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教學設計
教師小結:因此,熱帶草原上的動物有隨著水草遷徙的特征。
4.教師過渡:除了擁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外,根據你收集資料時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了解,那里還有哪些資源會十分豐富?(水能、熱帶經濟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礦產(黃金、金剛石、銅、鈾等)。)
四、外來民族的入侵
1.教師過渡:這塊富饒的土地,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和我們國家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前面我們交流了一些,從15世紀起,歐洲殖民者相繼人侵,出現了怎樣的結果?分析課本69頁8.29圖說明: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區,氣候以熱帶的草原為主,常受到洪澇與干旱的威脅。
)簡單描述一下這里的自然環境特點
(2)本區都有哪些外來移民?(本區外來移民有從歐洲、中東來的阿拉伯人,還有印度人、中國人、東南亞人等。)
教師小結:歐洲殖民者最初從掠奪黃金、象牙、香料開始,進而把黑人當奴隸運往美洲販賣,因此非洲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F在,經過努力,黑非洲的國家都已經獨立。(為學習本區經濟打下基礎)
2.教師提問:上面我們對黑人的故鄉有了初步了解,這是一塊什么樣的土地?請你用幾個詞來概括一下。(古老、美麗、富饒、神奇.........)
(二)第二課時
一、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1.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美麗富饒的自然環境,他們那里豐富的物產,正源源不斷地出口到世界各地。
教師展示課件:“本區某些國家的主要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百分比(1998年)”(課本70頁圖8.31),分析這些國家出口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出口的比重怎樣?這些國家出口商品有什么特點?(本區的科特迪瓦主要出口可可,占出口總額的50%;尼日利亞主要出口原油,占到本國總出口額的如%;贊比亞主要出口銅礦,占到本國總出口額的70%多;還有的國家出口咖啡、金剛石、活牲口、木材等產品,所占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上述這些國家出口的產品,主要是一種初級產品,而且所占比重都很大。因此,得出結論:本區的國家以某種商品出口為主;出口商品多是初級產品)
教師小結:依賴某一種或某幾種初級產品生產的經濟稱為“單一商品經濟”。
板書:單一商品經濟
2.練習課本70頁活動1,辨別列出的物品中哪些是原料,哪些是工業制造品。
3.教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產的礦產、木材、經濟作物是工業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國家工業落后,許多工業制造品要從國外進口。這樣的單一商品經濟,在世界貿易中會受到哪些影響?以教材上給出的加納為例,請在小組內模擬加納與其他國家之間進行外貿交易,注意收集交易過程發生的問題,說出你的體會和感受。
教師給每個學習小組下發工作資料,并參加討論。附材料表格設計:
4.教師引申:這些問題說明像加納這樣的單一經濟對自身的經濟發展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單一的商品經濟”只依賴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采購,出口商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波動很大)
教師小結,展示課件。
5.在這種不平等貿易中,要賣的是低價賣,要買的是高價買。就在這樣的買賣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的財富在不斷流失,這是殖民者長期掠奪本區資源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