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放眼世界教案(通用2篇)
4.3放眼世界教案 篇1
(第一課時)一、一起欣賞
不同習俗1、在丹麥的一些地方,人們認為送給未婚妻刻滿情詩、木制的棒槌是吉利的,因為棒槌能帶來好運和美滿。2、蔥頭節: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的星期一在瑞士伯爾尼舉行。這個節日至今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是僅次于圣誕節的大節日。這天除了進行蔥頭交易外,其他市場也很活躍。3、馬來人視左手為不潔,因此見面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平時接、遞東西時,也必須用右手而不能隨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禮。在不得不用左手時,一定要說聲:“對不起”。 馬來人認為以食指指人,是對人的一種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 頭被認為是神圣的部位,在親近兒童時,不可觸摸他的頭部,否則會引起不快。 馬來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若問年紀會被視為不禮貌。對長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稱“先生”、“夫人”或“女士”。 通過以上圖片你能聯想到哪個國家?(結合探究園)不同國家的節日中國——春節 中秋節西班牙——西紅柿節 奔牛節美國——萬圣節 感恩節 小結:不同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反映著不同的文化傳統。總結:人類社會孕育出豐富多樣的文明形態。二、一同探究1、望文生義 洋人:“你們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 中國人:“何以見得?” 洋人:“每天早晨我經過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邊的招牌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2、不是東西 一位自命中國通的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電視機等。但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人。所以,你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3、在中國,龍代表著“威嚴”、“祥和”、“吉祥”,是幸福的象征,中國人都把自己稱作為“龍的傳人”。但是在西方,尤其是在英美一些國家,龍被描述成有著巨大的翅膀,頭上長著尖角,口中能吐出巨大的火球的怪物,是不詳、令人恐懼的東西,是邪惡的。提問:不同描述說明了什么?(國文化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現出多樣性、差異性)甲方: 有一個中國臺灣校長在大陸演說時說: “中國人學英語是我們的國恥行為,學英語是中國最可悲的行為。”乙方: 一個英文老師說:“同學們,英文是世界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一個不會英文的民族是一個低等民族,英文太美了!太棒了!觀點:語言是一種文化。語言存在差別 、不分優劣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每一種文化都有自由生存發展的權力,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蘊含著人類文明的成果。如果各國,各民族之間不能相互理解,寬容,就容易引起誤解,矛盾和沖突.1、成為不同文明彼此溝通的橋梁是什么?(平等交流、相互包容)2、學習和吸收其他文化的長處,豐富自己。巴士——bus酷——cool巧克力——chocolate沙發——sofa布丁——pudding 咖啡——coffee士多——store英特網——internet討論: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有哪些長處值得我們學習?• 1、美國文化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獨立進取,講求理性和適應,熱情、自信、坦率、勇于創新。• 2、韓國文化強烈民族自尊心和愛國情懷,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 3、日本文化中強烈的上進心、好學精神,以及強烈的團體意識值得我們學習。3、如何與其他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課本p98)三、小結
(第二課時)一、討論分析請學生看圖片 (美伊戰爭爆發后,美、加、英、法等國相繼發生大規模反戰示威游行。數十萬人高舉“要和平、不要戰爭”、“停止屠殺伊拉克無辜百姓”、“中東要正義與和平”等標語,抗議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及大舉轟炸巴格達。)這些圖文說明了什么?(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二、新課講授1、世界上仍存在著矛盾沖突與戰爭科索沃戰爭 -----巴以沖突----- 印巴沖突-----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 2、根源:國家利益的爭奪;民族文化的差異; 不同信仰和意識形態的隔閡.3、危害:戰爭是和平最大的威脅在世界文明史5000多年里,戰爭有14550多次,大約有36.4億人死于戰火,損失財富折合成的黃金,可鋪成一條寬150千米、足可繞地球8周的黃金帶。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多,卷入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死傷3000多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歷時6年多,卷入60多個國家、20億人口,死傷9000多萬人。1999年6月10日,北約終于宣布暫停對南斯拉夫聯盟的野蠻轟炸。據南通社報道,北約對南聯盟78天轟炸總共造成大約多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近100萬人淪為難民,給南聯盟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億美元。 海灣戰爭的后果是災難性的。它付出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代價,破壞和消耗了人類有限的寶貴資源,造成海灣地區的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科威特在戰爭中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億美元,伊拉克達億美元。