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留給誰》教學設計(精選3篇)
《財產留給誰》教學設計 篇1
對應的課標內容
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經濟權利。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尊重權利、尊重法律,讓他們能夠自覺學法、守法和用法,并發揚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的社會主義優良的傳統美德。
過程和方法目標:以曉軍一家的遺產繼承故事為線索,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知識能力目標:了解有關遺產繼承的幾個概念、繼承權的實現方式以及在繼承權發生爭議時,我們應有的態度和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我國遺產繼承權的實現方式,培養學生優良的傳統美德和道德是非判斷。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法律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制作、節目編排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的同齡人曉軍因為家庭財產問題非常困惑,現在他一家人來到了我們這兒,請看
活動一:角色扮演
學生分角色扮演曉軍一家人(材料:中學生曉軍,全家共六口人,屬于其父所有的個人財產有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其家產還有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因曉軍父親病情惡化,曉軍的母親、爺爺、奶奶、姑姑都在在談論財產繼承問題,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曉軍父親的財產和所有的家產。曉軍也覺得似乎有理。)
師:看了曉軍家的情況,請你談談一家人誰說的有道理?
生1:曉軍的父親尚未辭世,其財產不能繼承。
生2:即使曉軍父親死亡,也不是所有的財產和家產都能繼承。
生3、假如曉軍父親的財產中有來源不明的,曉軍的家人就不能繼承。
生4:父親死亡后,他的所有個人財產如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生5:還有家產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屬于父親的那部分可以作為財產繼承。
師: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誰來歸納作為遺產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學生歸納得出: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合法的個人財產。遺產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多媒體顯示)
活動二:人生ab劇(學生扮演)
不久,曉軍的父親因病去世,曉軍的家人召開了家庭會議,準備繼承遺產,可是在誰能繼承,繼承多少這些問題上爭執不下。爺爺、奶奶認為遺產應該由五人平分,但母親不同意,認為姑姑不能繼承。
師:你贊同誰的觀點??請說出依據。
贊同爺爺、奶奶的說法的坐在右邊,贊同母親的說法的坐在左邊。
生1:因為爺爺奶奶是長輩,應該由他們說了算。
生2:姑姑與父親是親兄妹,財產分給妹妹也是理所當然。
生3:姑姑總是要出嫁的,不能把家里的財產帶給外人。
師:同學們似乎說得都有點道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77頁,然后請你再次作出選擇,贊同爺爺奶奶的坐右邊,贊同母親的坐左邊。
生4: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第繼承”中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所以我贊同爺爺奶奶的說法。
生5:我贊同母親的說法,因為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姑姑是第二順序繼承人,因而不能繼承。
師:同學們通過爭論、閱讀教材已經對上述問題形成了共識,姑姑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父親的遺產。
師:曉軍家的這種繼承方式屬于哪種繼承方式?它應該按哪些原則對遺產進行分配?
學生閱讀教材78頁,理解上述案例屬于法定繼承以及法定繼承中,遺產份額的分配原則。
活動三:律師到我家
學生角色扮演曉軍一家和律師:正當曉軍的家人準備分割遺產的時候,曉軍父親的律師來到曉軍家,拿出了曉軍父親生前的遺囑,遺囑中提到:曉軍是未成年人,要把遺產的二分之一留給曉軍,父母年老體弱,四分之一留給父母,另外四分只一給曉軍的母親。曉軍繼承的份額由暫時爺爺奶奶和母親共同管理。
師問:你認為曉軍父親的遺囑有效嗎?
生答:有效,因為父親的遺囑具備了以下條件:父親有遺囑能力,意思表達真實,內容和形式都合法,繼承人都在法定繼承的范圍。
師:父親立遺囑確定繼承方式與法定繼承有什么區別?
生:這種是遺囑繼承,遺囑繼承的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達到財產。
師:曉軍家到底該采取哪種繼承方式繼承父親的遺產呢?
