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精選6篇)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1
目 標 單元復習,讓學生熟記基礎知識,達到自問自答,對答如流的目的,并能夠運用基礎知識完整準確回答學檢材料分析題,提高 選擇題的準確率。
重 點
難 點
復習重點:基礎知識
復習難點: 學檢材料分析題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安排
復
習
過
程 復習過程:
一、構建本課知識體系。
二、學生熟記以下原理:記熟的同學,經過老師檢查后,做學檢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
1、為什么要孝敬父母?(父母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2、怎樣孝敬父母?(我們應該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3、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4、怎么樣與父母溝通?
( 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5、你知道哪些與父母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三、學生做學檢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教師邊提問邊講解答題格式和補充更正學生存在問題。
(一)選擇題答案:1c 2b 3d 4d 5b 6a 7c 8c 9a 10b
“6”2選項自覺履行了贍養父母的義務不對,應為贍養父母是從經濟和物質上的幫助,12歲的邵帥還沒有經濟能力。
(二)觀察與分析:
11、小明的做法不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
小勇的做法不對。原因中的②。
小陽的做法不對,不應該向父母提出過分要求……;和父母發生矛盾和沖突時要……
小林的做法不對,要理解 父母對自己的殷切 期望。
12、(1)考查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是什么?①②③
(2)考查怎樣孝敬父母?①②
13、(1) 不對。大樹象征父母。考查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② ③④男孩只知道向父母索取, 而沒有給父母任何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照料 ,是不孝敬父母的表現。
(2) 怎樣孝敬父母?①②
14、(1)主動做家務,自 覺學習 ,善解人意,孝敬父母。
(2)怎樣孝敬父母?①②
15、(1)不對。①父母對我們的高期待,嚴要求,正是對我們的愛,我們應該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殷切期望,……;②要尊重父母。與父母意見發生分歧時,……。
(2)①書信或面談交流。②
經常向父母匯報 自己和異性同學交往的真實情況。
(3)①心理想著父母②理解關心父母③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④自覺主動學習
四、課堂總結:教師簡單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情況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2
第一單元 讓愛駐我家
第一課 相親相愛一家人
第 一課時
教學內容: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要求:1、認識家的含義,家的幸福所在。 2、懂得父母對子女所起的作用,不忘父母養育恩。
教學重點:認識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教學難點:懂得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閱讀孟杰和他的伙伴們的故事。
二、轉入新課。
1、學生朗讀引言,體會家的溫馨。
2、板書:家,溫馨的港 灣
3、板書: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4、學生看課文p3—4圖,體會圖中的含義,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5、把你認為 最能體現自 己家庭溫馨的一件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6、師生共同歸納家的含義。
7、朗讀小詩《可愛的家》
三、板書:二、不忘父母養育恩。
1、 閱讀p5故事,討論:在大增成長的道路上,母愛起到了什么作用?父母是如何關愛自己的?2、學生代表發言。
3、共同歸納: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每一 步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4、 閱讀p6材料,思考并討論: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應怎樣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5、分組回答。
6、共同歸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
7、說一說:自己在家里為父母做了什么?
8、完成p8《我可以這樣孝敬父母》
四、小結:通過學習,我們懂得了父母的辛苦, 也知道如何回報父母,今后要努力去做。 五、 作 業: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 。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要求:1 、認識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2、理解如何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
教學重 點: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難點:懂得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 、講授新課。
1、板書:一、學會與父母溝通
2、閱讀訪談錄,聯系自己生活中的情形,歸納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有哪些?
3、板書:心理因素,矛盾、誤解,生 活經歷不同等。
4、板書: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5、閱讀p11材料,思考練習。
6、學生代表發言。
7、共同分析歸納:理解,尊重,掌握技巧和方法。
8、看12圖,說一說,漫畫中的中學生是通過哪些方式與父母溝通的?
9、討論:我們怎樣才能與父母進行更好的溝通?
