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旅游資源(通用10篇)
4.2 旅游資源 篇1
旅游資源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目的:理解旅游資源的特性。了解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旅游價值。樹立愛護旅游資源的道德風尚。教學重點、難點:對照具體事例說明旅游資源的特性和價值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有關掛圖、風景圖片等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圖示法、講述法教學過程: 一、旅游資源的分類 按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分類核心意義自然景觀地質地貌景觀氣候氣象景觀水文地理景觀生物景觀地貌景觀對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人文景觀有具體形式: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風土民情無具體形式:氣氛建筑景觀更多地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問題:①黃山屬于哪一種類型的旅游資源?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分別屬于哪一類型? 答:黃山屬于自然景觀;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分別屬于生物景觀、地質地貌景觀、氣候氣象景觀、水文地理景觀 ②路南石林、園林、碑刻分別屬于哪類景觀? 答:分別屬于地質地貌景觀、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二、旅游資源的特性(一)多樣性 自然 —— 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等 人文 —— 豐富的文化遺產、千差萬別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二)非凡性 在同類中,具有非凡特點的事物或者現象,才能成為旅游資源。非凡性越突出,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價值也就越高。(三)可創造性:指人文景觀 歷史 —— 如北京故宮(教材69頁 圖4.5)。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都是人類當時根據不同的目的建設和創造的,只是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它們才具有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 現在 —— 如深圳的“錦繡中華”(教材70頁 圖4.6)。5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業在世界范圍的迅速發展,人們根據旅游者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人工建設和創造了大量的旅游資源。(四)長存性 許多旅游資源與地球、人類社會同始終,具有長存的生命力。理論上說,旅游資源的使用是無消耗性的,可以反復使用,并且使用次數越多,其價值越大。 不同性質的旅游資源還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自然景觀具有季節性、地域性;人文景觀具有可變異性、可移動性等。三、旅游資源的價值 旅游資源是一種無價的精神文化資源,也是一種經濟財富。它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功能(針對旅游主體而言)。(一)美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美學價值是自然風景區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觀美:形象美、色彩美、動態美、聽覺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觀美的核心。湖、河、溪、瀑、泉等水文景觀;與以山石為主的地貌景觀。二者結合可產生動與靜、剛與柔、曠與幽等不同美感。在山水風景的基礎上,動植物不僅豐富了自然美的內容,而且使自然界煥發生機。變幻萬千的氣象,以及氣候上的季節變化,使自然美因時因季而不同。(二)科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①眾多的風景名勝區,在地學上具有某種典型性。 如國際上—— 夏威夷的火山;東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 中國 —— 泰山、廬山是斷塊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黃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長江三峽是典型的河流峽谷地貌。 ②許多名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是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 ③風景名山對于研究高山氣候、山地垂直自然帶、云霧的成因等(三)歷史文化價值 —— 主指人文景觀 文物古跡對于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教材71頁 圖4.7及圖4.8)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眾多的文物古跡是我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例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書畫題記、宗教文化及名人活動的遺址和舊址等。 因此,一個古老的風景名勝區,就好像是一部由各個時代的文化遺跡組成的生動的歷史。(四)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使用,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集多種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等)于一體的旅游資源,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博物館,是對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課堂,是優良的健身場所,是生產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工廠”。
