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精選4篇)
《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家庭消費的內容及其分類方法,明確影響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理解家庭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能力目標:通過對多個因素綜合影響家庭消費水平的教學,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家庭消費的內容這一問題比較簡單,借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覺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正確理解、自覺擁護黨和國家現階段的經濟和人口政策。
教學理念:這節活動課本著“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的新教育核心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采用“目標—活動—探究”模式,通過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追求教與學多邊和諧互動,使學生體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
教學重點:聯系實際對家庭消費內容進行準確劃分和歸類。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這節課總共分為四個環節:導入新課—講授新課—拓展延伸—本課小結。導入主題(時間3分鐘左右)
首先請師生共同欣賞宋祖英演唱的歌曲《越來越好》,并思考:欣賞完后你有何感想?(生)消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師)那么,什么是消費?消費有哪些類型?怎樣劃分?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講授新課(時間25-30分鐘)
一、家庭消費的含義
對于第一個問題:家庭消費的含義,因為比較簡單,老師只需稍微提一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家庭消費就是指狹義的生活消費。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演示幻燈4即可。
二、家庭消費的內容(本課的重點)(10分鐘左右)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消化這一重點知識點,老師采取了體驗式教學法,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家最近消費的情況,(圖5)學生邊說老師邊副板書,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5分鐘,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老師出示表格讓學生填寫(圖6),給出目標,可以按內容分,也可以按目的分。出示情境7、8、9讓學生歸納并舉例;出示情境10、11、12讓學生對剛才情境中出現的各種消費進行準確劃分和歸類。因這是重點,老師可以邊展示相關的圖片邊解說,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幫助學生準確劃分和歸類。學生可能難以把握分類中的交叉關系,可讓學生對著表格發現其中的重疊處,(圖7)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重疊?——引導學生理解這種分類不是絕對的,可以有交叉,如:旅游消費,按目標分是勞務消費,按目的分是享受性消費。(這一環節盡量放開讓學生“動”起來。)
三、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本課的難點)(10分鐘左右)
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先請同學們欣賞圖14、15、16、17、18,請同學們在體驗中思考:你能概括出影響家庭消費的根本因素嗎?幫助學生理解:家庭消費是從低級開始逐步向較高的層次遞進發展的。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收入比較少的時候,人們首先只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經濟發展了,收入高了,享受和發展方面的消費就會逐步增加。讓學生在體驗中得出結論:居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從根本上說是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圖19)
接著提問:家庭消費除了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外,還受什么因素的影響?老師先請學生觀看60、70、90年代過春節變化(圖20)“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比較圖”(圖21)并在體驗中思考:此圖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歸納:1、居民的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老師可適當補充講解: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得出結論1:提高居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提高居民的收入!(圖22)
除了收入影響家庭消費外,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家庭消費呢?
2、物價變動對消費的影響。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從而影響到消費水平。一般來說,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消費水平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提高,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消費水平提高)。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得出結論2:提高消費水平的重要措施:穩定物價水平。穩定物價對保持人們消費水平、安定生活和穩定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圖23)
3、人口數量對消費的影響。在收入總數和其它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家庭消費水平與供養人口呈反比。一個家庭中的供養人口越多,平均消費水平越低;供養人口越少,平均消費水平越高。引導學生在體驗中得出結論3:控制人口增長,對于提高家庭消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圖24)
拓展延伸(8-10分鐘左右)
1、試一試:填填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教師適當補充: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還包括生產力水平、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條件、消費心理、商品自身狀況等因素。(圖25)
2、出示漫畫:“兩個老太太的消費”思考:兩人的消費方式屬于是哪一種消費?你會選擇哪一種?給你什么啟示?它們各適用于什么情況?(圖26)
本課小結(2分鐘左右)(圖27)
播放《越來越好》的音樂,老師溫馨寄語:消費是社會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消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消費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和追求。不斷提高消費水平是人們的共同心愿,是人們對生活的合理要求。因此,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是消費?怎樣歸類和劃分?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只有了解了這些知識,才能在消費中選定合理的目標,作出合理的選擇,使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