三、完成p13練習。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學習了與父母溝通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大家以后能 學以致用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
五、作業:閱讀理解課文。在家做一個好孩子。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3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一)本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要讓學生了解:家庭的特點,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家庭中的親情的溫暖,撫養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父母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孝敬父母長輩要受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孝敬父母長輩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標
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辯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辯證分析孝敬父母的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孝親敬長的行為實踐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二)本課內容安排的依據
1. 課程標準的依據
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能盡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長輩;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2. 學生面臨的問題。
人們常說:家庭是我們的港灣和第一所學校,也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也是我們的第一任教師。學生生活在家庭中,得到父母長輩的關愛和教育。可以說,家庭是學生的重要生活領域。然而,學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護而不知溫暖、不知感恩。加上成長中的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和智能不成熟,所以容易忽略父母的愛心,感受不到家中的親情,因而對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對此,應該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感受家庭中的親情,體會父母的愛心和付出,進而孝敬父母和長輩。孝敬父母,可以說是一切良好道德的基點。抓住這一點非常有意義。
(三)教學重點
1.關于家庭關系的確立 2.感受家庭溫暖 3.如何孝敬父母
(四)教學安排
1.課時安排: 本課計劃用三課時授完.
2.課前準備:
本課內容較淺,不必作更多的準備。但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師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主要了解學生對父母的態度,幫父母做家務的情況,即在孝敬父母長輩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問題。了解好人好事,是為了課上進行宣傳,鼓勵學生向好同學看齊;找出存在的問題,旨在加強教育的針對性。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咨詢父母:自己的成長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讓父母操心。了解這些有助于體會父母養育自己艱辛,增強愛家、愛父母的情感。
3.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以學生的探究活動、自我教育活動和老師的點撥指導為主。學生活動,重在自己體驗。所以老師要為學生開展這些活動提供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老師的點撥主要用在對突發情況的應變上、對學生的誤區和盲點的引導上。
4.社會實踐活動
本課的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有兩項。其一,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別是了解父母的優點、家人的優秀品質,以及家族的好傳統、好風氣。其二,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長輩。例如與父母談心,匯報情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實踐自己制訂的孝親敬長的小計劃等。這些活動,要與單元主題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4
課題:相親相愛一家人(第一節)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父母的呵護、教誨和影響,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2、能力目標:明白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
3、情感目標:理解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主動與父母溝通,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二、教學重難點:
1、 怎樣理解“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2、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怎樣做?
三、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分析了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不僅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愛、撫養照顧我們,教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還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目標,教我們如何做人。
[教學準備]
學生緊密聯合自己的實際,把自己的實際和課本相對照,找出自己做的薄弱的地方。然后通過各方面查找資料改善自己的不足。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敘述故事,激發興趣提出問題,進入主題。
教師:請聽故事:
《父愛如山》
1948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親帶著他的小女兒,去和在美國的妻子會合。
海上風平浪靜,晨昏瑰麗(異常美麗)的云霓(ní)交替出現。一天早上,父親正在艙里用腰刀削(xiāo)蘋果,船卻突然劇烈地搖晃。父親摔倒時,刀子插在他胸口。他全身都在顫抖,嘴唇瞬間發青。
6歲的女兒被父親瞬間的變化嚇壞了,尖叫著撲過來想要扶他。他卻微笑著推開女兒的手:“沒事兒,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輕輕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引他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
以后三天,父親照常每天為女兒唱搖籃曲,清晨替她系好美麗的蝴蝶結,帶她去看蔚藍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兒卻沒有注意到父親每一分鐘都比上一分鐘更衰弱、蒼白,他看向海平線的眼光是那樣憂傷。
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媽媽,我愛她。” 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就要見到她了,你為什么不自己告訴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深深刻下一個吻。
船到紐約港了,女兒一眼便在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的人群中認出母親,她大喊著:“媽媽!媽媽!” 就在此時,周圍忽然一片驚呼,女兒一回頭,看見父親已經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噴,剎那間染紅了整片天空。
尸體解剖的結果讓所有人驚呆了:那把刀無比精確地洞穿了他的心臟。他卻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覺。唯一能解釋的是因為創口太小,使得被切斷的心肌依原樣貼在一起,維持了三天的供血。
這是醫學史上罕見的奇跡。醫學會議上,有人說要稱它為大西洋奇跡,有人建議以死者的名字命名,還有人說要叫它神跡。 “夠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須發皆白,皺紋里滿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聲大喝,然后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跡的名字,叫父親。”
《母愛如海》
她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孩子
XX年11月9日凌晨,深圳市南山區荔灣路一處民房突發大火.火勢迅速蔓延,把母親盧映雪和她的孩子圍困在里面.情急之下,盧映雪把子女一個個從打破的窗子里托出屋外,而自己卻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了.
