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動畫制作教案(2篇)
能夠自己繪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簡單的形狀漸變動畫。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掌握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過程。
2.認識層的作用和學會對層的一些基本操作。
3.理解“形狀”與“分解組件”在形狀漸變動畫中的作用。
.橢圓變方的主要起到演示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過程以及講解制作要點的作用。本例的優點是充分反映形狀漸變動畫制作的特點,缺點是僅僅展示知識點而缺乏“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滲透。通過本例講解,教師要總結制作形狀漸變動畫時需要滿足的3個條件:
(1)至少有2個關鍵幀。
(2)在這2個關鍵幀中包含必要的形狀。
(3)在兩個關鍵幀之間設定了形狀漸變的動畫方式。
說明:在制作圖形漸變動畫時,只有起始關鍵幀和終止關鍵幀,其中間幀是由flash自動生成的。為了防止中間過程的幀延用起始幀的內容,要插入的終止關鍵幀必須是空白關鍵幀,然后再在空白關鍵幀上畫圖。同時漸變的圖形最好是去掉邊線的圖形。2.很多老師在教了一遍電腦動畫后有這樣的感觸,學生單個動畫都會做,例如逐幀動畫、形狀漸變動畫、運動漸變動畫等,但是制作作品時就覺得困難重重,究其原因就是引導訓練的少。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建議采用情景教學,也就是將知識點融入到一些作品的制作中,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就會編故事作動畫了。在講解書中實例時,可讓學生先觀看然后編故事,再制作。
電腦動畫制作教案(二)
實踐4 彈跳小球——運動漸變動畫
一、學習任務
通過制作模擬小球落地反彈效果的動畫來學習flash動畫中最常用的形式——運動漸變動畫。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學會運動漸變動畫的制作方法。
3.學會在運動漸變過程中縮放對象。
能力目標:
能夠自己繪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簡單的運動漸變動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元件的意義及圖形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學會運動漸變動畫的制作方法。
四、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實踐的動畫,主要可以分為小球的運動漸變動畫和陰影的運動漸變動畫制作。在利用元件制作運動漸變動畫時,學生最容易在場景編輯模式和元件編輯模式之間混淆,因此教師在講解時一定要加以強調。
實踐5 快樂公雞——簡單運用元件
一、學習任務
通過制作“大公雞”、“太陽”兩個元件,學會影片剪輯元件的制作,同時復習運動漸變動畫的制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影片剪輯元件的制作方法。
2.學會按鈕元件的使用方法。
3.體會元件的意義。
能力目標:
能夠自己繪制或利用外部素材制作簡單的影片剪輯元件并利用按鈕元件控制動畫的播放。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利用元件制作運動漸變動畫。
2.影片剪輯元件的制作和按鈕元件的使用。
四、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本實踐的重點是利用導入的gif動畫,創建一個“大公雞”影片剪輯元件,利用畫圖工具制作“太陽”影片剪輯元件,將兩個影片剪輯元件加入場景中并制作運動漸變動畫。在制作影片剪輯元件時一定要引導學生理解“一點通”內容中有關影片剪輯元件的說明“影片剪輯元件就像一個微型電影,每一個影片剪輯元件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動畫、按鈕以及動作,而且它的播放不受主場景幀或時間軸的限制。制作好的影片剪輯元件,就相當于一個能夠完全獨立運作的動畫。不管影片剪輯元件有多復雜,有多少幀,導入到場景后都只占一幀。不同的元件為了不互相影響彼此的動畫效果,應盡量放置在不同的層中。”并充分認識到制作運動漸變動畫時采用影片剪輯元件的優點。按鈕元件在本實踐中只要會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