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報三春暉
■同學(xué):積極思考,討論
老師:隨即選出幾個同學(xué)的紙條進(jìn)行點評。
老師:剛才我們說的小事歸納一下可以總結(jié)為幾個方面,大家看到p16,在思想上,行動上,學(xué)習(xí)上,我們有不同的要求,除了這些還有從語言上,從態(tài)度上等。
老師:在這里,我們要區(qū)分清楚,我們所說的孝敬父母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從,而是什么?
同學(xué):平等基礎(chǔ)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當(dāng)代道德和法律基礎(chǔ)上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
老師:沒錯,同學(xué)們回答得非常正確。愚孝之所以為愚,是其只重動機,不重效果;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只顧自己,不顧他人。從根本上說,不是真正的孝道。盲從之所以為盲,是因為他只知道順從父母,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在這里有“埋兒奉母” “蘆衣順母“的故事。
◆播放“埋兒奉母”“蘆衣順母“字幕
老師:同學(xué)們認(rèn)為這兩個故事中哪個是“愚孝“,哪個不是?
同學(xué):“埋兒奉母”
老師:為什么呢?
同學(xué):。。。。。。
老師:為了節(jié)約糧食,就想把自己的親生兒子殺了,一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二則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來有人把這種孝舉,稱為“愚孝。當(dāng)父母的絕不會讓你去殺子以示孝的。父母要求的孝道與父母的愛子之心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如果子女的孝舉與父母的愛子之心相悖,造成了對父母的心理傷害,豈不是南轅北轍嗎?
老師:父母代表的其實就是長輩,我們要孝敬父母,當(dāng)然也要孝敬長輩,因為沒有父母的長輩也就沒有父母,沒有父母也就沒有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應(yīng)該孝敬父母。
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xué)習(xí)了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如何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生我養(yǎng)我,因為孝是我國優(yōu)良的歷史傳統(tǒng),因為孝是道德和法律義務(wù),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從小事做起,不同場合有不同要求,愛父母,幫父母;不愚孝,不盲從;孝父母,敬長輩這些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
附:各種故事:
1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2 十大杰出媽媽的故事
羅文輝,湖南長沙人,第二屆中國“十大接觸母親”候選人,1996年夏,她剛滿周歲的女兒小雨馨被診斷為“小兒腦癱”,這種疾病,孩子長大后會站不穩(wěn),聽不見,有語言障礙,智力有可能低下。然而,堅強的母親并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于命運抗?fàn)帯?br>3 考叔孝母,書上相關(guān)鏈接
4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
5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nèi)(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