“媽媽將我托上墻時,大火已經將媽媽的衣服燒著了.”最后逃出來的大女兒胡麗婷說.她被母親用力往上托時,已經感到母親的氣力快要耗盡.當她爬上墻后,準備用力將母親也拉上來的,但母親的手緩緩的從她手中滑落,隱約間聽到母親有氣無力的說了最后一句話:”媽媽沒辦法了,不能出去了.”
消防員趕到將大火撲滅后,發現盧映雪的遺體仍保持著原來的姿勢:跪在閣樓內的墻邊,雙手上舉,好象還在用力往上托自己的孩子……
問:聽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何感想?(可互相交流)
講授新知識:
(一)出示課題:
我們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二)學習第一目題:
1、閱讀課本第一段,看p3-4的四幅圖畫:了解家的意義是什么?由學生交流后,請一位同學進行歸納總結,然后老師進行點評。
2、根據圖片,結合自己的感受,讓同學們寫出一些描述家庭溫馨場面的美妙詞匯。
3、同學們講自己準備的溫馨小故事。
(老師小結)讓同學們更深的理解"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集體詩朗誦<可愛的家>渲染氣氛:
縱然游遍美麗的宮殿,享盡榮華富貴,
但是無論我在哪里,都懷念我的家。
好像天上降臨的聲音,向我親切召喚,
我走遍海角天涯,總想念我的家。
當我漫游在荒野上,凝望天邊的月亮
好像看見我的母親,把愛兒思念。
她正站在茅屋門前,也望著月亮,
那家門前的香花,我再也看不見。
離開家鄉的流浪人,一切都不會動我的心,
只要讓我能回到,我簡陋的家園。
那些聽我召喚的小鳥,快飛回我跟前,
讓我重溫平靜的生活,比一切都香甜。
我的家,可愛的家,
我走遍海角天涯,總想念我的家。
(三)學習第二目題:
案例導學:
讀大增的故事,完成課下問題。
小組討論:
為什么大增能夠得到最后的成功?
通過這個材料,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發?
請一位同學回答(略)。
老師小結。
想一想:
在生活中,父母是怎樣對待你的,你從中得到了什么?(請一位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閱讀p6的一、二、三自然段。
觀看視頻《田世國事跡》
提問:怎樣才是真正的孝敬父母?(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略)。
老師總結: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鞏固新知識:
多項選擇題:
1、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唐朝孟郊的這首詩啟示我們 ( abc )
a、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b、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c、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要以愛和孝敬來回報。
d、不尊敬父母是違法的。
2、"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家人微笑的臉龐,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拼,我喜歡一家人心朝著同一個方向眺望......"這說明家是 (abcd)
a、我們每個人最熟悉的地方。
b、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c、一個溫馨的港灣。
d、一個充滿快樂的地方。
出示材料1:
小朋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好孩子,父母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什么事都幫他安排好了,甚至中學都沒有洗過自己喜歡的衣服,他幾乎沒有意見。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告訴他今天該干什么,時間應該怎樣安排,媽媽會告訴他每天什么時候來接他,什么時候該寫什么作業,所以他認為什么都聽父母就是孝敬。
問:小明的做法對嗎?怎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
答:小明的說法不對。
(1)孝敬父母是要做到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但是,也不能在生活聲事事都依賴父母,這樣做不利于培養我們的自理能力。
(2)不一定父母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正確的,對父母正確的教誨,我們要聽取,相反,就要在適當的場合,用恰當的方式給父母提出意見。這樣,才是真正孝敬父母。
出示材料2:
XX年夏天,安徽省全椒縣復興鄉一位60歲的農民背著100歲的母親游覽了北京。得知老人非常向往佛教圣地九華山,XX年1月18日、19日,在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和合肥海聯旅行社熱心安排下,他又背著百歲母親登上了九華山。老人第一次乘坐國內一流的觀光纜車,開心地參觀了全國重點寺廟百歲宮,遠眺了九華街如畫的美景,了卻了老人多少年來的一個心愿。
問:聽了以上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互相討論)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課堂小結
1、先由學生談談觀點、收獲、體會。
2、老師總結:
(1)家庭,是供我們憩息的,一方平靜溫馨的港灣;父母是時刻關注我們,最親近的朋友和知己。家,是我們生活和成長的地方。家庭的溫暖是我們心靈的慰藉;父母的關愛,讓我們倍感人生的幸福。而我們要以百倍千倍的愛和孝心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而我們怎樣才算真正孝敬父母呢?
