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說俺家鄉好(精選5篇)
誰不說俺家鄉好 篇1
美術教案-誰不說俺家鄉好授課人:兩院附中 劉洋
教學目標:《誰不說俺家鄉好》教案
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
年級:初中
1、通過欣賞和學唱山東民歌,使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
教學方案:
一、感受山東
1、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觀看“山東風光”錄像片。
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山東” (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
參考資料:
[名勝古跡]: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濟南、“齊國故都”淄博、“人間仙境”蓬萊、“世界風箏都”濰坊、“道教圣地”嶗山和昆崳山、“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獲“xx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勝地
[山東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齡、李清照、焦裕祿、孔繁森等
教師: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黃金海岸,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藝術文化。
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發現山東的民間藝術。
教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幾個小版塊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山東民間藝術主要有哪些?
[民間美術]:以濰坊木版年畫、民間剪紙、農民畫為代表
[地方戲劇]:呂劇
[山東曲藝]: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等
[民間歌舞]: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
(小組討論,教師歸結)
4、欣賞膠州秧歌片段,體會山東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
(學生感受到山東秧歌具有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
5欣賞相聲《山東話》片段,體會山東的方言韻味,師生學說幾句山東話。
二、學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
1、欣賞歌曲《沂蒙山好風光》。(討論《沂蒙山好風光》屬于民歌的哪一類)
2、簡介歌曲。
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
4、 學生自學歌曲
(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山東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
三、延伸與表現
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
參考資料:
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森林公圓、班仙洞等風景區;剛剛冠名的北京——煙臺的“中國金都號”列車,使招遠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冠名列車的城市;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山東招遠!
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
[音樂組]:唱唱自己所會的山東民歌或觀賞山東秧歌表演,模仿自編大秧歌。
[剪紙組]: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學生自己設計剪紙。
[創編組]:“老調新唱”贊招遠。
觀賞招遠風光,小組討論用《沂蒙山好風光》的音調創編一首贊美招遠的歌。
(各組創編并展示)
五、小結
教師:山東好,招遠好,誰不說咱的家鄉好!歡迎各地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祝愿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
誰不說俺家鄉好 篇2
【教材版本】
浙江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術第一冊第十二課《走近香港—幻燈片模板、母版和版式》。
【設計思想】
教材是以介紹香港為主題,但對于學生來講,香港畢竟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不能激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我以杭州灣跨海大橋將在xx年開通為契機,創設了一個遠方的客人會到慈溪來游玩、觀賞的情境,以學生介紹家鄉的美麗風景、風土人情等為主線,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使整個課堂洋溢著熱愛家鄉的情感教育,引發學生的自豪感和創作ppt作品的熱情。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通過對示范作品的再創作,來達到解決一個個知識點的目的,同時通過部分同學自己創作,引導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創作激情,為后續課程做好鋪墊。
【教材分析】
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寧波市教材初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十二課(p57-p63)。
《走近香港》是寧波市初中《信息技術》第一冊第十二課的內容,其中的學習目標有二個:(1)認識powerpoint中的模板、母版和版式;(2)學會設置powerpoint的模板、母版和版式;由于在學習模板、母版和版式的概念及設置的過程中,不可能孤立地講解,所以實際上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嘗試在幻燈片中插入文本及圖片。
另外,由于在學習powerpoint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word和excel,所以對軟件的啟動、軟件的界面、菜單、工具欄等知識無需再作專門的講解。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者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我們的學生大多數在小學都開設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因此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有的學生動手能力還相當強,他們對感興趣的東西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且樂于探索,因此比較適合探究的教學模式。另外也由于個人知識結構、興趣、家庭環境等因素,他們在信息技術認知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知識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要關注個別,兼顧全局,力求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了解幻燈片的模板、版式、母版的概念。
2.學會區分與運用模板、版式。
技能目標:1.熟練掌握幻燈片的模板、版式的設置。
2.掌握母版的設置。
3.初步了解文本框及圖片的插入、運用。
情感目標:1.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觀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2.培養學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能力。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在創作介紹家鄉風情的幻燈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模板、版式、母版三個概念的區別。
教學難點:母版的設置(標題母版、幻燈片母版的不同應用范圍)。
【環境與素材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計算機中安裝ie及ppt。
2.制作示范幻燈片,準備一個介紹家鄉風情的網頁,設置好學生上交作業的ftp文件夾。
【教法及課時】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探究學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巧妙導入
師:在我們學習新的知識之前,我想先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歌曲:
(播放音樂:《誰不說俺家鄉好》)
師:誰能告訴我,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師:對!這首歌就是《誰不說俺家鄉好》。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懷著深厚的感情。那么,同學們對自己的家鄉──慈溪,有多少了解呢?
