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旅游之學做小驢友
在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帶孩子外出是絕好的時機。這不,那天我帶孩子進行長距離徒步,看到不少父母也帶著孩子出來郊游。有意思的是,許多家長為了避免孩子盡看到別人的大腿,于是就為孩子“增高”了,不少抱著、背著,就是把爸爸當馬騎!參見《扒五層皮:父親不愛和孩子玩》。現在的孩子,已經嚴重退化,被父母太嬌生慣養了。本來周末帶孩子郊游,是非常好的自然或人文教育,但最讓家長頭疼的是孩子不愿意走路。其結果往往是“開開心心出門去”,“做牛做馬回家來”!可是,對一個正常的3-6歲孩子來說,千萬別小看他們,或別以為他們走不動路,理論上他們相對持續走3-10公里,即當一個小驢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參見《為什么孩子會走路反而要抱?》。
孩子往往都是活潑好動的,在平常日子里運動量也是較大的,經常連續跑動很長時間也不消停,我認為,其核心原因就是他們有興趣,在玩的過程中忘記了累。所以,單純從體力上講,如果一個5歲左右的孩子愛玩且喜歡大自然,那帶他們持續走10公里一般的山路,基本全程可以不抱。至于父母是否能讓孩子做到這點,就需要看怎么引導孩子的興趣了。參見《帶孩子尋找春天的腳步》。
下面我帶著大家,在腦中與孩子一起夢游一次,呵呵。
技巧一:要強調是一場考驗。許多時候,事先先和孩子說明困難,且孩子依然答應進行挑戰,他們就有一種內在的動力,說明對困難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當進行途中,孩子出現退縮或不想繼續走時,父母的適當提醒就能讓孩子鼓起勇氣。當然,家長對困難不要強調過多,且要說明孩子可以得到愉悅或成功體驗。參見《孩子的自信心從哪里來?》。
技巧二:給孩子找玩伴。在與孩子一起決定周末到某景點后,父母要想辦法約一個同齡的孩子。當兩個小驢友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會標著勁和相互追趕,家長能省許多的心。孩子只要不閑下來,基本不會讓家長抱的。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拿一個孩子的表現,去說另外一個孩子。當然,這樣做兩個家庭也能更加關系密切。參見《缺少玩伴的童年是很可怕的》。
技巧三:準備孩子的零食。等到了外出郊游的前一天,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和孩子一起收拾背包,讓孩子選出準備帶的零食。可別小看這點,這在孩子相對疲憊的時候,有很強的刺激作用,也能適當恢復體力的。需要注意的是,配備的零食以高熱量和利津為主,比如巧克力、水果等,同時要求孩子自己背。參見《帶孩子旅游之景點選擇技巧》。
技巧四:要保持孩子起床后的好心情。郊游日叫孩子起床時,父母可別催促孩子,對孩子可以提供多一點的幫助。讓孩子保持一個好心情,對郊游是非常重要的,能大幅度減少孩子的依賴,或影響到孩子的走路。所以,陪伴孩子起床時,父母可以多說即將發生的郊游,或今天會和誰一起,或有什么好吃的和好玩的。參見《好情緒要從每天早上開始》。
技巧五:途中設定任務。如果傻乎乎地帶著孩子干走,很快就會感覺到疲憊和勞累,所以一定要讓孩子的腦中“忽視”身體傳來了疲勞信號。所以,在行走過程中,給孩子安排一些任務,比如收集好看的樹葉等,他們就“忘記”在走路,而為了找一個好東西“拼命”走到前面。當然,在整個行程中,任務只能安排1-3次,多了反而不宜。參見《讓孩子在生活中“見”到成語》。
技巧六:隨時要變化場景。老道的驢友領隊在設計路徑時,會安排走質地不通的路,或周邊景色有較大的變化。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視覺疲勞,而一些高難度的地段也會使人精神高度集中,這都使人忘記疲勞。所以,帶孩子郊游時,可以故意走幾小段非常難走的路,比如爬陡峭的坡,家長在后面保護,孩子既有興趣也振奮精神。參見《不惑男人和親生老媽同床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