生:我國法律規定: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因而曉軍一家應該根據父親的遺囑繼承遺產比較合理合法。
活動四:家庭紛爭
媒體展示:三個月后,曉軍的母親另嫁他人,對曉軍不聞不問,對爺爺奶奶更是置之不理,姑姑也遠嫁他鄉,從此音訊全無。為此,年邁的爺爺奶奶和鄰居家簽定了協議:爺爺奶奶由鄰居一家照顧,死后房產送給照顧他們的鄰居。臨死前,爺爺奶奶立下遺囑并辦理了公證:兩人死后,存款由曉軍繼承,房產送給照顧他們的鄰居。曉軍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回家要求繼承自己父母的遺產,要求曉軍交出爺爺奶奶的存款,,并要把鄰居的房產收回。曉軍的母親也以曉軍是未成年人為由,霸占了曉軍應繼承的遺產。
師:曉軍爺爺奶奶的遺囑有效嗎?
生:有效,因為這份遺囑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遺囑必須的條件。
師:姑姑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
生:不正確,因為爺爺奶奶的遺囑是有效遺囑,而且鄰居受贈房產屬于遺贈,受我國法律保護。
師: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是我國繼承的兩種繼承實現形式。而鄰居接受遺贈取得遺產不屬于遺囑繼承,但是是我國法律所允許的。
師:面對姑姑和母親,假如你是曉軍,你會怎么做?
生1:與姑姑協商,拿出爺爺奶奶的部分存款給姑姑。我們要注重情義、互諒互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做有利于繼承人之間的和睦團結和整個家庭的穩定幸福,有利于充分發揮被繼承人遺留財產的效益。
生2:通過老師,做姑姑和母親的工作,向她們宣傳有關法律知識,通過協商取得自己應該繼承的遺產。
生3:起訴姑姑和母親,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師:看來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你最贊同哪種做法?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暢所欲言。
媒體展示:(一)我國繼承法第15條規定:“繼承人應當本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未成年人保護法第4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
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明白了當繼承發生爭議時,我們應盡量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積極協商解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還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活動五:模擬法庭
媒體展示:金、吳夫婦生育了四個兒女。甲男、丙女在家務農,乙女、丁男在城里工作,四人都已成家,共同承擔著贍養父母的義務。兩老口相繼病故后留有房產三間。丙女、丁男因房產繼承問題發生了爭議。丙女提出丁男收入豐厚就別繼承房產了,三間房由其他三兄妹個繼承一間,而丁男卻不同意。最后四兄妹弄上了法庭。
以大組為單位,模擬法庭進行法庭辯論與庭審活動,由學生扮演法官、律師、書記員、四兄妹等角色,然后全班交流。
《財產留給誰》教學設計 篇2
教師在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遵循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的原則,分塊寫清,分步闡述教學內容,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如下是一篇關于八年級思想品德《財產留給誰》優秀說課稿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財產留給誰》。包括: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三部分。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財產留給誰》是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二節的授課內容。財產繼承權是一種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為了使活著的公民能夠按著自己的意愿處分自己的財產,也為了使后人能夠有序的繼承財產,國家制定了財產繼承法律制度。青少年學生對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財產繼承問題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繼承遺產,既要遵循法律規定,又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課程依據
本課依據課程標準的“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部分,使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不受侵犯,學會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遺產的含義及其必備的條件,被繼承人、繼承人、繼承權的含義及法定繼承的順序、范圍、遺產分配原則;遺產繼承方式、遺贈。
(2)能力目標
學會協商解決遺產繼承問題,受到侵害要依法維權。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讓學生培養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相互尊重、相互寬容,協商解決遺產繼承問題的品德。
4、教學重難點
(1)“遺產繼承權的實現方式”是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此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遺產繼承法律制度,學會依法繼承遺產。