(2)我們就要: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熱愛父母,回報父母。我們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從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5
家,溫馨的港灣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體會父母為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培養學生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長輩的積極情感。
能力:培養學生與父母之間理解與溝通的能力。
知識:使學生知道父母給與了自己生命,父母撫養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
二、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中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學生孝敬父母的積極情感
難點: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行為習慣,真正把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轉變為孝敬父母的實際行動
三、課前準備:
學生:⑴收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的溫馨場面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⑵回憶父母關心自己生活和健康的最令自己感動的一件事,準備出自己最想對父母說的一句話,準備在課上交流。
(3)反思或檢討自己不尊重、不孝敬父母的行為表現。
教師:準備歌曲《家是溫暖港灣(家五月)》;反映自己家庭生活的溫馨場面的照片;錄象《感動中國人物:陳玉蓉:暴走媽媽捐肝救子》、《徐州12歲男孩邵帥獻髓救母》和《袁毅:堅強學子帶著病母上大學 母子同擠一張床》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宋體 五號 加黑)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家是溫暖港灣(家五月)
歌詞:
家是溫柔港灣 你我停泊這港灣
風雨再大都不怕 只要有個溫暖的家
愛是溫柔港灣 你我渴望擁有它
旅途再苦也不怕 只要有個溫暖的家
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溫暖
那怕只剩一句話(親愛的你好嗎)
歲月的痕跡刻上你我眉梢
還是不會改變它 多少年以后所有的感動
也許只為那句話(親愛的我愛你)
時光在流逝帶走當初激情 我們還會珍惜它
無時不在牽掛 溫暖的家
走遍海角天涯 我愛著它
師:聽著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我們首先想到了一個地方,那就是 。那里有我們的 。可是同學們想過沒有,是誰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溫暖?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報答呢?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共同來分享家庭的溫馨,探討對家庭的責任。
【多媒體】呈現課題:家,溫馨的港灣
(二)分組探究,小組合作(宋體 五號 加黑)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目
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第二目
不忘父母養育恩
環節一:照片分享
師:家,是溫馨的港灣。有許多照片記錄下了這難忘的一幕一幕,讓我們共同分享吧!
出示自己家庭的照片并介紹。我們都有一個家,我給同學們介紹一下我的家。我的家在農村,雖然還是瓦房,但那依然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我們兄弟三人盡管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是我們總是常回家看看,照片是今年春節照的,12口人聚在一起,充滿了歡笑和溫馨。
師:相信大家也都有關于家庭溫馨的故事是什么呢?請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師:剛才同學們展示了自己的照片,并用質樸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家的感受。是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體現了濃濃的愛意。家,對我們而言,是落葉所能回歸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擁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在家庭生活中是誰給予了我們生命,是誰陪伴我們成長,是誰對我們最了解,是誰對我們最關心?
環節二:母愛無邊,恩重如山
師:可憐天下父母心。災難無情,人有情。在災難面前,媽媽是怎么做的呢?我們一起來回顧那段難忘的時刻。
播放錄象《感動中國人物:陳玉蓉:暴走媽媽捐肝救子》
環節三:真情告白新課 標第 一網
師:也許我們的父母沒有驚天動地的舉動,但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愛。讓我們一起真情告白,共同分享父母給予我們的愛。看哪位同學感受到的父母的愛最多、最真摯、最感人?
