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
(5)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有感情地朗讀歌詞,并結合范唱或播放錄音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情感)。
(6)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演唱,加入打擊樂、伴奏、演奏、舞蹈等進行綜合性的表演。
2.欣賞
(1)聽賞混聲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以歌曲演唱形式、歌曲的音樂結構、或從歌曲的表現情緒為切入點引導欣賞。(問:你能聽辨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嗎?請你聽賞歌曲,如果從情緒來劃分,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教師可引導學生隨著伴奏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3)學生可以用簡單的秧歌舞步為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伴舞;也可引導學生隨著音樂的節拍即興為歌曲伴舞。
(4)復聽歌曲,學生可進行歌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復習歌曲《啊!中國的土地》。
2.欣賞《江南好》、《在田野上》。
3.豎笛吹奏《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啊!中國的土地》。
2.感受不同地區音樂作品風格的特點。
3.提高學生豎笛的演奏技能。
教學過程
1.復習歌曲《啊!中國的土地》
(1)聽賞歌曲,啟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情感。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解決難點--弱起節奏、三連音。
(4)完整地演唱歌曲。
2.欣賞《江南好》
(1)簡單介紹江南絲竹樂的特點。
(2)教師伴奏,學生隨琴演唱樂曲的主題(可先放慢速度演唱,待學生稍熟練后再恢復原速演唱)。
(3)聽賞音樂,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風格特點,以加深學生對江南絲竹樂特點的了解。
3.欣賞《在田野上》
(1)視唱或模唱樂曲的主題。
(2)啟發學生用對比的手法感受《江南好》與《在田野上》在表現手段和表現情緒上的不同。
(3)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引導學生創作一首與田園有關的抒情散文詩,在教學過程中,可采取課上與課下相結合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來完成,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動員學生動手,為文學作品選配合適的背景音樂。
4.豎笛吹奏《我們的田野》
(1)可引導學生先演唱歌曲《我們的田野》,以幫助學生了解歌曲旋律和節奏特點。
(2)可先進行指法練習(慢)。
(3)解決吹奏時弱起節奏的特點。
(4)了解反復記號的演奏順序。
(5)完整地演奏樂曲(可進行綜合性的表演活動)。
第五單元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唱歌《賣玉米餅》。
2.欣賞《依內媽媽》《小鴿子》。
教學目標
1.背唱《賣玉米餅》。
2.通過欣賞《依內媽媽》《小鴿子》,了解古巴民歌、巴拉圭民歌的風格及其節奏特點。
教學過程
1.唱歌《賣玉米餅》
(1)教師結合畫面介紹智利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
(2)教師范唱或播放錄音帶《賣玉米餅》,使學生整體了解歌曲的旋律。
(3)請學生跟著鋼琴或錄音帶學唱曲譜。
(4)請學生填詞演唱直至會背唱。
(5)再聽錄音,請學生細心體會曲調的風格特點。
(6)請學生有表情地背唱歌曲。
2.欣賞《依內媽媽》
(1)教師介紹古巴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音樂風格等。
(2)聆聽錄音,請學生談談這首歌曲的風格。
(3)請學生對照曲譜聽錄音,看看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4)老師講解古巴民歌的節奏特點,并讓學生用手拍打節奏。
(5)再次播放錄音,請學生邊打節奏邊聽音樂。
(6)請學生設計符合歌曲節奏特點的舞蹈動作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