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知道面對不同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度;②懂得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③知道對于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④認識到青少年有責任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⑤知道面對文化差異時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
2.能力目標①學會用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外來文化和中華傳統文化;②擯棄在尊重文化多樣性問題上的錯誤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別的國家、別的民族的優秀文化,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②理解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面對外來文化,要具有開放的胸懷,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
2.難點:正確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和做法。
三、導入新課:
師:當今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的趨勢,信息化時代,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成了地球村。我們青少年作為地球村的村民應具備哪些素質呢?通過上節課的世界文化之旅,我們已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知道了要奏好和諧的文化樂章,要樹立正確的態度,來對待文化差異。
教師提問:怎樣的態度才是正確的?
師:不是排斥,而應該是溝通,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價值,主張平等交流,互相學習,所以我們要以開放的胸懷,來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一)開放的胸懷
師:改革開放二十多年,讓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國,也讓中國更多的了解世界,但怎樣與不同的文化和諧共處,已成為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了中國,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活在一起,該如何平等相處呢?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個發生在小濤和mary身上的故事吧。
多媒體呈現課本的問題:
1、如果你是mary,會怎么辦?
作為中國的女孩,如果處在mary角色,同朋友吃飯結賬時,一定會主動積極地把兩個人的賬結了,決不會兩個人分擔。朋友送給的禮物一定當面致謝,但要等到朋友離開之后才把禮物拆開看是什么,并盡量在適當的機會下,回送給對方禮物。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式嗎?
我們不能簡單地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式。因為作為中國人不像mary那樣處理問題,但作為mary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自己所在國家的文化影響,她必然會采取這樣的處理方式,在這樣的文化之下,她的做法很符合價值取向。
3、有人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放意味著穿喇叭褲、戴蛤蟆鏡。在今天,你認為開放的胸懷意味著什么?
在今天,開放意味著尊重、理解,全面了解外來文化,吸取其中對我有用的東西,而不是照搬照抄。
教師小結:所以,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要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多媒體呈現結論)
師:1、開放的胸懷就是以客觀、平等的態度來面對不同的文化,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板書)。開放的胸懷還意味著什么呢?
請同學們看書本歐洲的汽車文明的事例。然后請同學們看多媒體展示的比利時的街道和城市風情。然后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