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jié) 眼和視覺
2、有的同學能知道手里拿到的是什么透鏡,你能告訴我是什么方法確定你拿到的是什么類型的透鏡的?你們還能有其他方法嗎?
3、下面發(fā)一張實驗記錄單:
實驗名稱 辨別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的方法
方 法⑴
方 法⑵
方 法⑶
幾種方法辨別遠視眼鏡、近視眼鏡的結果相同嗎?
你們小組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
4、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種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與發(fā)散作用,下面我們來看一段多媒體介紹(或投影片)同時對它們進行交流與識記。
關于透鏡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光 心:透鏡的中心叫光心。
主光軸:通過透鏡光心與透鏡垂直的叫主光軸
焦 點: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過透鏡后會聚的點或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叫焦點。
焦 距:焦點到透鏡的距離叫焦距,
焦距用字母f表示。
5、教師用平行光源,演示平行光射到凸透鏡和凹透鏡上產生的會聚與發(fā)散現象
6、有條件可以觀察兩條平行光線連續(xù)通過兩塊以上的透鏡的情形。
7、指導學生用作圖法把上面典型的實驗圖例畫下來。
8、進行兩種透鏡和對光線的作用方面的形成性練習。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①大家桌子上有刻度尺、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等,請你先點燃蠟燭,觀察能不能看到成像現象。
②你所觀察到的像有時比燭焰(形成像的物體)大,有時比物體小,什么原因引起的?你猜想在什么條件下會成這種放大、縮小的像?什么時候在光屏上不會看到像?
③你們每個學習小組合作起來,能不能通過實驗用一些比較精確的數據來證明你的猜想。
④學生實驗探究,并填寫課本上的實驗表格。
⑥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到的數據可以歸納出怎樣的結論。
⑦觀察一遍用光具座科學規(guī)范地完成上面探究實驗的實驗注意點和成像光路圖中的演變過程。
⑧同學交流自己在實驗過程中的得失,歡迎提出新問題共同探討。
⑨出示某學生的實驗報告共同交流和識記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名稱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器材 刻度尺、蠟燭、火柴、凸透鏡、光屏等
(或光具座及附件)
注 意 點 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線上
實驗數據 實驗中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f=10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質
25 16.67 倒立縮小的實像
15 30 倒立放大的實像
5 無法測量 正立放大的虛像
實驗結論 成像條件 成像規(guī)律
u>2f f<v<2f ,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f<u<2f v>2f,倒立放大的實像
u<f 物和像在同一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u=2f是成放大實像和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u=f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
二、照相機與放大鏡
1、放大鏡:
實驗:出示一凸透鏡,讓學生觀察事先準備好的字。(使用方法:必須將物體放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前后移動凸透鏡與物體的距離來改變放大的倍數;)
學生得出結論:成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虛象。
放大鏡就是短焦距的凸透鏡。
思考:為什么用放大鏡看遠處的物體看不到放大的正立的虛象?在生活中透鏡還有哪些應用?
2、照相機
①教師站在講臺前,用投影儀發(fā)出的光照亮自己。現在,你們兩人一組互相合作,利用一張白紙、一個凸透鏡來給我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