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旅游景觀的欣賞(一)
4.3 旅游景觀的欣賞(一)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的:運用典型事例,說明在旅游景觀的欣賞過程中怎樣選擇觀賞位置、如何把握觀賞時期以及抓住景觀特點。培養學生科學地審美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的情感。教學重點、難點:旅游景觀欣賞與地形、氣候等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有關掛圖、風景圖片等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圖示法、講述法教學過程: 一、選擇觀賞位置距離、角度、俯仰的變化造成了透視關系、縱深層次、視野范圍的差別,產生不同的美感。 觀察對象最佳位置舉例千峰萬壑(峰巒)遠距離俯視武陵源群峰(圖4.9)江河的曲線、湖海的礦景遠距離俯視岳陽樓與洞庭湖(圖4.11)、黃鶴樓與長江、滕王閣與贛江、大觀樓與滇池峽谷、洞、一線天近距離觀看科羅拉多、長江三峽、桂林蘆笛巖等小的湖、沼、池塘近距離觀看略瀑布適當距離仰視黃果樹瀑布(圖4.10)尼亞加拉瀑布山水組合乘船長江三峽、桂林漓江(圖4.12)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的觀賞點黃山石猴觀海、路南石林阿詩瑪、廣東肇慶七星巖二、把握觀賞時期時間、天氣、季節的變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1.季節的選擇北方地區的一些山水風景最宜夏季觀賞,越往南,觀賞季節越長,華南地區四季皆宜。 問題:我國南方地區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如黃山、廬山等)什么季節觀賞最適宜?為什么? 答:夏季。原因是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霧,景色豐富并具有變化(教材87頁圖4.13);②還有避暑的效果。 2.天氣的選擇 游覽海拔較高的風景名山,選擇雨過天晴的時候最佳,為什么? 答:日出日落,一方面使自然景觀帶有朦朧美,另一方面霞光豐富了景觀的色彩美。例如泰山日出、黃山日落等陰天很難看到。選擇雨過天晴的時候不僅能觀賞到云海,還能觀賞到日出日落。 3.許多景象要在特定的時間出現,要求旅游者確切把握時機。 例如:錢塘江大潮 —— 宜選擇農歷初一、十五 青海湖的候鳥 —— (教材87頁圖4.14)每年4月,大量候鳥飛到青海湖,5月產卵孵化,6月下旬開始飛走。因此這里觀鳥的最佳時機是5月份。 另有海市蜃樓、峨眉山佛光、大理的“蝴蝶會”(4月15)、傣族潑水節(3月3)等。三、抓住景觀特點 不同的景觀有不同的特點,所蘊藏的內涵和給予人們的觀感也不同。 例如:自然景觀中 —— 山景有山景的特點,游覽泰山、黃山、華山、峨眉山、青城山要抓住它們的特點分別是雄、奇、險、秀、幽。 人文景觀 —— 欣賞園林景觀要抓住園林建筑的特點,才能體會出造園者的匠心和園林的意境。 園林景觀常見的構景手法有: 1.主配。園林都需確立主景和配景。 主景——應鮮明突出,這是園林整體效果成敗的關鍵。主景區是全園景觀中的精華所在,也是園林游覽過程中的高潮。 配景——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2.層次。障景法、隔景法等都可達到豐富景觀層次的效果。 障景法隔景法(分實隔和虛隔)在園林中的位置園林的入口處或園林中相對獨立景區的入口處園林內部分隔障礙物假山、屏風、竹林等墻、廊、樹籬、殿堂等目的運用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以達到山重水復的效果實隔與障景相似。虛隔造成隱約顯現而難窺全貌、近在咫尺但不可及的意境豐富景觀層次3.框景。 障礙物:門框、窗框、洞框作為取景的畫框 目的:把景象框限在框中所看到的范圍,有意識有目的地優化組合審美對象,達到純真、精煉、集中的景觀美。(教材88頁圖4.15) 4.借景。 借園外的風景來襯托本園的景色,以擴大園景。例如杭州西湖,妙在借三面云山一面城。 問題一、指出“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支紅杏出墻來” 構景手法 答:借景法。借園外的景色,來襯托滿園的春色和一支紅杏。 問題二、(教材89頁圖4.16)活動第2題 大觀園入園設計 答:大觀園入園設計采用的構景手法是障景法。 用意:避免一入園就對整個園景一覽無余,運用欲露先藏、欲揚先抑的藝術手法,以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有一村”的意境。豐富了景觀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