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政治上冊復習提綱【期中考試】
答:小時候,我們對父母依附、崇拜。進入青春期后,我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獨立行事,渴望從家長那里拿到“解放書”,渴望父母像對待大人那樣對待我們,甚至挑戰父母的權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沒有生活經驗,沒有豐富的閱歷,卻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責怪我們越來越不服管教,越來越不懂事,而懷念我們小時的乖樣子。他們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沒有變,只是要求更加嚴格,免不了多叮囑幾句,在我們聽不進時,就覺得家長嘮叨、啰嗦。于是,我們與父母之間就生生了矛盾.
2.多重代際差異:
答:我們與父母的人生經歷,生活經驗,社會地位不同,對社會規范的熟悉程序也不同,生活態度、價值觀念、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方面難免產生較大差異。
3.逆反心理的表現有哪些?
答:逆反心理具體表現為:要我這樣,我偏要那樣;你說這個好,我非說那個好;讓我相信這個,我非相信那個。
4.如何正確對待逆反心理?
答:對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說是錯誤的,有的反抗不無道理。我們的父母不是圣人,他們的觀念有時滯后;在家庭教育方面,他們也難免有誤區。與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幫助父母更新觀念、走出家教的誤區,也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行為選擇。
5.逆反心理的危害有哪些?
答:(1)在多數情況下,逆反心理導致的對父母的反抗,其結果都是懲罰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就是使父母的錯誤懲罰自己。(2)這種結果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傷害——不是拿自己的錯誤傷害父母,就是使父母的錯誤傷害父母。
6.如何對待父母與我們之間的矛盾?
答:在家中,父母與我們之間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對此不能否認、不能漠視,但也不能夸大,積極的做法是從現實中架起溝通的橋梁。溝是是雙方的事,我們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親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與父母攜手同行。
7.與父母溝通的要領有哪些?
答:(1)彼此了解是前提;(2)尊重理解是關鍵;(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
8.與父母交往有哪些藝術?
答:(1)贊賞父母,贊賞中增進親情;(2)認真聆聽,聆聽中獲得教益;(3)幫助父母,用行動感動親人;(4)在家庭交往中,與父母不必太計較。
9. 如果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應該怎樣解決?
答:當我們與父母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冷靜下來,心理氣和地與家長商量。通過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
1. 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意義?
答: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如果封閉自己,只會使我們的“人際關系樹輪”萎縮,使自己陷入孤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相互選擇的結果。積極交往,友誼之樹才會枝繁葉茂;開放自我,我們的性格才會更開朗,人生才能更精彩。
2. 受歡迎的人共有的良好品質有哪些?
答:真誠、友好、善良、負責任等品德,會使我們在與同伴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較強的溝通意識和溝通能力,也會使自己在集體中成為大家喜歡和信賴的人。
3. 交友的益處有哪些?
答: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讓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們同行,友誼照亮我們的生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