師:對,同學們對慈溪的特產和名勝都有一定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過去的xx年是奧運年,對我們的祖國意義重大。那么你們是否知道,xx年也是慈溪發展歷史上重要的一年,為什么這么說呢?老師這里有一則新聞,請大家看一下。
(播放新聞《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撤縣設市20周年》)
師:我們慈溪將要舉行這么多有意義的活動,那么到時候,肯定有很多遠方的客人會到我們慈溪來,你們想不想趁這個機會,把我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遠方的客人呢?
師:可能有同學要問了:我是想把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別人,可是怎么介紹呢?總不能逮著個人就說:“hello,我們慈溪怎么怎么好吧”?口說無憑啊!好,那么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介紹一款方便你把自己的家鄉圖文并茂地介紹給遠方客人的軟件──powerpoint,又簡稱ppt。
生:欣賞音樂。
生1:不知道。
生2:好象是《誰不說俺家鄉好》……
生1:慈溪的楊梅……
生2:上林湖越窯遺址……
生:觀看新聞
生:想!
學生啟動powerpoint軟件。
以美妙的歌聲引入課題,并從新聞介紹中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的新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從心底里愿意把家鄉介紹給遠方的客人,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創作的沖動。
二、提出問題主動探究
師:老師這里正好有一個介紹家鄉風景的ppt,我們來欣賞一下。
(演示”家鄉的風景.ppt”)
師:在觀看的同時大家思考兩個問題。
這幾張幻燈片有什么共同點。
這幾張幻燈片有什么不同點。
對示范幻燈片進行再創作,加入學生自己的設計理念:
通過問題(1),引出模板的概念,鼓勵學生嘗試換一個自己喜歡的模板;
通過問題(2),引出版式的概念,鼓勵嘗試選用不同的版式。
師:在首頁標題幻燈片的下方,有制作者的單位和制作時間,你能在其他的幻燈片上添加你的姓名和制作時間嗎?
學生觀看演示文稿。
生:思考、討論并回答
(1)每一張幻燈片都有相同的背景。
(2)每一張幻燈片里圖片與文字的位置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并嘗試操作,老師巡視,解答學生疑問。)
(學生分組討論并嘗試操作,老師巡視,解答學生疑問。)
通過展示示范ppt,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引出模板、版式及母版的概念,并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對示范作品進行再創作,以完成設置模板、版式及母版的學習。
三、學生示范突破重難點
師:巡視的過程中,老師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已經完成了,有小部分同學還有困難。另外,完成的方法有很多種,你會幾種呢?下面我們請已經完成的同學上來示范,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補充:
模板的設置有三種方法:
(1)幻燈片上右鍵單擊──應用設計模板;
(2)工具欄中的“常規任務”──應用設計模板;
(3)菜單欄“格式”──應用設計模板。
2.版式的設置有三種方法:
(1)幻燈片上右鍵單擊──幻燈片版式;
(2)工具欄中的“常規任務”──幻燈片版式;
(3)菜單欄“格式”──幻燈片版式。
3.母版的設置方法:菜單欄中“視圖”-母版。
展示經過學生自己再創作的ppt,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
學生上來操作,以做示范,要求學生邊演示,邊解說。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下,自主學習、探究,解決模板、版式及母版的多種設置方法。并通過演示、解說,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四、自主創作激發潛能
沒有完成的同學繼續完成示范作品的再創作。
已經完作品的同學嘗試下列任務:選用網頁“我的家鄉慈溪”為資料,取“風景名勝”、“風土人情”、“風流人物”、“三北名鎮”任一方面做一個介紹慈溪的演示文稿。
將自己創作的ppt文件以自己的名字重命名之后上交到ftp。
1.繼續完成作品。
2.作品上交。
3.大部分學生嘗試操作。
分層教學:學生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嘗試自己創作幻燈片,讓完成本節課基本技能的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再學會其它的操作技能。
五、課堂小結
三個基本概念的復述用操作要點的復述。
(如果有學生完成自己創作的作品,可進行展示、評價。)
檢查本小組完成情況。
力求每個學生都完成對示范作品的再創作,大部分學生嘗試全新的創作。
【教學反思】
從課堂效果來看,本設計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特別是技能目標,對示范作品的再創作都能圓滿完成。但是,對于知識目標來講,可能是信息技術教學一貫重實踐,輕理論的關系,雖然學生都了解了什么是模板、版式及母版,但卻無法完整地復述出三個概念。
另外,由于所教的班級多,每個班級的信息素養也不相同,學生的基礎差別更是很大,有的同學根本無需講解,對模板、版式、母版的設置早就爛熟于心,因而對老師的“緩慢”進程很不耐煩;而有的同學基本上要老師手把手地教,如果不講清楚下一步鼠標應該點哪個菜單,他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對于這兩個極端的同學,雖然是少數,卻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如何讓分層教學更好地進行,如何讓“因材施教”的光芒普照到每一位同學,這還有待我們研究解決。
誰不說俺家鄉好 篇3
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年級:初中二年級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學唱山東民歌,使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教學準備: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教學方案:一感受山東1、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觀看“山東風光”錄像片。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山東” (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參考資料:[名勝古跡]: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濟南、“齊國故都”淄博、“人間仙境”蓬萊、“世界風箏都”濰坊、“道教圣地”嶗山和昆崳山、“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勝地[山東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齡、李清照、焦裕祿、孔繁森等教師: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黃金海岸,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藝術文化。