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合作和公平》教學設計
③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的故事:一個瞎子和一個跛子,被大火圍在一座樓房里,眼看著只有坐以待斃,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明亮的跛子,聰明地組合成一個完整的“身體”,瞎子背起跛子,跛子指路,終于從大火中死里逃生。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每個人難免在某些時候或是“瞎子”,或是“跛子”,都需要與他人合作以彌補我們自身的缺陷。一項事業的成功往往是眾人精誠合作的結果,事業愈是偉大,就愈顯群體合作的特點。2、為本節設計的教學課件。3、本單元可操作的,有實效的活動設計方式。⑴社會生活網的感悟和體會:①全班以線團為材料舉右手編織一張社會生活網②請4位同學站在班級的四個角上③請不愿參與社會合作的同學依次坐下④請4位站在角上的同學講述所看到的社會生活網的情況⑵課文73頁角色扮演①學生8人為1小組②選4個人分別扮演4個角色③各小組形成小組的父親分配意見④各組派1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第一課時)
備課及教學流程準備一、本單元課標鏈接《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的承擔社會責任部分:1、總目標:知道公平有利于社會穩定,樹立公平意識。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社會正義感。理解自己負有的社會責任,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內容標準: 2.1 理解維護社會公平對于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樹立公平合作意識。2.2 知道正義要求每一個人都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能夠辨別正義和非正義行為,培養正義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序。2.3 知道責任是產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4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增強責任意識。二、本單元教材內在知識體系分析第四單元:負起我們的社會責任。這一單元是全書的落腳點,也為了呼應和提升公民教育中關于公民的義務這一部分的內容。這樣就使本書既強調了公民的權利,又強調了公民的義務。只有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才是完整和科學的公民教育。這一部分基于法律意義上的義務,又超出了前者,融會了道德教育和人生教育的內容。本單元由四課書組成。其總的邏輯思路是:每個公民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生活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合作過程——這一過程需要遵循社會公平的原則——這一原則需要正義的制度規則和良好的道德規范來支持——正義要求每個公民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每個人的社會責任與他的社會身份相關——負責任的意義——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都要求我們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第一課:社會合作與公平。邏輯思路是:社會生活需要合作,政府是為人們的社會合作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社會合作需要公平,公平是在社會事務中處理事情合情合理——未成年人也要樹立公平合作意識,從自己做起。第二課:社會規則與正義。邏輯思路是:公平合作需要正義的制度規則(包括道德規范)支持,正義的制度規則保障了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道德規范也是一套規則系統,對社會,他人,個人都有好處的行為,是公平與正義的行為——從小學習做有正義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