《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 篇2
家庭消費的內容教學目標知識:識記公民個人和家庭生活消費的基本內容以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理解物質消費、勞務消費、精神消費與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的關系。能力: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覺悟:從提高家庭消費水平角度認識控制人口增長的必要性,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念,支持我國的計劃生育工作。教學重點家庭消費的內容教學難點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教學方法閱讀法 討論法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cai課件學生活動設計課堂活動:閱讀——答疑——討論課外活動:要求學生與家長共同討論消費問題,以使學生在與家長的交談中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市場是我們消費的載體,在完成市場交易后,一部分商品及服務進入了家庭領域,成為家庭消費。那么,什么是家庭消費?它又包括哪些內容?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有哪些?這就是本課時所要講述的內容。第二節 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一、家庭消費的內容 1.家庭消費的含義 教師提問:什么是家庭消費?家庭消費的目的、途徑、對象、結果是什么?請學生閱讀課本第74頁1、2、3段后回答(略)。教師歸納:家庭消費又稱為居民消費或生活消費,是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通過吃飯穿衣,文化娛樂等活動,對消費資料和服務的消費。家庭消費的目的是為了生存和發展;途徑是通過吃穿、文化娛樂等活動;對象是消費資料和相應的服務;結果是生產出了新的勞動力。展示課件:吃喝是消費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產自己的身體。 ——馬克思教師提問: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了什么道理?學生討論后回答(略)。教師歸納:說明了消費的目的和結果。XX年,我國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3%。2.家庭消費的分類(1)按消費的內容,家庭消費可劃分為物質生活消費、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和勞務消費教師提問:什么是物質生活消費、精神文化生活消費和勞務消費?這些消費的作用是什么?學生閱讀課本第75頁最后一段后回答(略)。教師小結:物質生活消費主要是指吃、穿、住、用、行的消費,人們在吃、穿、住、用、行等消費過程中要消耗一定的物質,因此稱為物質生活消費。它是其他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是最基本的家庭生活消費,因為人們首先必須吃、喝、穿、住,然后才能從事其他勞動和生活,也才能進行其他方面的消費。精神文化生活消費主要是用于娛樂身心,發展提高自身的各種消費。如學習、休閑、娛樂費用等。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是家庭消費的重要內容。在經濟落后的年代里,人們的家庭消費主要是物質生活消費,人們只求吃飽穿暖,沒有條件去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消費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消費內容,有資料顯示人們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在家庭消費中的比例越來越高。勞務消費是指家庭花錢購買的各種服務,如修理、理發、旅游、請保姆等,這部分消費是家庭消費必不可少的。勞務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方便、美化家庭生活,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多媒體顯示:材料:課本第75頁第2段。圖片:課本第75頁的圖表(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教師提問:上述材料和圖表各反映了什么?學生討論(略)。教師歸納:材料講的是最基本的物質消費。圖表說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消費水平也迅速提高。(2)按消費目的分類,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多媒體顯示)展示課件:名人名言: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 ——恩格斯材料:課本第76頁第3段。教師提問:恩格斯的論斷中“吃、喝、住、穿”和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消費?這種消費的含義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歸納:都是生存資料消費。生存資料消費是指家庭生活消費中用來滿足人們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消費,它既包括必要的物質生活消費,也包括有關的勞務消費。它是維持生存所必需的,最起碼的物質生活消費和勞務消費,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展示課件:名人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莎士比亞圖片:人們在書店購書的情景。教師提問:莎士比亞的話和圖片體現的是什么消費?這種消費的含義和內容是什么?學生分析回答(略)。教師歸納:體現了發展資料消費。家庭生活中用于人們發展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所需要的消費,就是發展資料消費。這種消費在內容上也表現為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勞務消費,它包括在勞動過程以外,接受教育,進行科學、技術、文化、體育、社會交往等方面的消費。放錄像:xx屆足球世界杯巴西與德國的冠軍爭奪賽。
圖片:假日期間,旅游景點的熱鬧場面。
教師提問:觀看足球比賽和旅游屬于什么消費?這種消費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歸納:屬于享受資料消費。家庭生活消費中,能夠滿足人們享受的物質生活資料消費、精神產品消費和勞務消費,統稱為享受性消費。沒有生存資料的消費和發展資料的消費,人類便無法生存和發展。而享受性消費則是人們在對生活和發展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為了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費。這種消費在家庭生活消費中,伸縮性很大,并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豐富多彩。討論:在人們的消費生活中,哪些是物質消費、勞務消費和精神消費?哪些是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課件:物資消費勞務消費精神消費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享受資料消費吃、穿、用等理發、雇保姆、修理等聽音樂、受教育、旅游等吃、穿、住、用、理發、洗澡等看書、上學、進修等打高爾夫球、享受高級化妝品等3.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展示課件:在解放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對于一般人來講,能夠生活下去,有口飯吃就不錯了。解放后,經濟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人們不再擔心吃不飽穿不暖了,學習知識、掌握科學文化成了他們新的追求目標。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90年代以來,人們的觀念又不同了,人們開始注重“享受生活”,欣賞高雅音樂,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出國旅游。教師提問: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歸納:居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從根本上說,是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展示課件: 項目年份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元)城鎮家庭人均生活費收入(元)農民年人均消費水平(元)
