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6.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有關(guān)《劉三姐》及《歌墟問答》的資料,介紹《劉三姐》圍繞著“歌”而展開的劇情,以及涉及的四類民歌的不同風格特點。
7.啟發(fā)學生以《歌墟問答》曲調(diào)為基礎,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分組進行表演。
8.師生共同探究中國歌劇的發(fā)展脈絡。
第三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唱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cd機(盤)等。
教學目標
通過學唱《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使學生初步掌握撒尼人音樂在旋律、和聲上的特點,并在演唱過程中增加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了解。
教學過程
唱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1)播放錄音,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并請學生談談歌曲的風格以及它所體現(xiàn)的主題內(nèi)容。
(2)再聽錄音,引導學生注意兩個聲部旋律的不同。
(3)老師教唱曲譜,可先將兩個聲部分開學,直至兩個聲部的曲譜都唱熟。唱譜時,注意唱出倚音和襯詞的特點。并請學生談談倚音和襯詞的作用。
(4)請學生唱高聲部(或低聲部),老師彈低聲部(或高聲部),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5)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唱高聲部,一組唱低聲部,在演唱時注意音準和相互之間的配合。
(6)填詞演唱,注意咬字時應將倚音的感覺帶出,唱出撒尼音樂的風味。
(7)再將學生分組演唱,直至唱熟歌曲。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欣賞《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蒼山歌聲永不落》《月光下的鳳尾竹》《邊寨之歌》《放馬山歌》。
教學準備
1.鋼琴、錄音機、磁帶、cd機(盤)。
2.民族樂器葫蘆絲、巴烏,圖片也可。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蒼山歌聲永不落》《月光下的鳳尾竹》《邊寨之歌》《放馬山歌》,向?qū)W生介紹苗族、白族、傣族、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1.欣賞《你見過雷公山的山頂嗎》《蒼山歌聲永不落》
(1)播放錄音,請學生談談這兩首歌曲在風格上有何不同。
(2)老師介紹苗族和白族的風俗習慣、民歌特色。
(3)再聽音樂,注意歌曲中的民歌色彩,如倚音、長腔、襯詞等。
2.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邊寨之歌》
(1)播放錄音,感受樂曲勾畫的情景。
(2)教師提問:是否有人可以聽出《月光下的鳳尾竹》的伴奏樂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3)教師介紹民族特色樂器葫蘆絲和巴烏。
(4)再聽錄音,請學生談談這兩首樂曲的主題思想、音樂風格,并作比較。
3.欣賞《放馬山歌》
(1)播放錄音,請學生談談歌曲的體裁和主題內(nèi)容。
(2)請學生分析歌曲的調(diào)式、結(jié)構(gòu)。
(3)再聽錄音,注意旋律進行的特點。
(4)請學生發(fā)揮想象,談談襯詞“呦哦”在歌曲中的作用?怎樣唱才能體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
(5)請學生跟著錄音或鋼琴伴奏哼唱這首歌曲,要唱出韻味。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趕擺路上》《母女夜話》《苗嶺的早晨》。
2.學吹豎笛《瑤族舞曲》。
3.音樂活動《快樂的羅梭》。
教學準備
1.鋼琴、錄音機、磁帶、cd機(盤)。
2.三角鐵、碰鈴等打擊樂器。
3.琵琶、阮、月琴等民族樂器的圖片等。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趕擺路上》《母女夜話》《苗嶺的早晨》,將少數(shù)民族迷人的風情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2.學會用豎笛演奏《瑤族舞曲》,體會它與管弦樂《瑤族舞曲》的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