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細 胞 (第1課時)
④1933年,電子顯微鏡: 10萬倍~100萬倍。
顯微鏡的發明為人類研究生命科學提供條件,顯微鏡的發展使人類認識生命科學的能力不斷提高。同時也可得到:
2.細胞很微小,借助顯微鏡.(板書)
觀察顯微鏡,介紹顯微鏡的構造。
設疑: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
視頻展示:顯微鏡的使用
學生嘗試描述利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步驟
小結:利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步驟:
1、安放:放在接近光源、靠體前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取放顯微鏡時,要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輕拿輕放.
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睜)同時轉動反光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將裝片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使其對準通光孔
4、調焦距:(以“上”為例)
(1)眼睛盯住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
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
載玻片;
(2)再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右眼要張開,并慢慢向后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上”字的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
(3)注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
顯微鏡的放大率(總放大倍數)是:
放大率=—— ×—— = ——
5、觀察
6、收鏡
7、整理實驗臺
(1)上升鏡筒,物鏡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鏡筒
(2)關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鏡。
(3)裝入箱子,放在桌子左邊。
討論
(1)觀察對象的放大倍數跟什么因素有關?放大率跟觀察的物象有什么聯系?
(2)分別將玻片向上、向左移動,觀察所看到的物象向哪個方向移動?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3)要改變視野的明或暗,可調節顯微鏡的什么結構?怎樣調?
(4)準焦螺旋向前轉動時,物鏡會怎樣?這時應注視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
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頭發、紙片、各種細胞永久裝片。
討論并得出結論:細胞的形狀是千姿百態和多種多樣的
課堂小結
練習鞏固:
1、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觀察物象,最好使用 ( )
a、低倍物鏡、較小光圈、平面反光鏡;
b、高倍物鏡、較小光圈、凹面反光鏡;
c、低倍物鏡、較大光圈、凹面反光鏡;
d、高倍物鏡、較大光圈、平面反光鏡;
2、用油性筆在載玻片上寫了小小的“f”,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看到的形狀是( )
a、 b、 c、 d、
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先用低倍鏡觀察,后高倍鏡觀察,這時觀察到的表皮細胞數目和大小如何變化?( )
a、細胞數目變少,細胞變大;
b、細胞數目變少,細胞變小;
c、細胞數目變多,細胞變大;
d、細胞數目變多,細胞變小;
4、用高倍鏡觀察的操作順序是 ( )
1、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中心
3、慢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
4、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
a、2341 b、1243
c、2143 d、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