城鎮居民年人均消費支出(元)1985年379.6685.3347673.201990年686.31387.35711278.891996年1926.14377.21572.083919.47教師提問:圖表反映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思考、回答(略)。教師小結:家庭消費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多少。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就是增加收入。展示課件:材料一:如果物價水平上漲10%,而居民家庭收入沒有增加,那么,同樣的貨幣所能夠賣到的商品和服務就要減少10%。可見,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對靠工資等固定收入為生的家庭消費影響是直接的。控制消費品價格上漲,是維持家庭正常消費的有效途徑。材料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總量太大,人口增長速度太快。我國每年增加的消費額,有60%以上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費。例如,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3.05億噸增加到1995年的4.67億噸,增長了53.1%。但是人口由1978年的9.6259億增長到1995年的12.1121億人,糧食的人均占有量則由1978年的319千克增加到1995年的387千克,增額為68千克,只增長了21.3%。教師提問:上述兩則材料說明家庭消費還受什么影響?學生討論回答(略)。教師小結:還受物價水平和人口數量的制約。在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成為影響家庭消費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消費品價格總水平提高,則家庭消費水平降低;消費品價格總水平下降,則家庭消費水平提高。因此,消費品價格的變動影響到千家萬戶。在收入總量和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家庭消費水平與供養人口成反比。一個家庭中的供養人口越多,平均消費水平越低;供養人口越少,平均消費水平越高。因此,控制人口的增長,對于提高家庭消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總結本課時主要講述了家庭消費的含義,分類及影響家庭消費的各因素。擴展人們的家庭消費還受消費領域、消費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展示課件:辨析題物價越低,消費水平就越高。答案:①消費水平受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的制約,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條件下,物價降低有利于提高消費水平。②如果物價持續下跌,會影響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并最終影響消費水平的提高。③消費水平根本上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制約的,而不是取決于物價水平。板書設計(見下頁) 含義 物質生活消費 按消費內容劃分 精神文化消費 勞務消費 分類 家庭消費的內容 生存資料消費 按消費目的劃分 發展資料消費 享受資料消費 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根本 收入水平 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物價水平 人口數量
“家庭消費的內容”的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居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活動,從根本上說,是受什么制約的?( c)
a、個人收入水平 b、個人消費觀念
c、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d、家庭人口數量
2、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其根本原因是( c )
a.我國消費品的價格水平不斷下降
b.我國的人口數量不斷減少
c.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家庭收入不斷增加
d.我國經濟實現了軟著陸
3.隨著人們對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綠色食品和精煉油、專用面粉等食物新品的需求,1997年食品工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居國內各工業部門之首。這說明( c )
a.生產越發展,消費品越豐富
b.食物新品越豐富,人們的消費結構越科學
c.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d.消費決定著生產
4、馬克思說:“吃喝是消費形式之一,人吃喝就生產自己的身體。”這句話說明( c )
a、吃喝產生了人
b、吃喝是消費形式,消費形式就是吃喝
c、吃喝生產出了人的體力和智力
d、吃喝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制約
5、“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恩格斯的這句話深刻揭示了(a)
a.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b.吃、喝、住、容是人類的第一需要
c.物質消費比精神消費更為重要
d.家庭消費主要是指吃、喝、住、穿、用、行的消費
6、有位社會學家說過:‘“一般說來,當人均收入超過500元時,這個地方就會出現拆舊房蓋新屋的高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許多地方的農民把草房改建成瓦房,又從瓦房搬進了樓房。這一現象證明( b )
a.改變消費結構就能提高消費水平
b.收入水平提高將導致消費水平的提高
c.家庭消費是個人消費行為,與社會無關
d.消費為生產創造動力,生產是消費的目的
7、現今,一些家庭為了使孩子們更好地成長,有的交幾萬元的贊助費到重點校學習;有的花錢為孩子買了電腦;有的帶孩子到科技館參觀;有的交錢讓孩子到各種培訓班中學習;有的為孩子買書、雜志和報刊;有的為孩子買了各種學習用具。這些消費都屬于( d )
a、精神文化消費 b、物質資料消費
c、生存資料消費 d、發展資料消費
8、1985年,我國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397.6元,年人均消費水平347元;到了1996年,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1926.l元,年人均消費水平1572.08元。這說明( b )
a.農村家庭消費水平,從根本上說,是受收入水平制約的
b.農村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對家庭消費有直接的影響
c.提高農村家庭消費水平的唯一途徑,就是增加收入
d.農村家庭消費水平,只取決于家庭收入水平
二、不定項選擇題
1、消費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任何社會的任何個人都要吃、穿、住、行、用,都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都要從滿足物質需要,發展到滿足精神、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要。因為( abd )
a、消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b、消費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一個條件
c、消費是個人的行為,但更重要的是社會行為
d、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
2、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有( abcd )
a、人口數量 b、收入水平 c、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d、物價水平
