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教案2
(投影)材料二:XX年1月16日,一輛貨車行至硚口雙墩時失火,車主組織幾名民工,爬上車滅火,無奈火勢越燒越猛。消防車聞訊趕至,邊用水龍朝火焰猛灌,邊將已著火的東西掀下卡車,以免引燃更多貨品。與此同時,數十名圍觀者一哄而上,狂撿值錢的東西據為己有。車主等上前阻攔,但因人少勢單,控制不住局勢。警方趕至后,才將哄搶的人群驅散。提問:請你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去比較兩則材料中的市民。得出結論:我們要鑄造良知標尺,就要懂法律、以美好道德陶冶自己的心靈,學會理性分析,選擇善良正義的人作為自己的榜樣。(詳見p14“閱讀卡”:良知標尺鑄造法。)(板書)3、學會在生活中辨別是非過渡:社會是多彩的也是復雜的,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也有形形色色的人,立足于其中要分清是非,正確對待各種社會影響。(板書)二、正確對待社會影響1、有這么一句話“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父母長輩總會告訴我們他們許許多多的人生經驗,以及會告誡我們應該做些什么,不能去做些什么。那長輩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一概接受?(讓學生舉例子說明)因為有些父母、長輩對我們的影響并不好,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如賭博、吸煙、貪婪、欺騙等,會成為我們的壞榜樣。所以對父母、長輩的言行我們也要分清是非,他們做錯的我們絕不能盲目跟隨。(劃線)(板書)(1)正確對待來自長輩親朋的影響2、提問:大家也有上網瀏覽網頁、看電視、閱讀報刊的習慣吧,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公共傳播媒體所傳達的信息呢? 在電視、網絡、報刊發出的大量信息中,有許多并不適合我們中學生。該采摘什么、拋棄什么、避開什么,只能靠我們提高識別能力,學會選擇,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劃線)(板書)(2)正確對待公共傳播媒體發出的信息3、你說我說: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學是飲食跟著廣告走,服裝跟著名牌走,影視跟著明星走。你是怎樣看待這種現象的。
閱讀“小鏈接”,了解什么是“從眾心理”。
材料:有的追星族追得動了真情:“周杰倫,我雖沒有那個九中的女孩學習好,可我更愛你!”;有的追星族追得將生養自己的父母都忘了:“twins,今天我媽媽住院了,我沒看她來看你”;有的為了獲得簽名,居然在“星”的賓館門口死守,一等就是一個晚上。據香港媒體報道,在張國榮自殺消息傳開后一天內,香港就相繼發生了六起自殺事件。
辯一辯:我們青少年到底該不該追星?思考:這些青少年的行為和課本18頁那個女工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贊成哪種行為,為什么?有的流行事物使我們中學生沉迷、陶醉,影響我們成長,妨礙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那么,面對“社會流行”,我們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對社會上流行的事物,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理性行動,避免盲目效仿追隨。(板書)(3)正確對待“社會流行”――獨立思考,理性行動三、小結,做練習。本課小結: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是青少年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時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容易被一些不良誘惑所侵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是非,抵制不良誘惑,做出正確的選擇。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