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按旅游資源的分類,下列旅游資源中屬于不同類型的是 ( ) a.寧夏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黃山云海 d.傣族風情 2.下列不屬于自然景觀特點的是 ( ) a.可變異性 b.非凡性 c.可創造性 d.長存性 3.下列景觀中,既有較高的科學家價值,又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的是 ( ) (1)長江三峽 (2)少林寺 (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4)古建筑 a.(1)(2) b.(1)(3) c.(1)(4) d.(3)(4) 二、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夏威夷群島坐落在北太平洋,距美國本土3000多千米,被稱為美國的“海外州”,在公元四世紀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亞人到此定居,給這島嶼取名“夏威夷”,意即“原始之家”。夏威夷是著名的旅游圣地,它有美麗的海濱、宜人的氣候、奇特的火山景觀等多彩的自然風光,這里是世界第一流的旅游勝地,每年有4000多萬旅客慕名而至。 (1)美國是個跨洲的國家,夏威夷群島散布在 ______ 洋上,是 _____ 洲的組成部分。 (2)根據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通常將旅游資源分為 _______ 和______ 。夏威夷群島屬于 ______ 。 (3)材料中介紹的自然風光中,沒有提及的是 a.地質地貌景觀 b.氣象氣候景觀 c.水文地理景觀 d.生物景觀 (4)夏威夷群島因其多彩、獨特的自然風光而區別于其他旅游資源,這反映旅游資源具有 _____ 性和 _____ 性的特征;島上建有許多游樂場以供旅游者休閑、娛樂,這反映了旅游資源具有 ______ 性的特征;島上的冒納羅亞火山遺跡產生于遙遠的地質年代,這反映旅游資源的具有 _____ 性特征。 (5)旅游資源既是一種經濟財富,也是一種無價的 ______ 財富。它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功能。表現在① ______ 價值;② ______ 價值;③ ______ 價值;④ ______ 價值。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 1.c 2.ac 3.b二、(1)太平 大洋 (2)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 (3)d (4)多樣性 非凡性 可創造性 長存性 (5)精神文化 美學 科學 歷史文化 經濟
4.2 旅游資源 篇2
第三單元 旅游資源評價與旅游規劃
第一節 旅游資源評價
教 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旅游資源的價值,了解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內容。
2、了解旅游資源評價的意義。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學重點: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內容
教學難點: 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內容教學過程:
主備教案[導入新課]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人類化石材料最豐富的古人類遺址,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但是多年來游人相對不足。其原因是什么?那么,該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一珍貴的旅游資源?[講授新課] 第一節 旅游資源評價一、 旅游資源評價的意義組織學生自學教材,引導學生理解旅游資源評價、開發、規劃之間的聯系,明確旅游資源評價對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意義。1、旅游資源評價的意義2、旅游資源評價是旅游資源開發的前提3、旅游資源評價是旅游資源規劃的依據組織學生閱讀知識窗,了解旅游資源價值的內容,完成投影表格的填空。
價 值
內 容
舉 例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康體娛樂價值教師講解:旅游資源評價是一項極其復雜而重要的工作。但就其評價內容來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和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價。二、 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是對旅游資源自身品質和豐優程度的評價,其指標較多,概括起來主要包括哪幾方面?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回答:1、 旅游資源的規模與組合狀況2、 旅游資源的等級與特色3、 旅游資源的價值與功能針對上面的每一個方面,教師可舉例,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師小結:一種旅游資源往往具有多種價值與功能,例如“杭州西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組合,“桂林山水”自然景觀的地域集中等。組織學生閱讀圖3-1-2“海南三亞風光”,分析三亞旅游資源的價值,并具體說明。[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旅游資源評價的意義,認識旅游資源的價值,了解旅游資源游覽價值評價內容。[布置作業] 新學案[板書設計]