3、在一定時期內,居民家庭消費水平( abd )
a、與收入水平成正比例關系 b、與物價成反比例關系
c、與家庭人口數量成正比例關系 d、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正比例關系
4、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比較多地光顧食品商店、日用品商店;80年代人們把興趣逐漸轉向書店、音像制品、家用電器、圖書館、職業培訓班等;90年代人們比較多地逛商場、書畫展、美容院等。進入21世紀后人們談論更多的是上大學、考研究生。學外語、學計算機等,這表明( bd )
a.當今社會多數人已具備進行享受性消費的條件
b.發展資料的消費包括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勞務消費
c.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的消費將被發展資料的消費所代替
d.家庭消費從低層次開始逐漸向較高層次發展
5、北京郊區一農民,自己開辦了一個養豬廠,他為了養好豬,訂了很多份報紙、雜志,還買了不少有關的書,使自己走上科技養豬之路,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過上了小康生活。這說明( bcd )
a.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是人類特有的消費現象
b.精神文化消費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c.精神文化消費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d.健康的精神消費可以達到發展自己的目的
三、簡答題
1、家庭消費與影響家庭消費諸因素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答:家庭消費,從根本上說,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此外,以下各種因素和家庭消費的關系是:(1)收入水平的高低對家庭消費有直接影響,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水平與家庭消費水平成正比。(2)在家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是影響家庭消費的重要因素,兩者成反比關系。(3)在收入總量和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家庭消費水平和供養的人口數量成反比。
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是增加收入。
2、影響家庭收入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怎樣的關系?
1)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二者成正比。
2)收入水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二者成正比。
3)物價水平,在居民收入水平不變的情況下,二者成反比。
4)人口數量,在收入總量和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二者成反比。
四、辨析題
1、消費強勁,生產發展;消費疲軟,生產萎糜。
答: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消費對生產既具有促進作用,又具有阻礙作用。具體說:消費調節生產,消紅是生產的動力,消費再生產勞動力,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所以,消費強勁,生產就發展;消費疲軟,生產則萎糜。
2、物質消費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費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答:(1)物質消費是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費是用以增進人的精神健康。家庭消費是從低級開始逐步向較高層次遞進發展的。只有滿足生存需要,人們才能從事精神文化活動。物質消費水平的提高,為精神消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條件。
(2)物質消費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費不是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人們只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才能做到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物質消費的同時注意精神消費,使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協調發展。
(3)題目中看到了物質消費水平的提高為精神消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條件,這是正確的;但認為物質消費水平提高了,精神消費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這是錯誤的。
《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 篇3
一、說設計理念
我親歷了一次對話:一次下課,兩名男生在擦黑板,一人開玩笑:“你可別踩了我,一只腳六百哪!”另一個問:“什么牌子?耐克?我的是阿迪(即阿迪達斯)。”原來他們在談論新買的運動鞋!作為高一學生,卻踩著我拿工資后都舍不得買的名牌,價格更高得令人咂舌。我想,這一方面說明了家庭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也警示我們對高中生盲目攀比、講排場、比闊氣的風氣不可輕視。“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學校和家庭應當向他們傳授更多的消費知識,引導他們合理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因此,本課的理念是: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在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同時,更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使其初步形成正確的消費觀,為學生公民素質和終身發展進一步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實現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
二、說教材
根據課程標準規定,識記公民個人和家庭生活消費的基本內容,運用方面則根據消費要與國情相適應、要與家庭收入相適應的原則,模擬一份個人和家庭消費的合理化建議。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家庭消費的有關知識是經濟常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之前學習的生產、分配、交換環節共同構成完整的社會再生產過程,同時也為學習下一個框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作好鋪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消費是最為貼近學生生活的經濟現象,它不僅是個人的事,而且關系到整個國家。學習這一內容,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學生作為消費者的基本素質。
2、教材結構
本框首先解釋家庭消費的含義;然后說明家庭消費的內容和分類;最后,進一步分析影響家庭消費的主要因素。
3、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識記家庭消費的含義、內容及分類,理解影響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標: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進一步理解黨和國家的人口政策,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念;培養正確的消費價值觀。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依據:全面掌握這一內容,才能找出提高消費水平的途徑和方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教學難點:家庭消費的內容及分類。