師:“幾多關愛幾多情”,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是永遠都訴說不完的。請同學來總結一下父母對我們的愛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環節四:詩詞欣賞:
師:父母對我們的愛是最偉大、最無私、最真摯的愛,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哺育我們成長,而且還教我們如何做人。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寫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師:孝敬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是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
環節五:榜樣的力量
播放錄象《徐州12歲男孩邵帥獻髓救母》和《袁毅:堅強學子帶著病母上大學 母子同擠一張床》
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被追問了千年的話題,他們做出了回答。徐州12歲男孩邵帥和袁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恩情。
環節六:生活聚焦
師:前段時間,我聽到幾位同學在聊自己的父母。
有的說:“父母只要管好我的吃飯、穿衣就行,其他的不準他們管”;
有的說:“我的衣服都是媽媽洗,反正她下崗在家,閑著也是閑著”;
有的說: “我必須用名牌東西,不是名牌,家長買了也不用”;
有的說:“別提我媽了,家庭主婦一個,什么都不懂”……
自己是怎樣看待他們的觀點的?你認為孝敬父母應該怎么做?
環節七:生活回味
師: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讓我們走進生活,
小品:“好菜先盡爹娘用”。
老師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并下面去引導、組織、點撥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精彩的情境表演,我們懂得了: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光有孝心還不夠,還必須有孝行!
介紹自己的照片,說明拍照的時間、地點,自己選擇的理由。
體會對家的認識和理解。
(6人說)
談自己的理解
觀看錄像,談體會
闡述自己的觀點
同學們根據圖片和圖片旁邊的文字提示,說說自己會怎么做,前后左右4人一小組進行討論,首先選定角色,然后再設計情節,并現場模擬表演出來。
(三)歸納小結,鞏固深化(宋體 五號 加黑)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一天天在長大,而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衰老,與其決心做一個明天的孝子,不如從今天開始,從小事做起,關心父母,體貼父母。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把真摯的孝心化作無聲的孝行,一起祈禱,愿天下的兒女都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愿天下的父母都能綻開欣慰的笑容。
通過本節課學習,我知道了______
生活中我會這樣做______
板書設計
家,溫馨的港灣
一、我有一個溫馨的家
1、家人相互關愛
2、家里充滿親情
二、不忘父母養育恩
1、原因:(1)父母對子女的愛最無私最真摯
(2)生活上的撫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3)養育之恩不能忘
(4)孝敬父母是做人本分,傳統美德,法律義務
2、措施:尊重、熱愛、回報父母
六、課堂鞏固:
(一)選擇題:
1.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陳玉蓉,一個患有重度脂肪肝的母親,為了能提供健康的肝源移植給肝硬化的兒子,抱著“割肝救子”的堅定信念,一連7個多月,每天堅持走10公里,竟然成功為肝臟減肥。“暴走媽媽”陳玉蓉成功割肝救子的動人事跡告訴我們
a. 父母可以滿足子女的一切要求
b.父母教會子女如何做人
c.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d.父母教給子女基本的生活技能
2.“縱然游遍美麗的宮殿享盡富貴榮華,但是無論我在哪里,都懷念我的家。”詩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 ( )
a.家庭成員間因血緣關系而沒有任何矛盾
b.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
c.家中有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
d.回到家中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3.欣賞右邊漫畫《和諧生活》。下列對漫畫寓意理解正確的是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侍奉、賠養父母②孝敬父母是我國代代相傳的美德
③孝敬父母就是對父母百依百順、言聽計從④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并落實在行動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攸縣坪陽廟鄉雙松村村民邱雙蓮細心照顧癱瘓在床的高齡鄰居曾冬姑,5年如一日,直至老人含笑辭世。XX年邱雙蓮被評為全國“中華孝親敬老之星”。她的感人事跡表明
①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只有人人獻出一份愛,社會才能變得更美好 ③她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④她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在我國,孝文化由來已久。安徽西遞慈善堂有一刻于明朝初年的“孝”字,該字上半部分左右兩側分別呈現猴頭和慈婦的頭像,表達了不孝會由人變猴的意蘊。材料說明孝敬父母
a.只是公民的道德義務
b.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c.一定要付出代價
d.就是順從父母的意愿
6.在世上的多種愛中,至深至純的愛是母愛和父愛。作為子女的我們,要奉獻對父母的愛應該做到
①敬重和愛戴父母,理解和關心父母②聽父母的話,一切順從父母的安排③多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有④樂于付出感情,樂于贊賞父母,讓父母精神愉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選擇題
7. 9 歲,這本是一個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年齡,然而 9 歲的小玲在父親早逝,母親又被確診為尿毒癥晚期的沉重打擊下,不僅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擔,而且邊上學、邊撿破爛為母親治病。她的事跡感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通過小玲的感人事跡,談談我們孝敬父母的原因?