二次備課教后記:
4.2 旅游資源 篇3
活動目標:1.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旅游資源,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通過咨詢與實地考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活動重點:通過咨詢,了解家鄉的旅游資源并合理開發。
活動難點:繪制旅游示意圖。
活動準備: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由組長負責分配任務。
活動過程:
1.以小組為單位,向家長及老年人了解本地已開發的旅游景點。
2.確定景點實地考察,對已開發的旅游資源進行調查。(位置、開發情況、游覽示意圖等)
3.對已有的旅游景點,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改進建議。
4.查閱地方志,咨詢,尋找尚未開發的旅游資源線索。
5.實地考察,設計具有可行性的旅游開發方案,包括:開發的目的、有利條件、開發的項目。
6.繪制一幅簡單明了的旅游示意圖。
結果驗收:
一、家鄉旅游景點知多少。
1.請同學以一個導游的身份介紹家鄉已開發的旅游景點。
2.請同學說說對已開發的景點有哪些改進建議。
二、開發新的旅游資源。
1.請說說你們新開發的旅游景點,開發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有利條件,開發的項目,結合自制示意圖介紹。
2.提供書面的開發的可行性報告。
3.你準備如何宣傳你的旅游景點。
4.最后用一句話來宣傳你的景點。
教師講評:1.肯定合作精神,鼓勵創新。
2.分析優缺點,提高學生的認識。
4.2 旅游資源 篇4
第二章 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2.1 旅游景觀的欣賞(相關素材)
景觀
一詞最早在文獻中出現是在希伯萊文本的《圣經》(the book psalms)中,用于對圣城耶魯撒冷總體美景(包括所羅門寺廟、城堡、宮殿在內)的描述,他的這個觀點也許與他的猶太文化背景有關。“景觀”在英文中為“landscape”,在德語中為“landachaft”,法語為“payage”。在中文文獻中最早出現景觀一詞目前還沒有人給出確切的考證。但無論是東方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景觀”最早的含義更多具有視覺美學方面的意義,即與“風景”(scenery)同義或近義。目前文學藝術界以及絕大多數的園林風景學者所理解的景觀也主要是這一層含義(俞孔堅,1987)。各種詞典(webster’s,1963;牛津英語詞典,1933;辭海,1979等)對“景觀”的解釋也是把“自然風景”的含義放在首位。
19世紀初,德國地理學家、地 植物學家von. humboldt將景觀作為一個科學名詞引入到地理學中,并將其解釋為“一個區域的總體特征”(naveh and lieberman,1984),這與后來地理學的地域綜合體的提法很相近。humboldt提出將景觀作為地理學的中心問題,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觀變成人類文化景觀的過程,這其實就是人地關系研究思想的雛形。后來俄國地理學家貝爾格等沿這一 思想發展形成了景觀地理學派,實際上,隨后索恰瓦的地理系統學說注意闡明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聯系以及自然界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與景觀生態學的的觀點很接近(景貴和,1986)。景觀一詞被引入地學研究后,已不單只具 有視覺美學方面的含義,而是具有地表可見景象的綜合與某個限定性區域的雙重含義(肖篤寧,1998)。早期西方經典的地理學著作中,景觀主要用來描述地質地貌屬性,常等同于地形(landform)的概念。俄國地理學家的貢獻在于把生物和非生物的現象都作為景觀的組成部分,這也為地理學與生態學的融合、交叉打下了基礎。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學卷,1990)概括了地理學中對景觀的幾種理解:1)某一區域的綜合特征,包括自然、經濟、文 化諸方面;2)一般自然綜合體;3)區域單位,相當于綜合自然區劃等級系統中最小的一級自然區;4)任 何區域單位。
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質所構成的綜合體。它是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觀的多種理解:
景觀是多種功能(過程)的載體,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現為:
風景:
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
棲居地:
人類生活其中的空間和環境;
生態系統:
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具有內在和外在聯系的有機系統;
符號:
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和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
景觀的地學理解:
地表現象;綜合自然地理區;地理單元。
四大學派對景觀的理解:
目前較為公認的有四大學派:專家學派(exp ert paradigm),心理物理學派(psychophysical paradigm),認知學派(cognitive paradigm)或稱心理學派(psychological paradigm),和經驗學派(experiential paradigm)或稱現象學派 (phenomenological paradigm).
專家學派強調形體、線條、色彩和質地4個基本元素在決定風景質量時的重要性,以"豐富性"、"奇特性"等形式美原則作為風景質量評價的指標,也有的以生態學原則為評價依據.參與風景評價的是少數專家,他們在藝術、生態學及資源科學方面都有很高的素養.目前美國及加拿大等國的土地管理部門、林務部門及交通部門多采用專家評價方法進行風景評價.
心理物理學派則把"風景-審美"的關系看作是" 刺激-反應"的關系,主張以群體的普遍審美趣味作為衡量風景質量的標準,通過心理物理學方法制定一個反應"風景-美景度"關系的量表,然后將這一量表同風景要素之間建立定量化的關系模型--風景質量估測模型.心理物理學方法在小范圍森林風景(如一個林分 )的評價研究中應用較廣.
