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知識點整理
腦——是神經系統中最高級部分。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大腦: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協調性,協調肌肉的活動,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體平衡。腦干: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如呼吸、心跳、咳嗽等。 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分,四、生物的生殖與發育
有性生殖:必須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才能產生新個體。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直接產生新個體。1、植物的生殖:(1)花的結構:花萼(由萼片組成)、花冠(由花瓣組成)、雄蕊、雌蕊長在花托上。(2)當花開后,花粉落在柱頭上,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子房里的胚珠就能發育成種子,子房壁就發育成果皮,而整個子房就發育成果實。被子植物的營養繁殖的方法:分根法;壓條法;扦插法;嫁接法,屬于無性生殖。
2、人的生殖:男性 精子 受精 受精卵 新生命女性 卵 草履蟲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屬于無性生殖。3、遺傳和變異:生物體通過生殖產生子代,子代和親代、子代和子代之間的性狀都很相似,這種現象稱為遺傳;子代與親代及子代不同個體間的性狀差異叫變異。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各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是不同的;每種生物的染色體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染色體主要由兩種物質組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watson)和英國科學家克里克(crick)共同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dna分子上有一些片段,含遺傳信息,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基因)。優生:應用遺傳學原理改善人類遺傳素質;意義:讓每一個家庭生出健康的、遺傳素質優良的又無遺傳疾病的后代。常見遺傳病有先天愚型和白化病。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明自然選擇是一個漸變過程,有四個要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五、健康與環境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關系健康。2、非特異性免疫:對病原體的抵抗,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線:皮膚、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淚腺;阻擋或殺死病原體,不讓病原體侵入 第二道防線:溶菌酶和吞噬細胞等。 溶解、吞噬和消滅病原體。3、特異性免疫: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體液免疫:當病原體(如病毒、病菌)進入人體以后,刺激b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在細胞外的體液中消滅病原體。細胞免疫: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識別侵入人體的寄生蟲、外來細胞團塊和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等異物,并發揮直接或間接(釋放淋巴因子)的作用,來消滅和清除異物。在細胞內消滅病原體。兩者都有免疫記憶能力。人工免疫一般分為:人工自動免疫是指給人體接種抗原物質,使人體自動產生特異性免疫力的方法。(作為抗原的菌苗疫苗或類毒素的共同特點是毒性已減弱或失去而仍保留有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的能力。)人工被動免疫是指給人體注入現成的抗體或淋巴因子而使人體具有免疫力的方法。一般用血清注射。人體的免疫功能:免疫的抗感染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維護人體的健康)免疫監視的功能.(隨時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自我穩定的功能.(及時清除體內衰老的、死亡及損傷的細胞)。4、七大營養素作用:水: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糖類:包括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在大米、小麥、馬鈴薯、土豆等含量較高。蛋白質:細胞生長及修補組織的主要原料。青少年由于處于長身體時期,故對蛋白質需求量很大。也可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脂肪: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物質。當人體內的糖類氧化分解不足以供給人體所需時,才會分解脂肪提供的能量。無機鹽: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舉例說明缺乏某種無機鹽的癥狀)。食物纖維:由纖維素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對人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進腸道蠕動,利于排便等。維生素:種類很多,必須從食物中獲得。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對保持人的身體健康關系極大。根據生活實際了解常見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缺乏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