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九年級下冊美術教案(全冊)
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啟迪相輔相成,將它們編織于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把形式選擇與主題情感表現(xiàn)自覺地統(tǒng)一起來。
課前布置學生用繪畫的方式收集素材,在課堂教學的作品分析和知識學習之后,再讓學生對比自己課前繪制的作業(yè),能夠看到差距,加深印象。這時再讓學生進入作業(y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直觀對比的方法來強化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更快提高基本的繪畫表現(xiàn)技能。先嘗試統(tǒng)一畫面情感主題、人物、空間關系等要求,讓學生繪制創(chuàng)作草稿。幫助學生對創(chuàng)作草稿進行分析、調整,使學生胸有成竹地進入創(chuàng)作活動。
列舉學生作業(yè)進行講評時,可蒙上透明膠片或玻璃紙,用記號筆勾畫構圖線,便于學生直觀地了解自己的作業(yè)。
分析講解的教學范圖應該采用明暗對比強烈的、單純的色塊表現(xiàn),以便明確畫面關系。
[教案]羅波夫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2課長城禮贊
年級
9年級下冊
執(zhí)教
羅波夫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畫面形狀、構圖形式、場景處理、色彩組織等藝術語言的處理。
難點:借助藝術語言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一課時)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準備:檢查學具以及收集的有關長城的資料,集中學生注意力。
教師講述發(fā)生在抗戰(zhàn)時期的故事。圍繞故事中慘烈的場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結合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壯舉,感受長城的雄偉壯觀和她所蘊禽的深遠的象征意義。
故事《軍刀》:“九一八”之后,在k城潘家口、喜峰口,二十九軍奮勇抗日,五百壯士組成大刀隊夜入敵營,砍斃大量日軍,僅生還二十多人……(詳細資料見)
播放背景音樂《長城謠》
幻燈片《軍刀》插圖
2.賞析《同望》
萬里長城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許多藝術家鐘情表現(xiàn)的對象,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同望》: ①從毛澤東詞“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意象人手,兩者之間進行對比,展開討論,揭示《回望》所蘊涵的情感主題。 ②從《回望》與《黃河魂》在主體形象及背景烘托等方面的比較揭示兩者藝術方法處理的異同。 ③從《黃河魂》不同畫而形狀的討論分析使學生關注藝術語言與情感的作用。 ④媒體演示并討論。 《同望》橫構圖與原作在情感表現(xiàn)上的差異。
作品《回望》
毛澤東詞字幕
作品《同望》與《黃河魂》比較
3.教學活動
根據(jù)以上討論,結合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以及所搜集的關于長城的圖片資料,以長城為主體,以情感抒發(fā)為主題,畫一幅風景畫。
播放背景音樂《萬里長城永不倒》
4.小結
運用賞析教學中獲得的知識進行評價。
展示學生作業(yè)
5.布置課后活動
①搜集有古代戰(zhàn)爭場面的連環(huán)畫。
②搜集有關描寫古代邊塞風光或有古代戰(zhàn)爭內容的詩詞。
(第二課時)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及學生所搜集的資料,簡評作業(yè),導入新課。
活動一
“詩人大本營朗誦賽”。學生朗誦所搜集的占詩詞, 聲情并茂者獲獎。學生以掌聲多少表明優(yōu)劣。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活動二
詩配畫:把最吻合教材圖片意境的詩找出來并解釋理由。
活動三
教師評點。引導學生從詩的意境過渡到畫面的分析——畫面三角形構圖布局的形式感、主體形象的巧妙安排以及環(huán)境烘托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