認知學派把風景作為人的認識空間和生活空間來理解,主張以進化論的思想為依據,從人的生存需要和功能需要出發來評價風景(景觀/生活環境).較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地理學者appleton,他在1975年提出"了望庇護"(prospect-refuge)[17]理論,美國環境心理學者kaplan夫婦提出"風景審美模型"("landscapereference model")[18,19]和美國地理學者ulrich 的"情感/喚起 "("affective/arousal")反應理論[20,]。appleton理論強調了人的自我保護本能在其風景評價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人在自然環境中是"獵人獵物"雙重身份出現的。作為"獵人"他需要尋找他的"獵物",所以他需要景觀能給 他提供"庇護"的場。在kapl an的模型中,不但反映了人的自我保護本能在其風景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還反映了人是作 為一種高智能的動物出現于自然環境中的。他不會只滿足于眼前的生活空間(景觀)的安全和舒適,他還要利用種種景觀信息去預測、探索未來的生活空間。所以kaplan認為,風景的質量決定于風景的兩個特:"可解性" ("makingsense")和"可索性" ("involvement"),前者反映了人對于景觀的安全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對于未來的求知欲。 ulrich 的理論則融進化論美學思想和情感學說于一體,試圖通過生理測試技術(如腦電圖、心電圖)來測定人對于特定風景區的反應和評價,從而克服了語言表達對風景評價結 果可能帶來的誤差。
經驗學派把景觀作為人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用歷史的觀點,以人及其活動為主體來分 析景觀的價值及其產生的背景,而對客觀景觀本身并不注重,如美國地理學者lowental的一些研究。
4.2 旅游資源 篇5
第一章 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1.1 旅游資源的內涵及其特點(同步測試)
一、選擇題(1~6、9~13題為單項選題,7~8題為雙項選擇題)
1.下列旅游活動屬近代旅游的是( )
a.蘇軾游“石鐘山”
b.泰坦尼克號游船上的旅客到美洲旅游
c.馬可.波羅東方之行
d.某旅行社組團赴新、馬、泰“十日游”
2.就連人跡罕至的南極洲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跡,形成這種旅游現象的特點是( )
a.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b.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c.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化 d.旅游目的的娛樂性
3.旅游空間擴大化主要是由 于( )
a. 旅游資源的價值不斷提高 b.人類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
c.交通運輸業的不斷發展 d.新景點不斷被開發
4.現代人們既有乘飛機、汽車、火車、輪船旅游,也有自己駕車、徒步旅游;既有隨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旅游,也有單人或全家一起外出旅游,這反映出( )
a.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b.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c.旅游方式的多樣性 d.旅游內容的多樣性
“在校園的時候曾經夢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陽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麗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析望,有位老爺爺他退休有錢有時間,他給我描繪了那幅美妙畫卷,劉三姐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親臨其境是老爺爺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據此回答7~8題。
5.一般來說,旅游者需要具備的條件是( )
①旅游動機 ②旅游伙伴 ③閑暇時間 ④經濟條件 ⑤娛樂消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6.去桂林旅游的基本條件是( )
a.交通 b.食宿 c.游覽 d.娛樂
7.20 xx年9月18日,40歲的伊朗裔美國女企業家阿努謝赫•安薩里如愿以償踏上了太空之旅,成為世界首位 太空女游客。該資料說明現代旅游的特點是( )
a.旅游主體的大眾化 b.旅游目的的娛樂化
c.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 d.旅游空間擴大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自助旅游是一種時尚的旅游方式,旅游者完全自主選擇和安排旅游活動。據統計,我國自助旅游者的隊伍不斷壯大。自助旅游在我國興起的原因及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旅游業中介服務機構不足
b.以“張揚個性、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為目標
c.交通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的發展為自助旅游者提供了方便
d.受經濟條件制約,是低收入者選擇的旅游方式
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業為國民經濟的一個快速增長點,也是近年興起的“假日經濟”的一個亮點。據此回答9~11題。
9.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結構的時間是( )
a.18世紀40年代 b.19世紀40年代 c.20世紀50年代 d.20世紀90年代
10.20世紀50年代以后,促使現代旅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的因素有( )
a.旅行社的誕生 b.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鐵路運輸的發展
c.產業革命使世界經濟大發展 d.新的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11.現代旅游的主要目的是( )
a.發展經濟 b.豐富物質生活 c.娛樂和享受 d.豐富文化生活
瑞典北部邊睡有個小鎮叫洛布爾,由于緯度高,冬天天寒地凍且地廣人稀。當地人們用一塊塊冰砌成圓形的小屋,名日“冰砌旅館”,吸引大量年輕人投宿。據此回答12~13題。
12.青年人到 “冰砌旅館”旅游的目的是( )
a.增長知識 b.科學研究 c.探險尋古 d娛樂消遣
13.洛布爾小鎮是通過下列哪一要素吸引游客的?( )
a.民俗活動 b.名勝古跡 c.旅游紀念品 d.住宿
答案:
基礎達標
1.答案:b
提示:蘇軾、馬可•波羅的旅行屬古代旅游;赴新、馬、泰“十日游”是現代旅游。
2.答案:b[來源:學|科|網z|x|x|k]
