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友好往來的使者
1、比利時紅綠燈很少,為什么秩序井然?
這是人人都遵守這樣一條交通規則:行人第一,馬車第二,自行車第三,汽車最后。人是萬事萬物的紅燈。
2、你對“只有人,才是萬事萬物的紅燈”這句話怎么理解?(討論)
人是第一位的,其它的交通方式都要尊重采取步行方式的人。
3、歐洲的汽車文明,對我們有什么借鑒之處?(討論)
在我們的生活中,汽車越來越多,汽車和人的關系由于中國道路的擁擠而變得尖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比如我們茂名地區,人不讓車,車不讓人,爭道搶道貌,甚至發生事故的現象也經常發生。而在歐洲,對汽車和行人的關系已經在人們頭腦中形成,并且融入人們的生活中,這種汽車文化對中國具有借鑒意義,由此,我們也應該遵守交通規則,尤其開車的人,不能因為自己開車,和行人搶道,應該禮讓,減少城市的交通擁擠。
教師小結:2、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還要善于虛心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和長處。(板書)
教師教育:我們也不是什么都拿來,而要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一方面要學習其他民族的文化的長處,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
多媒體呈現中法文化年的flash,出示中國到法國舉辦中國文化年的圖片,比如:在法國街頭出現了中國的京劇臉譜、中國孩子玩的風車、中國的大熊貓。出示法國到中國舉辦法國文化年的圖片,比如:法國在北京舉行的音樂會、法國巡邏兵飛行表演。
提問:中法文化年的舉辦,對中法兩國來說有什么現實意義(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師:中法文化年的舉為,能更好的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展示了中國的民族文化,我們要更好地讓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文化,首先要保護好中國的民族文化,(多媒體出示中國文化遺產地圖)甚至還要保護好地方文化。
過渡:3、保護和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板書),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我們該持什么態度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相關鏈接”的材料(教材62頁)
在二戰中,我國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梁思成的親人也在戰爭中犧牲了,他為什么還要提出要保護日本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毀于一旦?梁思成這樣做值得嗎?(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師:值得,因為任何民族的文化的精華,都是全世界的,屬于人類共同的文明成果,開放的胸懷意味著我們應4、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板書)。應有一種全球意識、開放的胸懷、崇高的精神。
在二戰中,美軍接受了梁思成保護歷史名城奈良的建議,但美軍如今卻在古巴比倫文化所在地伊拉克,對其的文化進行肆意的破壞。
多媒體展示十九世紀的空中花園、永遠輝煌的古巴比倫文化、戰火中的伊拉克、美軍攀登一座40XX年前古巴比倫時期的神塔、悲慘的伊拉克難民的圖片。
提問:看了美國軍隊對伊拉克古巴比倫文化的破壞,你們有什么感受,作為地球村的村民,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各個民族的文化?(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應尊重、珍惜和保護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應有一種全球意識、開放的胸懷、崇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