多國部隊全部耗資1133億美元,戰后伊拉克和科威特重建計劃預計5000億美元。這筆巨額耗資相當于非洲國家一年的收入,足夠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對第三世界國家投資2XX年以上。XX年3月20日北京時間上午10點35分,第一顆炸彈降落到巴格達——美伊戰爭突然降臨了。戰爭造成1萬多伊拉克平民死亡,300萬人流離失所,對世界經濟造成的間接損失達到1萬億美元。 戰爭帶來的是_____環境的破壞資源的耗費社會發展受阻生活質量下降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經濟落后目前全世界有60億人口,一萬個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個多個不同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國家政權,5000多種語言,5000多種宗教信仰。如此眾多,不同形式的人類共同體,怎么樣才能和平共處于一個星球上?4、途徑:和平手段5、除了矛盾、對抗、沖突、戰爭等情況外,人類還共同面臨著哪些困惑?人口壓力、嚴重傳染性疾病環境污染、安全威脅資源枯竭、發展失衡(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6、如何解決這些人類面臨共同的困惑呢?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哪一個國家、哪一些人單獨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它需要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攜手來,相互關心,平等合作,共同努力7、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些什么 ?(作為21世紀的中國少年,我們不僅肩負著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對世界和平和人類的未來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讓我們手挽手,呼喚和維護和平,讓我們用自己的知識、能力、熱情和理想,去創造人類美好的明天)三、小結
4.3放眼世界教案 篇2
4.3放眼世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懂得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知道世界上存在各種矛盾沖突及其根源,懂得要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離不開國際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全面、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關注人類命運,鍛煉思考國際和世界重大問題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
維護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以理解和寬容的態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交往。體會世界各國各民族平等協商、和平共處的重要意義。關心世界和人類的發展命運,樹立維護世界和平與開創人類美好未來的使命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難點:
學會與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友好交往的藝術。
教學重點:
領略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在與世界其他各國人民交流時要注意文明對話、平等包容。
教學過程:
一、世界文明,千姿百態(板書)
讀一讀:課本第95-96頁“探究園”中《異國風情》的“受到世界歡迎的跆拳道”、“飄灑世界的地中海花香”、“成熟于異域的芭蕾舞藝術”,討論課本第96頁中的問題。
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上,人類社會經過千萬年的繁衍,孕育出幾十種文明形態,組成了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民族的數目則有二千多個。(劃線)
各個國家、各個民族:
生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中
適應各自的——生存條件
經歷各自的——歷史
創造出不同的——經濟生活方式 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
形成不同的——語言文化
體驗著不同的——民族情感
追求著不同的——精神信仰
1、人類社會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板書)
活動一:“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每個國家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你知道以下這些是代表著哪國的文化嗎?
圖片欣賞,出示代表某國文化的事物,由學生猜國名:
中國長城、北京故宮、日本的富士山、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印度的泰姬陵、秘魯的馬丘比丘、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意大利的比撒鐵塔、柬埔寨的吳哥窟 、羅馬古角斗場 、中國西安的兵馬俑 、中國的京劇藝術。
小結: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為世界文明的寶庫貢獻了自己獨特的財富。(劃線)
2、千姿百態的文明為世界文明寶庫貢獻了自己獨特的財富(板書)
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盡管特色各異,彼此又是息息相通的,就是――
3、不同的文化中存在著人類的共同價值――真誠、善良、友愛、和平…(板書)
二、文明對話,平等包容(板書)
1、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間彼此溝通的橋梁(板書)
2、學習其他文化的長處,豐富自己(板書)
3、以理解和尊重的態度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交往(板書)
“爭論不休”:
甲方:有一個中國臺灣校長在大陸演說時說: “中國人學英語是我們的國恥行為,學英語是中國最可悲的行為 。”
乙方: 一個英文老師說:“同學們,英文是世界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一個不會英文的民族是一個低等民族,英文太美了!太棒了!”
