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論和幼兒園教育評價
實驗證明,“多彩光譜”、“智力展示”方法更適合兒童的需要。有這樣一例:一名叫雅各的4歲男孩,在學年開始時被教師叫去參加兩種形式的評估,一種是斯比智力量表測驗,另一種是“多彩光譜”項目評估。前者是智商高低的測驗,測試中雅各很不情愿,僅部分回答了3類測試題材后就跑開了。而在“多彩光譜”項目評估中,他卻參與了絕大多數的評估活動,并在視覺藝術和數字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他明顯地表現出對材料的視覺偏愛,如在探索自然的活動中,他認真地觀察骨骼和關節,注意每一個細小的部位,甚至用粘土捏出了一個十分逼真的骨骼模型;而且通過公共汽車活動所提供的有意義情境,引發了他平日所潛藏著的數學方面的能力──雅各在活動中興致勃勃地計算上車、下車的人數,計算出來后顯得特別開心。
不難看出,在“多彩光譜”評價過程中,兒童是主動的參與者、積極的展示者,而不是被動的測試接受者。評價的情境是兒童感興趣的、能參與的、能理解其意義的,因此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兒童的智力或智力組合,從而能夠比較完全、真實地反映出兒童的認知水平。
“智力展示”的評價方法要注意──
·給兒童提供誘人的、可操作的材料,如玩具類的、結構性的、有意義材料,這些材料涉及到社會、身體、音樂、數學、語言、機械、藝術和科學等領域。而且這些材料應該是兒童先前經驗過的,因為兒童對材料的先前經驗直接影響其在評價活動中的表現,忽略兒童經驗的作用,無疑是不公平的。一個從沒用過畫筆的兒童在用畫筆進行繪畫時,肯定不能完全顯示其藝術智力。
·為兒童提供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特定情境。因為智力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總是表現在有特定任務、與一定領域相聯系的情境地之中。例如為評估語言智力,“多彩光譜”項目設計了“周末新聞”活動,讓兒童假扮記者,匯報自己或親友在周末發生的事情。
·在學習中評價,在評價中學習,讓評價活動成為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使評價過程成為與學習環境融為一體的動態發展過程,這是“多彩光譜”評價的一個特點。在課程中教師對兒童進行特定領域智力的評價,并以評價的信息來指導課程的安排,評價活動也成為教室里日常環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例如在視覺藝術領域,兒童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評價進行的過程,在任務結束后材料還仍舊放在教室里,這樣進一步獲得豐富的隨機信息,并使評估具有了連續性──教師可以觀察到兒童是如何互相傳授材料的使用方法,又是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的;可以看到兒童記住了什么,在已學的基礎上建構了什么等等。
·從“同一種智力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下表現為不同的形式”的觀點出發,應更好地觀察、理解兒童的行為。有的兒童擅長某些不被傳統學校認可的領域,在評估過程中,要非常注意讓這些兒童去找到有意義的表現機會。
·為了更準確地反映兒童在特定領域處理信息的方式,需要關注兒童操作的行為特征,如兒童的自信水平、堅持性、對細節的關注等。
所謂“關鍵能力鑒別”的方法,就是通過觀察和識別某一種智力活動核心的技能和能力的表現水平,來發現和評價兒童的智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