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3.通過音樂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豪爽性格。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
教學過程
1.欣賞《趕擺路上》
(1)播放錄音,請學生談談歌曲描繪了什么場景。
(2)再聽錄音,引導學生聆聽三個聲部的不同旋律,感受其和諧的效果。
(3)請學生說一說歌曲的情緒、風格特點。
2.欣賞《母女夜話》
(1)教師簡介作者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錄音,請學生談談樂曲描繪了什么場景。教師補充。
(3)教師介紹《母女夜話》的來源以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4)再聽錄音,引導學生分辨主奏樂器是哪兩種?這兩種樂器分別代表哪兩種形象?
3.欣賞《苗嶺的早晨》
(1)聆聽錄音,請學生說出主奏樂器是什么和樂曲的主題思想。
(2)再聽錄音,試著分析樂曲的調式、結構、情緒、風格。
4.學吹豎笛《瑤族舞曲》
(1)播放管弦樂《瑤族舞曲》,使學生感受這首樂曲的基本情緒和主題旋律,熟悉曲調。
(2)請學生談談這首樂曲描繪的場景。
(3)教師講解這首樂曲的創(chuàng)作意圖、曲式結構。
(4)學生練習吹奏主題旋律,注意旋律的流暢,老師可幫助克服技術難關。
(5)請學生談談豎笛吹奏的《瑤族舞曲》和管弦樂《瑤族舞曲》有何不同?你更喜歡哪種?
(6)讓學生練習用三角鐵、碰鈴按||的節(jié)奏型為樂曲伴奏,以此感受樂曲歡快而鮮明的節(jié)奏。
(7)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用豎笛吹奏,一組用打擊樂伴奏,然后互換。
5.音樂活動《快樂的羅梭》
(1)播放錄音,感受樂曲情緒和主題內(nèi)容。
(2)再聽錄音,聽辨樂曲的主旋律以及主旋律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3)請學生說說樂曲中有哪些樂器演奏,教師補充并介紹月琴、阮、琵琶等民族彈撥樂器的形狀、音色等。
(4)請學生隨錄音哼唱主旋律并記熟。
(5)將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組,轉成兩個圈,男外圈女內(nèi)圈,拍掌扭腰起舞,內(nèi)圈順時針、外圈逆時針,男女相對邊唱邊舞邊換對。
第四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歌曲《啊!中國的土地》。
2.欣賞《在希望的田野上》(混聲合唱)。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豎笛等。
教學目標
1.學習歌曲《啊!中國的土地》,感受弱起、三連音等特殊節(jié)奏,達到節(jié)奏基本準確;感受歌曲表達的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和眷戀之情。
2.欣賞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歌曲的表現(xiàn)情緒、情感抒發(fā)。
教學過程
1.唱歌
(1)可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來觀察或聽辨歌曲《啊!中國的土地》在節(jié)奏上的特點(有三連音、弱起小節(jié)、混合拍子等等);也可引導學生通過聽賞歌曲的情緒特點進行組織教學。
(2)在聽賞歌曲《啊!中國的土地》時,可引導學生先在聽覺上感受三連音、弱起節(jié)奏的特點,然后加以練唱,從理性到感性以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特殊節(jié)奏的了解。
(3)演唱歌曲,可采用隨著伴奏完整地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解決難點;注意提示學生換氣的位置。(注意教師在解決難點時,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應以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為標準,設定學生能夠達到的目標)。
(4)學生演唱時,教師要注意提示學生傾聽前奏,能達到準確入唱(教師伴奏的提示拍要明確;學生可借助手打拍子或心中默數(shù)拍子的方法感受弱起節(jié)奏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