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發現山東的民間藝術。教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幾個小版塊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山東民間藝術主要有哪些?[民間美術]:以濰坊木版年畫、民間剪紙、農民畫為代表[地方戲劇]:呂劇[山東曲藝]: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等[民間歌舞]: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小組討論,教師歸結)4、欣賞膠州秧歌片段,體會山東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學生感受到山東秧歌具有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5欣賞相聲《山東話》片段,體會山東的方言韻味,師生學說幾句山東話。二、學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1、欣賞歌曲《沂蒙山好風光》。(討論《沂蒙山好風光》屬于民歌的哪一類)2、簡介歌曲。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4、 學生自學歌曲(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山東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三、延伸與表現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參考資料: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森林公圓、班仙洞等風景區;剛剛冠名的北京——煙臺的“中國金都號”列車,使招遠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冠名列車的城市;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山東招遠!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音樂組]:唱唱自己所會的山東民歌或觀賞山東秧歌表演,模仿自編大秧歌。[剪紙組]: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學生自己設計剪紙。[創編組]:“老調新唱”贊招遠。觀賞招遠風光,小組討論用《沂蒙山好風光》的音調創編一首贊美招遠的歌。(各組創編并展示)五、小結教師:山東好,招遠好,誰不說咱的家鄉好!歡迎各地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祝愿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
誰不說俺家鄉好 篇4
授課人:兩院附中 劉洋
教學目標 :《誰不說俺家鄉好》教案
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
年級:初中
1、通過欣賞和學唱山東民歌,使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
教學方案:
一、感受山東
1、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觀看“山東風光”錄像片。
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山東” (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
參考資料:
[名勝古跡]: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濟南、“齊國故都”淄博、“人間仙境”蓬萊、“世界風箏都”濰坊、“道教圣地”嶗山和昆崳山、“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勝地
[山東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齡、李清照、焦裕祿、孔繁森等
教師: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黃金海岸,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藝術文化。
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發現山東的民間藝術。
教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幾個小版塊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山東民間藝術主要有哪些?
[民間美術]:以濰坊木版年畫、民間剪紙、農民畫為代表
[地方戲劇]:呂劇
[山東曲藝]: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等
[民間歌舞]: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
(小組討論,教師歸結)
4、欣賞膠州秧歌片段,體會山東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
(學生感受到山東秧歌具有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
5欣賞相聲《山東話》片段,體會山東的方言韻味,師生學說幾句山東話。
二、學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
1、欣賞歌曲《沂蒙山好風光》。(討論《沂蒙山好風光》屬于民歌的哪一類)
2、簡介歌曲。
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
4、 學生自學歌曲
(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山東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
三、延伸與表現
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
參考資料:
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森林公圓、班仙洞等風景區;剛剛冠名的北京——煙臺的“中國金都號”列車,使招遠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冠名列車的城市;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山東招遠!