8.【看圖說話】認真觀察右圖,然后寫出你的觀后感。
參考答案:
1.c 2.b 3.d 4.a 5.b 6.c
7.父母賦予我們生命,這種關系無可選擇、無法改變。他們還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是子女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8.(1)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2)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3)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4)孝敬父母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法律義務。(5)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6)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表現在各個方面。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
(圍繞孝敬父母的原因及做法答題)
《相親相愛一家人》教案 篇6
學會與父母溝通
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積極主動與父母溝通。
能力目標:學會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與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學難點: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教學準備:
1. 學生準備:收集整理自己與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與遇到的難題,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交流
2. 教師準備:學習有關“逆反心理”、“親子關系”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了解學生在于父母交往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學的針對性;收集有關中學生與父母交往的典型案例,充實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有人說:“世上有種結難以解開,它叫心結;世上有扇門難以敞開,它叫心扉;世上有條溝難以逾越,它是代購。”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體會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關系卻不再像小時候那樣親密無間。可能許多同學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們與父母的隔閡?又怎樣來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學會與父母溝通”。
(多媒體出示課題:學會與父母溝通)
環節二:透視“親子矛盾”
教師:我們來看下列生活場景。(多媒體投放漫畫場景)
第一幅:一名中學生正在給自己的日記本加上一把小鎖
第二幅:放學了,父母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孩子冷淡地回答:“什么也沒發生”。
第三幅:一位母親在偷聽孩子的電話。
第四幅:一名女生把媽媽剛買的新衣服扔在地上,生氣地說:“真老土”。
教師:漫畫中的場景在你身邊發生過嗎?你覺得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結合上述漫畫中反映的問題,下面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是什么原因影響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呢?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課堂內巡視,了解學生的主要觀點并參與學生討論。)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熱烈,也相當深入。下面請各組推選一位代表介紹本組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隨時可以進行補充。
學生回答:(略)
(教師認真聽取學生發言,并適時插話,把學生的發言思考引向深入)
教師: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我聽了之后感到茅塞頓開,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我們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自尊心增強、成人感增強,覺得自己是小大人了不希望父母過多地約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二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心理差異。兩代人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上都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必然導致交往中的誤會、摩擦甚至對立,影響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多媒體出示:
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1 我們自身的心理特點
2 我們與父母之間的心理差異
環節三: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師:既然我們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那么解決問題應該不是難事。怎樣才能很好地域父母溝通呢?讓我們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與父母心靈溝通的橋梁吧!下面請大家針對前面四幅畫面中呈現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
(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問題的時間,然后讓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回答:(略)
(教師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引導學生對如何與父母溝通進行思考,同時適當控制學生發言時間)
教師:同學們提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那誰能結合教材內容概括一下,與父母溝通時應當遵守的基本原則嗎?
學生回答:、(略)
1. (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中,應注意方法點撥,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交流自己平時是如何與父母溝通的,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將自己的總結成果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進行思維碰撞,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2. 學生總結:用一句話概括
教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老師自己也作了一個總結,并把它編成了幾句歌訣,送給大家作為生活中的參考。(多媒體展示)
親子溝通并不難,理解父母是關鍵
父母養我多操勞,體貼父母理當然
嘮叨背后是關愛,面對要求莫逆反
發生矛盾勿沖動,尊重父母記心間
平時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訓練
環節四:深情寄語
教師: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難免還會與父母發生誤會好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對這些矛盾時會更加成熟和理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了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對父母的尊重,同學們肯定能找到與父母溝通的有效途徑,與父母一起共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希望大家發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個改善與父母關系的新計劃,并認真執行。學會與父母溝通,相信你一定能行!
環節五:行動在線
1.、《思品同步訓練》一、三、四
2、請你寫一封家書,把平時想說而沒機會說的話寫給爸爸和媽媽。
環節六:自我評價
本課我最感興趣的內容
本課學習中我感受最深的是 本課學習中的困惑 現實生活中我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