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 2
第二課 繽紛的舞臺
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活躍在藝術舞臺上的富有創造性的中外藝術、音樂經典作品,進一步體會藝術的創造性特征。
2.通過欣賞《一個美國人在巴黎》、《行星組曲》等音樂作品及觀賞京劇《貞觀盛世》、舞蹈《大河之舞》,使學生了解這些作品的風格,內容及表現手段的新穎之處,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凡經典的藝術品都具有個性,有獨特的表現語匯。了解在藝術作品中所具有的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魅力。了解爵士交響樂、踢踏舞、音樂劇這些音樂藝術體裁,拓寬藝術視野。
3、用抒情優美的聲音、較流暢的英語唱好歌曲《美夢紛紛來》。
4、通過活動,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較成功的具有創新意識的藝術作品,關注藝術文化信息,并在嚴肅音樂與通俗音樂中間找到較好的交融點。
教學內容于教學建議
一、音樂長廊
(一)欣賞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1.內容介紹
美國作曲家格什文(george gershwin,1808—1937)1928年應紐約交響樂協會指揮達姆羅希(walter damroch,1862—1950)之約而作。為其第一部純管弦樂曲。同年12月由紐約愛樂交響樂團在紐約卡內基大廳首次演出。達姆羅希指揮。
1928年作者第一次訪問巴黎,這座繁華喧鬧的城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產生了以這座城市為題材的創作欲望。后寫成此曲。
這是一首標題交響音樂作品,形式十分自由。作者曾說,他無意在作品中表現具體的景色,而是想描繪一個美國游客在巴黎的印象和感受。他還說:樂曲以巴黎街頭上散步的美國人的思鄉之情為基礎。
樂曲一開始,雙簧管和弦樂器組就用小快板,2/4拍奏出輕快的第一漫步主題:
漫步主題a: (見教材主題1)
這以帶有倚音和大跳音程特點的曲調,具有雙拍子舞曲和諧謔曲的特性,充滿了夸張幽默的色彩。仿佛一個好奇的美國游客在巴黎大街上東張西望,興致勃勃地行走著。接著,樂曲突然奏響了老式汽車的喇叭聲和二十世紀初在巴黎流行的歌曲旋律的片斷,使人聯想到巴黎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和熱烈喧囂的氣氛。隨后單簧管在高音區奏出第二漫步主題:
漫步主題b:(見教材主題3)
這一主題采用強烈的美國爵士樂特有的重音,幽默詼諧,表示這位美國游客繼續在擁擠的人流中游逛。以上的音樂素材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樂曲的高潮。這時出現了銅管樂器呈現的第三漫步主題:
漫步主題c: (1=e2/4) 0 1 2 7 1 7 6 0 1 2 7 1 7 6
這一主題的出現帶有如此強烈的突兀感,仿佛什么新奇的事物使這個美國人高興得忘乎所以,手舞足蹈了。這一主題與第二漫步主題交替出現,使樂曲情緒步步高漲,展現了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街景。隨后音樂驀地平靜下來,獨奏小提琴在高音區與鋼片琴對話,仿佛一位法國女郎用結結巴巴的英語與這位異鄉人交談。不久,加弱音器的小號和樂隊奏出典型的慢四步布魯斯風格的爵士樂主題。這一主題采用了被稱為“憂郁音”的降三級和降七級的布魯斯調式,節奏緩慢,曲調平滑,略含哀愁,表現了這位美國游客思鄉的意緒。
布魯斯風格的主題:(見教材主題4)
這一主題經一再變化反復后,突然轉為快板,由小號奏出愉快喧鬧的查爾斯頓舞曲:
查爾斯頓舞曲:(見教材主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