提示: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交通工具的發展,加上人們求知、探秘和獵奇欲望的增長 ,使旅游活動的空間范圍日益擴大。到南極旅游反映了旅游的特點之一,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3.答案:c
提示:旅游空間擴大化是指 人類涉足的旅游空間范圍不斷擴大,這主要得益于交通的發展。日益高速化、網絡化的交通使空間 距離不斷縮短。如人們可以乘飛機去海南島,甚至去國外旅游,但如果沒有方便的交通條件,不管旅游資源怎樣引人入勝,人們也無法前去游覽。
4.答案:c
點撥:人們選擇各種交通工具外出旅行是旅游方式多樣性的表現。
5~6答案:7.d 8.a
點撥:7題,一個人要成為旅游者必須具備三方面的條件,即金錢、閑暇時間和旅游動機。8題,要到桂林旅游的基本條件是交通與述條件。
7.答案:cd
點撥:太空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蹤 跡,既說明了旅游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也表明了旅游空間的擴大化。
8.答案:bc
點撥:①說法與我國的實際不相符;旅游活動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自助旅游也是如此,其往往花費要比隨團旅游多,所以④也 不正確。
9~11答案:9.c 10.d 11.c
點撥:20世紀50年代,形成完善的旅游產業結構;經濟的大發展是現代旅游發展的基礎;以娛樂和消遣為主要目的的旅游在現代旅游中占絕大多數。
12~13答案:12.c 13.d
點撥:冰砌旅館”旅游屬于探險尋古;洛布爾小鎮是通過獨特的住宿條件 來吸引游客的。
4.2 旅游資源 篇6
第二章 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
2. 3 旅游資源的評價(相關素材)
旅游資源評價
是對不同地域的旅游資源的組合特點及由此而產生的質和量的差異、對旅游吸引力的大小進行的科學劃分。包括確定一定地域范圍內旅游資源的類型特征、空 間結構、數量和質量等級、開發潛力和開發條件。其目的在于確定旅游資源的開發價 值和開發順序,明確建設方向,是旅游資源 開發規劃的重要內容。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①資源本身的評價。主要包括旅游資 源的質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②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對旅游業的影響(表現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游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游業的扶持能力 ;③客源市場分析。包括 旅游資源對各層次游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游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于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①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②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值ai分別加權后 的數值和。旅游資 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
旅游資源評價分類
對不同地域的旅游資源的組合特點及由此而產 生的質和量的差異、對旅游吸引力的大小進行的科學劃分。包括確定一定地域范圍內旅游資源的類型特征、空間結構、數量和質量等級、開發潛力和開發條件 。其目的在于確定旅游資源的開發 價值和開發順序,明確建設方向,是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的重要內容。按評價客體的不同分為:
1、 資源本身的評價。主要包括旅游資源的質量特征(如其美感度、奇特度、醫療價值、體育價值等),豐 度和集聚程度,環境容量,開發利用現狀和開發潛力分析;
2、 開發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氣候條件對旅游業的影響(表現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節律性變化),環境質量現狀,鐵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現狀及交通建設的難易程度,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現狀,旅游資源所在的區位距中心城市的距離,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及對發展旅游業的扶持能力;
3、 客源市場分析。包括旅游資源對各層次游客的吸引力,確定目標市場、潛 在市場及市場的地理區域。旅游資源評價及其理論研究始于本世紀70年代,評價方法分為兩類:1經驗分析法。在大量調查、考察的基礎上,憑經驗進行評價;2定量評價。將評價指標數量化,建立量化模型,一般采用旅游資源質量等級加權,基本公式如右上圖。即評價值為各評價指標的標準值ai分別加權后的數值和。旅游資源的多樣性、復雜性,給定量評價帶來許多困難,純粹的定量評價往往帶有機械性,而單純的定性評 價包含主觀成份,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做出科學評價。
4.2 旅游資源 篇7
第二章 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相關素材)
旅游的先驅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在旅行 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 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后,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游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 。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記。
一、現代旅游業定義
(1)定義旅游的三要素
盡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于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這兩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內旅游時,這些定義并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采用。不過,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了國際通用的定義中的三個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游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游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游,非強制性的或 自主決定的旅游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游者視為旅游者,并且有意把商務旅游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游,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游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游也被視為旅游。
