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精選3篇)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篇1
1、練就一雙“慧眼”
活動一:
★如何看待五花八門的有獎促銷活動?
有獎銷售的形式:附贈式即買就送、有獎競猜、抽獎式、低價促銷等。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禁止下列三種有獎銷售:一是帶有欺騙性的,二是推銷質次價高的偽劣產品的,三是單項獎品超過5000元的。有獎銷售的好處是可以讓消費者多得實惠。
★你怎樣甄別以下非法的有獎銷售?
*采用謊稱有獎或故意讓內定人員中獎的欺騙方式進行有獎銷售。
*利用有獎銷售的手段推銷質次價高的商品。
*抽獎式的有獎銷售,最高獎的金額超過5000元。
要求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即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會在林林總總的商品信息中進行比較、鑒別,不盲目追隨其他消費者,從而充分行使消費者的權利,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
(1)增強我們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活動二:
★你最欣賞哪一類型的廣告?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略
★你會識別廣告的真假嗎?
提示:
真廣告的廣告標題、公司簡介、核準機構、招聘職位、聯系方式等內容真實、齊全;假廣告的廣告篇幅較小、口氣大、嘩眾取寵、內容籠統不具體、不寫單位的名稱、只留一個電話號碼、未經主管部門審批等。
(2)如何練就“慧眼”,與不法經營者進行斗爭?
①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
②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具備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就能自覺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與不法經營者進行斗爭。
活動三:
★分析商家打折的動機。
有的是為了銷售積壓產品,回籠資金、推出新品;有的是商家為了促銷新產品,取得銷售業績,以便占領市場;有的純屬抬價后打折,靠欺騙的手段吸引顧客,是一種價格欺詐行為。
★面對低價和折扣,你怎樣判斷以決定是否購買?”
略
2、維護權益的途徑
活動四:
★這個情景反映了什么問題?
反映了消費者在接受醫療服務時,自己的合法權益被醫療事故所侵害。
★患者應作出什么反應?
患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這種意識不僅要體現在商品交易過程中,而且要體現在不公平交易發生之后。在交易或享受服務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消費知識和法律知識,保持應有的警惕,盡最不給不法經營者以可乘之機,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侵權行為發生以后,我們則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使不法經營者顯露原形、受到懲治。)
(1)具有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五:
★若遇到下列情況,你會怎么辦?請選出你會采取的行動。
1、在飯店吃飯后結賬,帳單上的收費多了數十元。服務員解釋說誤寫菜單,用了昂貴的材料烹制,所以價錢貴,并要求你照單付款。你會——
﹡拒絕付款,找飯店經理理論。
﹡照單付款,不做任何追討行動。
﹡照單付款,然后向有關部門投訴。
2、你買了一臺電腦,回家后發現機器有毛病,但發票上寫有“貨物售出,恕不退換”的字樣,你會——
﹡自認倒霉,不再追究。
﹡找商店負責人理論,要求更換或賠償。
﹡另外購買一臺電腦。
﹡向消協投訴,要求協助解決。
提示: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消費者在商品交易中上當受騙、權利受損確屬難免。因經營者不依法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致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時,消費者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來使問題得到公正、合理的解決。這些途徑是: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究竟采取哪種方式維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消費者的維權途徑
①與經營者協商和解;②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③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活動五:
★請給王先生出主意,如何維護其合法權益?
