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第二章 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2.2 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目的:
1.分析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了解雨林開發的背景和原因。
4.討論雨林開發與保護的措施和問題。
5.認識森林保護的重要性,樹立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意識,逐步建立正確的環境觀。
教學重點:
1.雨林的環境效應和生物基因庫功能。
2.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3.討論雨林開發與保護的措施和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教具準備:有關掛圖等、自制圖表等
教學方法:圖示分析法、啟發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現狀
1.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
(2)被譽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和維
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作用。此外,還具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吸煙除塵、防風固沙等方面的環保功效。
2.世界森林現狀
(1)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約38.6億公頃,森林覆蓋率僅為30%。
(2)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圖2.17)。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思考
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緯和中高緯地區?為什么中緯度地區森林分布較少?
點撥:關于森林分布的地區差別問題。我們要用歷史的觀點去看。在人類歷史之前,森林的分布主要制約于地形、氣候與水文狀況,除了干旱、半干旱地區以及高寒地區可能出現沙漠、寒漠或草原之外,陸地的大部分面積皆為各類森林所布滿。可是自從有了人類,情況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發展,他們對森林的破壞日益加大,特別是在中緯度的平坦、濕潤半濕潤地區,人口密布,森林受到的破壞更加突出,甚至有不少地方變成了無林區。
(3)森林急劇減少現狀及危害
①現狀:
a世界森林面積減少的趨勢仍在繼續,特別是大片熱帶原始林正在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b作為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亞馬孫熱帶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內)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巴西政府對亞馬孫地區大規模開發計劃的實施,這片雨林受到破壞。
②危害:導致全球氣候失凋、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這些都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
活動
1.一些沿海低地國家十分關心全球木材生產的年產量報表、并把他們未來的命運與熱帶叢林的木材公司聯系在一起,你認為他們的擔心有道理嗎?
點撥:引導同學分析森林減少與溫室效應之間的關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實的內在聯系,并試繪一幅聯系框圖加以說明。
淹沒沿海低地 兩極冰川融化 森林面積減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氣候變暖 大氣co2含量增加
點撥:森林面積減少→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氣候變暖→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同學也可以繪成不同的框圖形式。
3.分析說明產生上述問題的關鍵環節,并對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你的看法。
點撥:關鍵環節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積減小。
二、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1.分布
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緯15°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