——宗教旅游,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 行活動。
——體育旅游,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旅游。
——互助旅游,新興的一種旅游方式,通過互相幫助 ,交換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游不但節省了旅費,而且因為當地 人得介入,更深入的體驗當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游(non—10caltravel) :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采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準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于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游在官方旅游估算中不包括在內,標準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4)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游客:為了符合限定“旅游者”的文字標準,大多數有關旅游者和游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一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游”往往是旅游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游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
(5)其他方面
旅 游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了解旅游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 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過收集游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游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二、國際組織關于旅游的定義
(1)1937年,第一次定義國際旅游者
在兩次世界大戰的間歇期間,世界國際旅游收入增長迅速,因此在統計上迫切需要有一個更準確的定義。1936年舉行的一個國際論壇,國家聯盟統計專家委員會首次提出,“外國旅游者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到其他國家旅行至少24小時以上的人”。1945年,聯合國(取代了原來的國家聯盟)認可了這一定義,但是增加了“最長停留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限定。
(2)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游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游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現在的世界旅游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采用“游客”(visitor)這個新詞匯。游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 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 游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閑、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游客;
——短期旅游者(exc 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義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游客類別。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覽但于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游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過境游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游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三、對國內旅游者的定義
1963年提出的游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游而言,它也適用于國民(國內)旅游。
1980年,世界旅游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游。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游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游統計工作組同意,盡管國內旅游比國際旅游的范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四、德國作家黑塞對旅游的定義
德國作家黑塞說,“旅游就是艷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 行中的艷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出浪漫情調。艷,奇幻迷離,讓人意猶未盡;遇,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
4.2 旅游資源 篇8
現 代旅游業定義
(1)定義旅游 的三要素
盡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術定義應當適用于國際旅游和國內旅游這兩 個領域,但是在涉及國 內旅游時,這些定義并沒有為所有的國家所 采用。不過, 大多數國家都采用了國際通用 的定義中的三個 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離
——逗留的時間
(2)對出游的目的定義
以該尺度為基礎的定義旨在涵蓋現代旅游的主要內容。
——一般消遣性旅游,非強制性的或自主決定的旅游活動。他們只把消遣旅游者視 為旅游者, 并且有意把商務旅游單列出去。
——商務和會議旅游,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游結合在一起的。參加會議公務旅游也被視為旅游。
——宗教旅游,以宗教活動為目的的出行活動。
——體育旅游,與重大體育活動聯系在一起的旅游。
