎的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誼,怎樣才能更好地呵護同學間的深厚友誼。
●○課前準備
搜集一些班級中同學交往的典型案例,調查班級同學對朋友、友誼的不同看法、傾向性的意見。
●○板書設計
一、我的人際圈
1.了解自己的人際關系
2.受歡迎的同學具有的品質
二、與友同行
1.什么是友誼
2.友誼的作用
3.怎樣建立和發展真誠的友誼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活動一:
情景導入
播放和欣賞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嗎?你了解自己的人際關系嗎?
視聽結合,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
活動二:
填寫“人際關系樹輪圖”
同學們一起填寫“人際關系樹輪圖”:
①把小學時期的“人際關系樹輪圖”與“現在的人際關系樹輪圖”比一比,你能發現些什么嗎?
②你的人際圈大小如何?有多少人?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③找一找:你分別在同學們樹輪圖的什么位置?
④旁觀者清:請同學幫助分析你的樹輪圖太小的原因?
觀察自己及同學的樹輪圖,反思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借助直觀圖示理解交往中閉鎖心理的危害,認識到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與同學交往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
活動三:采訪同學,傳授交友秘方
①每小組評出一個“朋友最多的同學”,并讓其他同學采訪他(她):“你是怎樣去跟同學打交道的?怎樣去交朋友的?”
②全班同學評出兩個最“受大家歡迎的同學”,并讓其他同學采訪他(她):“你覺得自己有哪些受同學歡迎的品質?”
③(小結)交朋友應該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真誠、友好、善良、負責任等品德會使我們在與同學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較強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會使自己在集體中具有更高的人氣指數。
充分利用學生自己身上的經驗,增強教學的可信度和教學效度。
通過選出本班最受人歡迎的同學,概括交往中受人歡迎的品質,努力爭做個受人歡迎的人。
教師應注意正面引導,以免出現損害同學關系的言辭。
活動四:診斷室
你存在哪些不受歡迎的品質呢?請同學幫助你診斷一
我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質
改正的方向
自高自大
謙虛
……
認識自己的不足,確立改正的方向
活動五:
案例討論,理解朋友的涵義
場景一、不知什么原因,小偉昨晚又沒有做作業,想到朋友又要挨批評,小鵬……
討論:小鵬可能會怎么做?這樣的朋友會帶給我們什么?
場景二、有一天,劉菊回家晚了,做好晚餐卻久等孩子不歸的媽媽生氣了,責問女兒究竟去了哪里。劉菊回答說,她停下來等小冰,小冰在騎車回家的路上跌倒了,自行車也摔壞了。“可你并不會修車啊”母親說。“那沒有關系,”劉菊說,“我停下來,陪著她一塊哭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