(2)“當繼承權發生爭議的時候”是本課的又一教學重點,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繼承問題,學會依法維護繼承權,同時又要發揚傳統美德。只有提高繼承人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才能減少爭議,化解矛盾。
二、說教法學法
鑒于本課的法律性較強,名詞術語較多,我在設計本課時主要應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手段協助教學:由于本節的案例較多,知識點也多,我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協助教學,實現信息與技術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容量大、教學直觀、形象具體的優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小品角色扮演法:以課本曉軍一家的遺產繼承案例的情節變化為主線,通過精心設計和改造,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得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學生樂于學習。
3、討論法:通過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爭辯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鍛煉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4、問題式教學法:以“問題”為核心,將教材新知識設置于一系列問題情景之中,通過該情景設置條件的變化和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不斷猜想、思考、討論、歸納以獲得問題的解決,逐步弄清本課所涉及的主要知識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過程和教學反饋
1、導入
以人的最終歸宿--死亡為線索,引出人死之后“財產留給誰”的課題。
2、教學過程
(1)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繼承權、法定繼承人的概念
讓學生閱讀課本,結合材料,找出材料中的繼承人、被繼承人、遺產等,再通過幻燈片的放映,加強學生對這些基本概念的了解,以便于為下面的案例做鋪墊。
(2)遺產具備的條件
通過對材料一后面曉軍爺爺的話的討論,引出活著的人不產生財產繼承,什么樣的財產不能繼承,最后概括出合法遺產的條件。
(3)法定繼承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的原則
小品扮演,通過曉軍一家人對于誰能繼承,繼承多少這些問題上爭執,讓學生對爺爺和奶奶的說法、母親的說法進行討論,引出法定繼承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和遺產分配的原則。
(4)遺產繼承
通過設計律師到我家的情景小品,引出遺囑繼承,以及它的特點。
(5)遺贈、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當我們對財產繼承發生糾紛時的解決辦法
通過設計家庭糾紛,引導學生分析爺爺奶奶的遺囑是否有效,姑姑的做法是否正確,得出遺贈;討論曉軍的母親的做法,得出未成年人具有繼承權,當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受到侵犯時要怎么辦;學生討論對你的啟發,得出當我們在財產繼承發生爭議時既要遵循法律,又要弘揚傳統美德。
3、教學反饋
教學過程完成后通過幻燈片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檢驗教學效果。
4、課后練習:創新配套練習里的題目。
《財產留給誰》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遺產的涵義及必備的條件;被繼承人、繼承人、繼承權的涵義及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繼承的方式,遺贈;繼承權的協商與維護。
2、能力目標:依法維護遺產繼承權的能力;增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在人際交往中注重情義、互諒互讓的精神和互相關愛、寬容、尊重的情感。
[教學重點] 繼承權的實現方式是重點。
[教學難點] 處理有爭議的繼承權是難點。
[教學方法] 采用情景教學,通過曉軍家發生的故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感悟形成理念。
[教學準備] 學生情景表演準備,表演道具準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活動一:(學生通過表演展示故事情節)(10分鐘)
中學生曉軍,全家有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姑姑共六個人。屬于曉軍父親的個人財產有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其家產還有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曉軍父親病情惡化,母親、爺爺、奶奶、姑姑都在談論財產繼承的問題,都聲稱自己不僅有權繼承曉軍父親的財產,而且有權繼承房子、彩電等家產。曉軍的爺爺認為,曉軍父親的財產都能講明來源,即便來源不明,人過世了,財產自然歸家人所有。
老師:1、曉軍的父親尚未辭世,其財產能繼承嗎?
2、曉軍家的共有財產如五間私房、彩電、冰箱等,能繼承嗎?
3、如果曉軍父親的財產來源不明,能繼承嗎?
自學教材p70,遺產及遺產的三個條件。
老師:曉軍的父親如果去世,有哪些可以作為遺產?
學生:稿酬存款、圖書字畫、寶石古玩等。
老師:在這個案例中,誰是被繼承人(遺留財產的死者)?
學生:曉軍的父親。
老師:在這個案例中,誰是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人)?