(3)對旅行距離的定義
異地旅游(non—10caltravel):許多國家、區域和機構采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間的往返距離作為重要的統計尺度。
旅行距離:確定的標準差別很大,從0到160公里)不等。低于所規定的最短行程的旅游在官方旅游估算中不 包括在內,標準具有人為和任意性。
(3)對逗留時間的定義
過夜游客:為了符合限定“旅游者”的文字標準,大多數有關旅游者和游客的定義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須至少逗留l夜的規定。
“過夜”的規定就把許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實上,“一日游”往往是旅游景點、餐館和其他的旅游設施收入的重要來源。
(4)其他方面
旅游者的居住:在進行市場定 位和制定相關市場戰略時,了解旅游者的居住地要比確定其他的人口統計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國籍等更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規劃,一些目的地通 過收集 游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車、輪船、長途汽車、轎車或其他工具)的信息來獲得有關游客旅行模式的信息。
4.2 旅游資源 篇9
第二節 旅游資源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的:理解旅游資源的特性。了解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旅游價值。樹立愛護旅游資源的道德風尚。 教學重點、難點:對照具體事例說明旅游資源的特性和價值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室、有關掛圖、風景圖片等 教學方法:比較分析法、圖示法、講述法 教學過程: 一、旅游資源的分類 按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分類核心意義自然景觀地質地貌景觀 氣候氣象景觀 水文地理景觀 生物景觀地貌景觀對探險獵奇、游樂、療養等性質的旅游人文景觀有具體形式: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風土民情 無具體形式:氣氛建筑景觀更多地表現在教育性(知識的、文化的)旅游方面 問題:①黃山屬于哪一種類型的旅游資源?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分別屬于哪一類型? 答:黃山屬于自然景觀;黃山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分別屬于生物景觀、地質地貌景觀、氣候氣象景觀、水文地理景觀。 ②路南石林、園林、碑刻分別屬于哪類景觀? 答:分別屬于地質地貌景觀、建筑景觀、文化藝術景觀。 二、旅游資源的特性(一)多樣性 自然 —— 多姿多彩的自然事物、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等 人文 —— 豐富的文化遺產、千差萬別的生產和生活活動 (二)非凡性 在同類中,具有非凡特點的事物或者現象,才能成為旅游資源。非凡性越突出,對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價值也就越高。 (三)可創造性:指人文景觀 歷史 —— 如北京故宮(教材69頁 圖4.5)。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跡,都是人類當時根據不同的目的建設和創造的,只是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和發展,它們才具有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 現在 —— 如深圳的“錦繡中華”(教材70頁 圖4.6)。5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業在世界范圍的迅速發展,人們根據旅游者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動地、有意識地人工建設和創造了大量的旅游資源。 (四)長存性 許多旅游資源與地球、人類社會同始終,具有長存的生命力。理論上說,旅游資源的使用是無消耗性的,可以反復使用,并且使用次數越多,其價值越大。 不同性質的旅游資源還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自然景觀具有季節性、地域性;人文景觀具有可變異性、可移動性等。 三、旅游資源的價值 旅游資源是一種無價的精神文化資源,也是一種經濟財富。它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功能(針對旅游主體而言)。 (一)美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美學價值是自然風景區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自然景觀美:形象美、色彩美、動態美、聽覺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觀美的核心。 湖、河、溪、瀑、泉等水文景觀;與以山石為主的地貌景觀。二者結合可產生動與靜、剛與柔、曠與幽等不同美感。在山水風景的基礎上,動植物不僅豐富了自然美的內容,而且使自然界煥發生機。變幻萬千的氣象,以及氣候上的季節變化,使自然美因時因季而不同。 (二)科學價值 —— 主指自然景觀 ①眾多的風景名勝區,在地學上具有某種典型性。 如國際上—— 夏威夷的火山;東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 中國 —— 泰山、廬山是斷塊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黃山是典型的花崗巖地貌;長江三峽是典型的河流峽谷地貌。 ②許多名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是生物資源豐富的地區。 ③風景名山對于研究高山氣候、山地垂直自然帶、云霧的成因等 (三)歷史文化價值 —— 主指人文景觀 文物古跡對于研究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教材71頁 圖4.7及圖4.8)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眾多的文物古跡是我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人民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例如古建筑群、摩崖石刻、書畫題記、宗教文化及名人活動的遺址和舊址等。 因此,一個古老的風景名勝區,就好像是一部由各個時代的文化遺跡組成的生動的歷史。 (四)經濟價值 旅游資源的使用,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集多種價值(美學價值、科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經濟價值等)于一體的旅游資源,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博物館,是對國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課堂,是優良的健身場所,是生產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工廠”。
