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特性 復習大綱
2、堿性物質:一般具有澀味和滑膩感,像強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等,小蘇打、純堿、洗滌劑、氨水、尿液等具有弱堿性。
3、判斷物質酸堿性的方法:用紫色的石蕊試液
具體操作是:分別取待測樣品少許,各滴入石蕊試液,使石蕊變紅的則為酸性溶液,使石蕊變藍的則為堿性溶液。即石蕊遇酸變紅,石蕊遇堿變藍。(它們屬于化學變化)。
4、判斷物質酸堿性的強弱(酸堿度)的方法:用ph試紙
具體方法為:用玻璃幫蘸取被測液體滴在ph試紙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所得到的ph值就能表示酸堿性的強弱。
5、ph值表示的范圍:0——14之間,
ph值<7物質顯酸性 ph值越比7小,酸性越強。 ph值=0,酸性最強。
ph值=7 物質呈中性
ph值>7物質顯堿性 ph值越比7大,堿性越強。 ph值=14堿性最強。
說明:用ph試紙既可以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有可以測定溶液酸堿性的強弱。
第七節: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別的物質的變化。 一般來講:物態變化都屬于物理變化。
2、化學變化:生成了別的物質的變化,一般來講:燃燒、腐爛、變質、生銹等屬于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是:是否生成了別的物質(或新的物質)
3、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像物質的可燃性、腐蝕性、毒性、氧化性、酸堿性等屬化學性質。
4、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像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硬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屬于物理變化。
說明:性質與變化的主要區別是:變化要體現一個過程,而性質則表示無只具有某一特點,具有某種能力。
一般在文字中體現性質的語句通常用這樣一些詞:“能、具有、可以”等
如:判斷下列那些屬于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那些屬于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鐵生銹( )鐵能生銹 ( ) 金的顏色是黃色( ) 冰熔化成水( )水在一定溫度可以汽化(沸騰)( ) 木材燃燒( ) 木材可以燃燒( ) 農藥有毒( )小張中毒了( ) 硫酸腐蝕紙張( ) 食物腐爛( )硫酸可以腐蝕紙張( )水是液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