依據:在聯系實際進行消費類型劃分時,學生可能會出現意見分歧。
三、說學情
高一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消費經驗,且思想活躍,有一定搜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教學中,可以通過社會調查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生活的細微變化,并在課堂上以交流合作帶動思考、拓展思維,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說教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本課的設計以現實生活為背景,以問題為中心,強調知識生成過程,使學習成為對書本知識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家庭消費的內容》教案 篇4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形式,不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下面是一篇關于高一年政治《家庭消費的內容》說課稿的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人教版)高一年級下冊第七課第二節第一框:《家庭消費的內容》。
一、說教材
1、本框題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有關家庭消費的內容是經濟常識中的重要內容,與生產、交換、分配的有關內容一起,共同構成經濟常識的基本結構。有關生活消費的知識和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了解本課的基本內容,對于提高青少年作為消費者的基本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定的依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明白家庭消費的含義和內容。
理解:家庭消費的分類及各方面的關系;使學生懂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從根本上制約著家庭消費的水平, 收入水平、物價水平、 人口數量也是制約家庭消費水平的直接因素。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
( 3)思想覺悟目標:使學生深刻理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家庭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并從 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角度認識控制人口增長的必要性,樹立正確人口觀念。
教學目標確定的依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學生知識水平及認知特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教學重點:家庭消費的內容。
教學難點: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確立依據;大綱要求,課程標準,本課在教材中的位置,學生的知識結構。
二、說教學方法
1、本節課采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圖示法、質疑研究和討論法
2、選用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及運用思路
采用上述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引探教學法。“引探教學法”是“引導——探究教學法”的簡稱,創立者是美國的蘭本達(Brenda Lansdown)教授,倡導此教學法是為了促進思維的發展,其教學過程是這樣的:(1)探究具體的有結構的材料,并由于其親身經歷而形成前語言思維(2)集體研討開始階段,學生自己表達各種觀察到的情況與自己的思想產生交互作用(3)集體由于交流而產生思想的交互作用(4)形成解釋,最終對這些解釋進行檢驗.結合本框題教學內容特點,對陳述性知識的教學采取設置情境引發求知動機環境下的圖示法、講授法。如:在導入新課和家庭消費的含義和結果時就充分利用了圖示講授相結合的方法。對理解性知識的教學采取質疑研究法和討論法。即教師通過提供背景材料設疑、質疑、啟發誘導、補充完善,協調督促,使學生完成思考問題、生成思路,完成論點的過程。在家庭消費的分類和制約家庭消費的因素教學中均使用該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引探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學習過程,即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經歷假設、確立目標、歸類、并在交流和探討中作出分析和綜合、歸納或演繹的思想加工,最后得出論點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點:家庭消費的內容和教學難點:制約家庭消費的因素均采用了引探法的教學模式,在民主式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分析家庭消費的內容時結合通過漫畫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確立分析辦法:列舉具體內容,分析共性和個性,確定分類依據,分類分析研究目標,很輕松的突出了重點。在探究制約家庭消費的因素時,對典型材料的分析的過程中給學生以寬松的學習氛圍,發揮課堂民主的優勢,使學生廣泛參與,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通過歸納完成了教學任務,突破了難點。
4、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和作用
利用多媒體把無聲教材變成有聲教材,利用其直觀性喚起學生的想象,利用其趣味性引發學習動機,利用其開放性擴大課堂視野、喚起學生探究意識,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多媒體的隨機性充分鞏固新知識。
三、說學法指導
1、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
在經濟學中,了解概念,理解和運用基本原理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向學生傳授研究方法而不是就事論事,如在講含義時側重引導得出概念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根據方法得出含義。在講內容時,先共同確立研究方向再從具體實例開始分析最后達到綜合。在此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認真思考,用科學態度對待學習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的能力
通過引探教學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引探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習欲望(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聲象結合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欲望,質疑激趣,提出問題,導入新課。
2、講授新課:
(1)建立問題假設,明確探討方向
本課需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家庭消費的含義結果,家庭消費的分類,家庭消費的制約因素及提高途徑。
就三方面的問題 ,分別設置問題假設,明確探討方向:
A、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消費,消費在家庭生活中居于極其重要的位置,合理安排家庭消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什么是家庭消費。之后明確歸納含義的方法。
B、僅僅知道家庭消費的含義顯然不能完成全面了解家庭消費的任務,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其內容,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列舉家庭消費的內容。
根據所列舉內容分析其特點確定分類依據,然后分析兩類內容。分析出根據內容分類后,設置過渡問題二:得到這樣的認識是否完成最初提出的“合理安排家庭消費”的任務?列舉實際問題:僅有的2000元怎么花?