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按旅游資源的分類,下列旅游資源中屬于不同類型的是 ( ) a.寧夏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黃山云海 d.傣族風情 2.下列不屬于自然景觀特點的是 ( ) a.可變異性 b.非凡性 c.可創造性 d.長存性 3.下列景觀中,既有較高的科學家價值,又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的是 ( ) (1)長江三峽 (2)少林寺 (3)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4)古建筑 a.(1)(2) b.(1)(3) c.(1)(4) d.(3)(4) 二、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夏威夷群島坐落在北太平洋,距美國本土3000多千米,被稱為美國的“海外州”,在公元四世紀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亞人到此定居,給這島嶼取名“夏威夷”,意即“原始之家”。夏威夷是著名的旅游圣地,它有美麗的海濱、宜人的氣候、奇特的火山景觀等多彩的自然風光,這里是世界第一流的旅游勝地,每年有4000多萬旅客慕名而至。 (1)美國是個跨洲的國家,夏威夷群島散布在 ______ 洋上,是 _____ 洲的組成部分。 (2)根據旅游資源的本質屬性,通常將旅游資源分為 _______ 和______ 。夏威夷群島屬于 ______ 。 (3)材料中介紹的自然風光中,沒有提及的是 a.地質地貌景觀 b.氣象氣候景觀 c.水文地理景觀 d.生物景觀 (4)夏威夷群島因其多彩、獨特的自然風光而區別于其他旅游資源,這反映旅游資源具有 _____ 性和 _____ 性的特征;島上建有許多游樂場以供旅游者休閑、娛樂,這反映了旅游資源具有 ______ 性的特征;島上的冒納羅亞火山遺跡產生于遙遠的地質年代,這反映旅游資源的具有 _____ 性特征。 (5)旅游資源既是一種經濟財富,也是一種無價的 ______ 財富。它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功能。表現在① ______ 價值;② ______ 價值;③ ______ 價值;④ ______ 價值。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c 2.ac 3.b二、(1)太平 大洋 (2)自然景觀 人文景觀 (3)d (4)多樣性 非凡性 可創造性 長存性 (5)精神文化 美學 科學 歷史文化 經濟
4.2 旅游資源 篇10
第一章 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
1.1旅游資源的內涵及其特點(相關素材)
旅游資源
泛指凡經過開發能夠吸引游客的客體與勞務。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游客產生吸引力、可以為發展旅游業所開發利用,并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構成吸引和滿足旅游者參觀游覽要求,并對旅游業產生經濟價值,包括已經開發和尚待開發的自然和歷史景觀。就其客體屬性來說,可以分為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 資源兩大類,前者主要指山水名勝、自然風光,如風景區、 珍貴動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質構造等。后者主要指歷史古跡、文化遺跡,以及文化藝術、民族習俗、城鄉建設等。
可 供旅游者參觀游覽的各種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一般可分為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兩大類。前者是指自然賦予的、尚未作其他開發利用的、能使人們產生美感的自然環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陽光海灘、奇石異洞、流泉飛瀑、旅游氣候、生物資源等有美學價值的景物;后者是人類歷史與文化的結晶,主要包括一國或一地區特有的民族風情、歷史古跡、旅游文化、城鄉風光、旅游商品和風味佳肴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增加就業和收入,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和經濟意義。
旅游資源包括自然風光、 歷史古跡、繁華的城市、偏僻的鄉村、著名的工藝品、誘人的 風味食品、純樸的風土人 情等 ,是人們進行旅游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按其屬性大體分為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兩類。前者指大自然造化出來的各種特殊的地理地質環境、景觀和自然現象;后者是人類 社會活 動的產物,它記錄了古今人類的政治經濟 活動,顯示了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藝術結晶和科技成果。旅游資源必須經 過開發才能具有招徠能力。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游業發達與否,不僅取決于客觀擁有旅游資源的豐富程度,更重要的取決于主觀上開發利用保護和發展這些旅游資源的合理性。科學合 理的開發可使旅游資源充分發揮其文化屬性,給人以知識的啟迪、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樂趣,甚至可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傳統的象征而具有永續使用、長盛不衰的永恒價值。通過必要的旅游建設,旅游資源本身的價值可轉化為經 濟上的收入,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由于日趨劇烈的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各國各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也進入新的階段。隨著人類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以旅游資源為基礎的游覽項目的開發,必須相應予以不斷的補充、更新與發展。
紅色旅游資源特點分析
紅色旅游是以我國現代革命史跡為主要資源,將現代革命史跡所在區域作為游人的旅游目的地,從而把“游山玩水”與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旅游。
我國是一個具有光輝革命歷史 和優良革命傳統的國家,五四運動以來80多年的革命歷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先 后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其間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革命史跡,它們作為全國人民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構成了我們今天紅色旅游的豐富而特色鮮明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