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地球上的水
第一節 地球上的水
教學要求:
1.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況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常識,使學生了解水的重要性。
2.使學生初步了解水的污染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意義,從而進一步加強環保意識。
3.了解水的物理性質。
4.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了解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它的化學式是h2o。
教學重點:1.節水與防止水污染。
2.根據電解水實驗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氫氣。
教學難點: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和化學式
教學過程: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天然物質,它覆蓋了70%以上的地球表面,地球可以說是個“大水球”。地球上的水哺育了人類和其他一切生物,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水是一種最寶貴的自然資源。
引入: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騰的江河、皚皚的冰峰、飄落的雨雪……水變幻著各種形態,存在于地球各處。
提問1: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可以在哪里獲得水?
學生回答
包括:除了大陸的表述,還要在海島上、沙漠中、森林里等人們怎樣去獲得水?如果一個人在遭到干渴甚至威脅到生命的時候,他會如何去獲得水?
提問2:上述同學們所列舉的各種水,我們該如何分類呢?
學生討論
總結:水的分類——不同的物質按照不同的目的進行不同的分類
1. 按物理性質可分為:固體水(冰雪)、氣態水(水汽)和液態水
2. 按化學性質可分為:咸水和淡水
3. 按對生命的作用分為:生物體內的水和生物體外的水
4. 按存在空間可分為:海洋水、大氣水和陸地水(細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
一、海洋水
回憶:我們在第一冊學習“地球”時已經了解到從地球上面看,地球的表面有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陸地。那么,能不能用這個數據說明地球上的海洋水最多呢?
答:不能。因為,面積和體積(質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表示地球上的還說數量呢?
因此,經過科學家的計算: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96.5%。這不僅是因為海洋有遼闊的面積,而且有相當的深度,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600多米。海洋還是生命的源泉。
但是,海水是咸的,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類物質。我們可以回家品嘗一下水中加鹽的味道。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鹽類物質35g,含鹽量平均為3.5%,但是真正的海水除了咸(含有食鹽外)還帶有苦澀(含有其他的有苦味的氯化鎂、氯化鉀等),喝大量海水會危及生命。因此,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莊稼。而海洋生物可以在海水中生存,比如魚是因為魚鰓中海洋一種泌氯細胞能把鹽分排出體外,海洋植物細胞也有排出鹽分的功能。所以,我們吃魚、蝦、海帶、紫菜時并不感到咸味。
那么我們怎么樣才能從海水中獲得我們所需要的淡水呢?
答:蒸餾法提取淡水?梢栽诩抑胁僮鳎100ml水和3.5g食鹽
如今,在淡水危機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科學家正在研究用經濟的辦法使海水淡化。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布置學生活動:看p3 資源豐富的海洋及模擬海水淡化
二、陸地水
除了96.5%的海洋水以外,大約有3.5%的水存在于陸地上,其中約有1%是咸水,咸水主要在大陸內部的一些湖泊中,如中國的青海湖,歐亞大陸的里海,中東地區的死海。只有剩余的2.5%才是陸地上的寶貴的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