提示:參考上一題的維權途徑。
例如:找消費者協會解決。先打“12315”電話反映并問清楚消協的地址,然后向消協提供自己權益被侵害的事實的證據,并請求消協替自己主持正義,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篇2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教學反思
一、設計意圖: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一課是第八課的第二框題,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一些消費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知道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后尋求解決的一般途徑;學會運用智慧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當自己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能夠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學會理性消費,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培養良好的權利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設計時我認為可采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感體驗法、漫畫分析達到教學目標。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幾張漫畫,兩個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教師歸納,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本節課內容。
二、實踐結果:
(一)通過課堂教學,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教學過程流暢,學生參與熱情高,效果較好。有幾個突出亮點:
1、設計思路清晰,知識能在學生的活動中生成,活動一環緊扣一環,教學流程順暢。能煽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2、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了心中有學生。課堂中的素材選取能吸引學生,引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利于學生理解本節課內容。
3、這堂課選用了許多精美的圖片,這些圖片又很生動地展示本節課內容,學生能一目了然地理解課文內容,起到了化難為易的作用。
三、課后反思
從這堂課的設計和實施當中,我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較為特殊的課程,如何貫徹理論聯系實際,舉例,即選擇課程資源顯得相當重要。可以說舉例是一門藝術,舉例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每堂課的教學效果和最終的教學目的。
人們常說“經歷就是一筆財富”,我認為人的經歷再加上對這些經歷進行過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筆財富。特別是身為一名教師,教齡固然重要,但“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個公式永遠是真理。在十五年多的從教日子里,我深深體會這點。為了更好地運用舉例這一教學手段,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鎖定教育性
為了實現每位學生的發展,即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目標的統一。初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形成顯得更為重要,所以思想教育性是政治課教學的本質職能,這就要求課堂舉例時要鎖定教育性,始終把教育性放在首位。
(二)圍繞啟發性
教學過程不是為了舉例而舉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必須選擇精致而具有啟發性的例子,這樣才能拋磚引玉,引導學生思維,啟發學生明白教師為什么要舉這個例子,這個例子又是怎樣說明相關知識的,這樣才能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在講解概念時應先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在一環扣一環的例子提問中,同學們興趣會很高,積極思考,搶著回答,問題很快得到解決,課本內容自然就牢記心中。
(三)結合時代性
政治課永遠都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國際風云的變幻,經濟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法制的日益健全,社會的發展變化,信息網絡四通發達,為思想政治課提供生動而豐富的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舉例時根據教材觀點結合一些國內外重大新聞材料,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為政治課增添時代活力,更能增強政治課的時效性。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篇3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第八課 消費者的權益
第二框 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一、 學習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提高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2、 知識與能力目標:
增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選擇適當合理的消費行為,做成熟的消費者;了解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途徑,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3、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引導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小組合作討論來共同探究關于消費者維權的方法和途徑。
二、 學習重點與難點
重點: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 難點:消費者維權的途徑
三、 前置學習
[自主學習]自讀課文p93—p96內容,思考以下問題:
1、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有哪些?
2、消費者如何對待這些影響消費的因素,從而煉就一雙“慧眼”?
3、當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時,我們該如何維護自身的權益?
四、協進學習
(一)觀看一段“3•15晚會”視頻。(導入新課)
(二)探究一:王強的故事(第一集)。
協進小組討論影響消費的因素。
(三)探究二:你擁有一雙“慧眼”嗎?
學生談購物心得,聯系實際說明我們怎樣才能擁有一雙“慧眼”。
(四)知識鏈接:圖標辨識、消費小貼士。
(五)探究三:王強的故事(第二集)。
協進小組討論維權的途徑。
(六)探究四:王強的故事(第三集)。
“這官司值不值得打?”
(七)辨析
學生協進小組討論后作答。
五、提升學習
(一)、學生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并提出質疑。
(二)、隨堂反饋練習。
選擇題:
1、 九年級學生小強在暑假買了一臺電腦,使用不久電路板就被燒毀,經專家鑒定,是
電腦自身質量引起的。你認為小強對此可以采取的正確方法有( )
①和商家協商解決 ②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③到商場強行搬走一臺價格相同的電腦 ④向法院起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面對商家的種種促銷行為,消費者不應( )
a、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
b、學習和掌握有關商品、服務、市場以及消費心理的知識
c、抓住消費機遇,大撈一把便宜貨
d、學習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3、近幾年,全國消費者組織受理的有關食品安全的投訴不斷增多。從消費者的投訴來看,表明( )
a、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得到了切實保障 b、社會關注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
c、消費者的權利意識在不斷增強 d、消費者應把維護自身權利放在首位
4、下列情形中屬于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是( )
①販賣假酒 ②挪用公款
③克扣工人工資 ④強行推銷商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材料分析題:
李華想買一雙運動鞋。看到某店“清倉大甩賣,阿迪達斯僅售298元”的廣告,他就走了進去,服務員非常熱情地向他推薦了一款鞋。李華試穿后覺得不滿意,但服務員說“一旦試穿,必須購買”,李華無奈只好花了298元買下了這雙鞋。不料,回到學校后,同學趙振說這鞋子是假冒偽劣產品,在某小商品市場只要58元。李華仔細一看,鞋子做工粗糙,質量很差,牌子也不是“阿迪達斯”,而是“阿帝大獅”。
第二天,李華拿著鞋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這家商店,要求退貨、退款。由于沒有發票,營業員拒不承認,他顯得無計可施。
請問:李華的哪些權利遭到了侵犯?面對這種情況,他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