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九年級藝術下冊全冊教案 2
《創造與拓展》穿插其中。
第一單元 展示與論壇
一、才藝展示
題一
1.活動要求:培養學生對中國優秀作品的興趣,拓寬知識面,促使學生與父母作些溝通。
2.活動建議:教師要有的放矢樹立幾個典型,也可準備些資料,讓學生帶回家。作考查內容。
題二
1.活動要求:促使學生關心新的文化信息,熟悉傳統與新穎的音樂形式。
2.活動建議:可作考查內容,可由學生相互評價。
題三
1.活動要求:復習曾學過的音樂劇曲目。
2.活動建議:教師可作適當提醒,如《音樂之聲》等。
二、藝術論壇
可作研究性學習內容,但需扣住本單元主題。也可作第二單元學習的鋪墊。
第二單元 發展——呈現藝術的新姿
主題構思
藝術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成果,而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這種創造將永遠繼續下去。本單元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音樂的最后一單元,旨在使學生了解更多、更廣泛的藝術信息及動態,明白一個道理:即藝術創造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無論是藝術表現的主題、內容、手法,體裁樣式等,都還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之中,藝術家們也在不斷努力尋求新的創新思路,創造出各種新穎的藝術樣式,使藝術以新的面貌、姿態呈現在大眾面前。
當然,創造新的藝術品種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難免有成功有失敗,作品也有成功與相對不夠成功的區別。隨著時代的進步,高科技的發展,各門文化藝術的繁榮,藝術的發展也必然呈現多元化的趨勢,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樣:“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在許多新穎的藝術品種中,把許多門藝術元素融合在了一起,這種融合一是為了表達作品主題的需要;二是為了藝術的體現美,表達美的原則;三是作者本身對藝術的認識,四是人民大眾的需求,等等。綜合以上諸多因素,藝術發展必然是會力求不拘一格,別出心裁。總之,通過學習,使學生對藝術產生探索的興趣,追求的欲望,成為一種終身學習的動力與目標。
鑒于以上宗旨,本單元選材有以下意圖:
1.新穎性。絕大多數內容都是新作品,有的雖然不是新作品,但從藝術流派發展過程而言是新穎的。(如無調性音樂)
2.可聽、可看性。為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考慮學生接受程度,因此在曲、劇目的選擇上盡可能好聽、好看。如《紅色娘子軍》,音樂劇選段等。
3.廣博性。為體現藝術課程特點,在藝術天地一欄所選的曲(劇)目體裁樣式十分廣泛。如現代舞、多媒體劇、雜技與芭蕾、新民樂等等,以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
4.代表性。為使教材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所選曲(劇)目都是在同類作品中較為出色的代表作,使教材能集中精品,有欣賞的價值。如朱踐耳的《第十交響曲》,多媒體劇《震顫》、芭蕾對手頂等,都曾獲過大獎或得到公認的好作品。
5.拓展性。本單元構思是以某一體裁作為一個觀點,教師可選擇同類優秀作品替代,也可隨時間推移換作品,只要具有代表性即可。
第三課 文化的交融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到藝術還在不斷推陳出新,并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門藝術能夠相互通融吸收,而后出現一種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并認可此類藝術形式的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