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
[音樂組]:唱唱自己所會的山東民歌或觀賞山東秧歌表演,模仿自編大秧歌。
[剪紙組]: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學生自己設計剪紙。
[創編組]:“老調新唱”贊招遠。
觀賞招遠風光,小組討論用《沂蒙山好風光》的音調創編一首贊美招遠的歌。
(各組創編并展示)
五、小結
教師:山東好,招遠好,誰不說咱的家鄉好!歡迎各地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祝愿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
誰不說俺家鄉好 篇5
《誰不說俺家鄉好》教案
課題:誰不說俺家鄉好
年級:初中二年級
授課人:招遠市魁星路中學 李秀麗
教學目標 :
1、通過欣賞和學唱山東民歌,使學生感受山東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民族民間藝術,初步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初步了解山東的本土文化。
3、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有創造性的參入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扇子、剪紙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學生小組圍坐,便于討論
教學方案:
一感受山東
1、欣賞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觀看“山東風光”錄像片。
2、組織學生討論:說一說你所知所聞的“山東” (山川地貌、風俗人情、文化藝術等)
參考資料:
[名勝古跡]: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濟南、“齊國故都”淄博、“人間仙境”蓬萊、“世界風箏都”濰坊、“道教圣地”嶗山和昆崳山、“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獲“2003年度聯合國人居獎”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勝地
[山東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齡、李清照、焦裕祿、孔繁森等
教師: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黃金海岸,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孕育了燦爛的藝術文化。
3、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索、發現山東的民間藝術。
教師:請同學們圍繞以下幾個小版塊討論一下:你所知道的山東民間藝術主要有哪些?
[民間美術]:以濰坊木版年畫、民間剪紙、農民畫為代表
[地方戲劇]:呂劇
[山東曲藝]:山東大鼓(梨花大鼓)、山東琴書、山東快板等
[民間歌舞]:山東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秧歌)
(小組討論,教師歸結)
4、欣賞膠州秧歌片段,體會山東民間歌舞的風格特點。
(學生感受到山東秧歌具有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
5欣賞相聲《山東話》片段,體會山東的方言韻味,師生學說幾句山東話。
二、學唱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
1、欣賞歌曲《沂蒙山好風光》。(討論《沂蒙山好風光》屬于民歌的哪一類)
2、簡介歌曲。
3、第二次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師:民歌手獨特的音色、滑音和裝飾音及方言的運用,體現出濃郁的地方格點和贊美家鄉的自豪感
4、 學生自學歌曲
(學生按小組自學歌曲,教師輔導學生;分組匯報學習情況)
5、重點體驗:襯詞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教師:通過教師范唱讓學生體會少了襯詞不好,不能體現山東民歌的特點;少了拖腔不好,不能體現自豪感,優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優美動聽
三、延伸與表現
1、認識招遠的標志,觀賞招遠的風光片。
參考資料:
在中國的山東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遍地藏金,以擁有全國最大的黃金礦田和全國最高的黃金產量而被譽為"中國的金都";這里是"龍口粉絲"的發祥地和主產區,被世人稱為"銀絲之鄉";這里是最早引種日本紅富士蘋果的地方,被稱為"中國紅富士之鄉";這里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森林公圓、班仙洞等風景區;剛剛冠名的北京——煙臺的“中國金都號”列車,使招遠成為全國第一個擁有冠名列車的城市;這就是我們的家鄉——山東招遠!
2設置三個活動小組:音樂組、剪紙組、創編組,讓學生自主選擇,參入藝術活動,深入感受和體驗民間文化的魅力。
[音樂組]:唱唱自己所會的山東民歌或觀賞山東秧歌表演,模仿自編大秧歌。
[剪紙組]:教師發給學生相關資料,學生自己設計剪紙。
[創編組]:“老調新唱”贊招遠。
觀賞招遠風光,小組討論用《沂蒙山好風光》的音調創編一首贊美招遠的歌。
(各組創編并展示)
五、小結
教師:山東好,招遠好,誰不說咱的家鄉好!歡迎各地的朋友到我們的家鄉來做客,祝愿我們的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