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消費
第三課 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a.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當前可支配收入、未來預期收入、收入差距)
b.物價總體水平(能用語言描述cpi變動對居民消費、購買力或生活水平的影響)
c.其它因素(消費觀念、生產決定消費、商品的使用價值、國家的宏觀調控、消費的市場環境、企業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2.消費的類型:三個劃分標準,能夠根據材料和劃分標準準備判斷消費的類型
3.消費結構:(是什么),恩格爾系數變化的表現(比重)、變化原因及意義
4.消費心理:能夠根據四種消費心理的特點判斷某一消費行為的心理;對每一種消費心理的評價和態度
5.消費原則:三個
6.消費的作用:(肇慶模擬題36題,“家電下鄉”的經濟意義,分析角度: )
(提高個人消費水平的意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國家為什么鼓勵家電以舊換新?如果你家有舊電器你愿意以舊換新嗎?并說明理由。
作為家電企業,應如何抓住以舊換新的機遇?)
拓展延伸:
1.關于影響消費的因素
(1)分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原因
(2)分析我國消費率偏低的原因;探討如何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這里的綜合性極強,它與經濟發展、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穩定物價等理論均高度相關,如如何增強當前收入,通過社會保障改善對未來收入的預期,通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縮小收入差距,通過宏觀調控穩定物價)
(3)能夠運用該理論深入分析我國消費率偏低對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并由此探討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等問題
拓展:提高(農村居民、社會)消費水平的途徑(參考湛江模擬測試一,37題(2))
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就業,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居民獲得收入報酬的來源)
②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因此,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穩定居民的預期收入,以增強消費信心。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高低與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居民收入、企業利潤、財政收入的關系),調整分配格局,注重分配公平,(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④物價變動影響人們的購買力。因此,必須通過宏觀調控穩定物價,維持居民消費承受能力。
其它角度:a.搞好消費的市場環境,規范市場秩序,增強人們的消費信心
b.企業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
c.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
2.消費結構
(1)能夠識別消費結構及其變化的影響因素;能夠結合實際分析消費結構的變化規律并探究其原因(如: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消費結構的變化及其驅動力)。
(2)能夠結合實際數據運用恩格爾系數判斷消費水平的高低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3)能夠不同消費類型及其劃分標準(錢貨兩清、貸款消費、租賃消費不是基于同一分類標準而來的);
3.消費心理(這一部分內容應該盡量從學生生活出發,從日常消費生活中的熱點現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