C、利用多媒體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超生游擊隊〉即時反饋并進一步設置問題情境引出關于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的討論。 在我國為什么家庭消費會如此的區別?它受什么因素制約?總的來說今天的家庭消費水平與過去相比,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說明什么問題?
這種問題假設源于現實生活,緊扣教材,短小精悍,具有啟發思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特點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思維,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2)收集發現材料,展開探討活動
回答思考題,并進行必要的講解或分析。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表達不同意見后由教師講評。
A、就家庭消費的含義,在明確了探討方向之后,學生的思維得到引導,可以比較輕松的從組成家庭消費的各方面去加以分析,從家庭消費的經濟來源、主體、直接目的、對象四個方面去考慮,從而概括出家庭消費的含義和結果。
B、在確定家庭消費的分類的研究方法之后,學生列舉、教師歸納家庭消費的具體內容,確定分類依據和分類要求,采用層層剖析歸納的方法,從含義、內容、地位、作用等方面作細致分析,然后采取列表歸納法使學生的知識形成體系。
C、有關家庭消費的制約因素的問題設置較好的利用的多媒體的聲像結合的特點,把學生的思維開闊到了時間、空間、現代、歷史的交匯點,學生的探討進行得也就十分到位,制約因素的四個方面基本是學生討論的結果,在這時使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完成了難點教學。這是個培養能力訓練思維的過程,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也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覺進行思想教育的過程:生動的小品、典型的畫面使學生深刻理解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人民的家庭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堅持黨在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并從 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角度認識控制人口增長的必要性,樹立正確人口觀念。
(4)歸類分析總結,交流學習所得
對每一問題的探討都及時采用靈活形式進行系統歸類,或表格,或體系圖,使知識得到深化、拓展。
(5)驗證探討結果,繼續深層探究,學以致用。
和問題設置首尾呼應,密切聯系實際,及時反饋,及時應用。
A、呼應課前導入的漫畫,在分析制約家庭消費的因素后請學生作出解答,引出提高途徑,從而完成探究過程。
B、了解了家庭消費的分類后,設置小品,提出問題,思考:
1、《昨天、明天》中黑土家的消費內容發生了哪些變化?天、今是什么原因使黑土家的消費水平提高?
2、《超生游擊隊》中的一家的消費水平如何?為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狀況?及時反饋,并引起下一環節的思考。
C、合理設置綜合性思考題,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最后一道課后鞏固較好的完成了此任務。
3、課堂小結:根據新課特點和教學過程的運行作出水到渠成、提綱挈領的歸納總結。
4、課堂練習及作業布置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設計課堂練習和課下思考,材料選擇體現全面性和代表性,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實際運用能力。
5、板書設計和設計意圖
為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遵循板書設計的實用性、直觀性、靈活性、藝術性的原則設計板書如下:
第二節 家庭消費的內容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一、家庭消費的內容
含義
家庭消費的內容
結果
分類
根據內容劃分(1)物質生活消費(2)精神文化消費(3)勞務消費
根據目的劃分(1)生存資料消費(2)發展資料消費(3)享受資料消費
制約因素(1)(2)(3)(4)
提高途徑(1、2、3、4)
設計意圖:在體系中表現知識點,幫助學生系統把握和理解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