談談你的觀點。
小結:語言差別及文化差異
語言是一種文化。
語言存在差別 ,不分優劣。
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每一種文化都有自由生存發展的權力,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蘊含著人類文明的成果。
“名人佚事”
在1970年4月周恩來總理訪問朝鮮時,金日成主席曾在平壤市玉流館內以“全狗午宴”盛情款待,就座之后才發現,滿桌均出自一個“狗”字:狗頭肉、狗蹄子、狗下水、狗血腸等,后上的熱菜,也是紅燒狗肉、清燉狗肉、狗肉湯等,盡管烹飪方法不同,但吃起來道道菜香而不膩,味美可口。宴會開始不久,服務員發現一位中國同志不動筷子,馬上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清蒸雞。周總理見狀,對在座的中國同志說,入鄉隨俗,在朝鮮工作,就得學會吃狗肉。說著,周總理夾起一塊狗肉,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請談談你們的感想。
情景探討:
(情境劇表演)旁白:杰克是個剛到中國不久的美國留學生。一天,他在散步,碰到了這樣一件事……(附錄)
看過之后,請大家思考:
① 杰克為什么會這么生氣?
② 如果你是杰克,面對這樣的問候你會生氣嗎?你又會有怎樣的反應?
③ 面對同樣的問候語,杰克和我們為什么會有如此不同的反應?
(活動)四或六人小組討論,其中一人負責記錄,一人準備發言。
小結:的確,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方式;而由于文化的差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在交往時便會產生一些誤會。
(過渡)如果我們和外國人交往又會發生什么?不妨來試試
情景一:當別人稱贊你真漂亮時,一般你會怎么回答?
如果你回答的是“哪里哪里。”對方是英國人,他對你的回答又會怎樣想呢?
(英國人的想法是:這個人怎么這么有意思,還要我回答他哪里漂亮,那就告訴他:“到處都是”。)
情景二:你的西班牙朋友邀你一起吃飯,飯后他卻說要和你平分帳單,你會怎么想?
(西班牙人的看法:這是理所當然的,在我們國家,即使是好朋友吃飯,也是aa制,最好的也是先講好誰付費的。)
情景三:你騎自行車摔傷了,和你同行的幾個日本朋友非但沒有過來扶你,反而叫你快些起來,不要擋住后面的人,你會怎么想?
(日本人的理由:管好自己就是對集體和別人的最好貢獻了。我們做事大多是以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前提的,一切要靠自己。)
情景四:你碰到了一個德國朋友,問他:“你幾歲了?”“你一個月賺多少錢?”你覺得德國朋友會做什么反應?
(德國人的反應:“這是我的隱私,為什么要告訴你?”)
情景五:你到美國人家作客,他們和你打過招呼后就讓你自己安排生活,他們則去看電影,甚至也沒給饑餓的你準備一頓飯,你會怎么想?
(美國人的理由:這是我們的待客之道,我們崇尚自由,這么做是給客人最大的自由。)
小結: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竟會引來如此多的誤會,都是什么惹的“禍”?(文化的不同)那么,如何才能讓不同文化之間的人彼此“明明白白我的心”,和諧共處呢?
學會尊重別人的習俗和信仰,包容別人與我們的差異,欣賞別人的特點和長處,表現出友好熱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態度。
三、化解矛盾,共享和平(板書)
1、各種矛盾沖突的根源(板書)
國家利益的爭奪
民族文化的差異
不同信仰和意識形態的隔閡
2、化解沖突、和平共處(板書)
閱讀課本p100—p102,結合平時自己所了解的時事知識,說說中國為世界的和平作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