學生:曉軍、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姑姑。
學生歸納:繼承人的范圍,繼承權的涵義。
活動二:表演繼續:曉軍的姑姑認為:“曉軍還是個孩子,還沒有成年,所以曉軍不能參與繼承。”曉軍的爺爺奶奶也認為曉軍不能參與繼承,曉軍的媽媽認為:曉軍應該參與繼承,姑姑不應該參與繼承。雙方爭執不下。(6分鐘)
老師:曉軍是未成年人,有繼承權嗎?
學生:略。
[ 鏈接 ]
未成年人曉軍屬于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但曉軍尚未成年,其繼承權應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老師:曉軍姑姑欲與曉軍在同一順序繼承,行嗎?
帶著問題,學生自學歸納:繼承順序。
老師:在本案中,誰能實現繼承權?誰不能實現繼承權?
學生:曉軍,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曉軍的姑姑不能實現繼承權。
活動三:表演繼續:由于曉軍的姑姑不能實現繼承權,所以曉軍的姑姑退出繼承。曉軍的爺爺、奶奶、母親,為遺產的分配發生了爭執,爺爺奶奶認為自己把曉軍父親撫養成人不容易,所以應該多分,曉軍的母親認為曉軍還未成人,曉軍應該多分。雙方又爭執不下。(4分鐘)
老師作為法官,宣讀:遺產分配原則。
活動四:表演繼續:曉軍在清理父親的遺物,找到了父親的遺囑,并宣讀:父親個人存款中的一萬元送給某地一貧困兒童,其余的:一部分作為對父母的贍養費,一部分作為對曉軍的撫養費,撫養費由曉軍的母親保存。(10分鐘)
老師歸納:1、遺產繼承的方式:
法定繼承(涵義)
遺囑繼承(涵義、優點)
老師提問:案例中,曉軍父親的遺囑是不是有效遺囑?
[鏈接] 有效遺囑的條件
學生根據案情判斷:曉軍父親的遺囑符合上述條件,故曉軍父親的遺囑是有效遺囑。
2、遺贈不屬于遺囑繼承,但受我國法律保護。(點撥:贈送和繼承是不同的概念)
活動五:表演繼續:曉軍看到家人為爭遺產,鬧得天翻地覆,大為悲慟,決定放棄遺產繼承權。(6分鐘)
老師點撥:
1、繼承人應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解決繼承問題。
2、當繼承權受到侵犯時,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鏈接] 相關法律規定:繼承法第15條規定、未成年保護法第45條規定。
活動六:表演繼續:在曉軍的努力下,曉軍家人互諒互讓,重歸于好。(4分鐘)
[作業設計](5分鐘)
一、知識目標反饋
1、遺產的條件有哪些?
2、繼承人范圍有哪些?
3、繼承的順序是怎樣的?
4、繼承的方式有哪兩種?
二、能力與情感目標反饋
王教授有一兒一女,老伴去世后,自己單過,得到女兒、女婿的照料。兒子、兒媳則顯得十分冷淡。王教授對于女兒、女婿數年如一日的關愛十分感激,于是立了一份遺囑,將自己購買、居住的兩居室樓房留給女兒,并作了公證。王教授病故后,姐弟倆為繼承父親的遺產發生了爭執。姐姐堅持按父親的遺囑處理遺產,弟弟不同意,起訴到法院,要求與姐姐均分。
根據此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弟弟要求與姐姐均分遺產的愿望能實現嗎?為什么?
2、如果你是弟弟,與姐姐發生繼承權爭議時,你會怎么做?
[板書設計]
財產留給誰
一、我們享有財產繼承權
1、 遺產的涵義及條件
2、 被繼承人、繼承人的涵義
3、 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權的涵義
4、 繼承順序
二、繼承權的實現方式
1、 法定繼承
2、 遺囑繼承
三、當繼承權發生爭議的時候
1、 互諒互讓、協商處理繼承問題
2、 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繼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