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節 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教案
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第四節 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生應掌握:19世紀晚期歐美的工人運動,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大罷工,馬克思、恩格斯對工人運動的指導,第二國際的建立,“1889年7月14日國際社會主義者巴黎代表大會及其內容”,“五一”節,第二國際的活動,第二國際的組織形式,社會主義思潮和派別,列寧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傳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和列寧主義的誕生。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歷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社會的各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具體到社會主義運動來說,突出地反映在西歐和美國的工人運動有了新發展。
3.通過學生學習“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使學生受到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通過學習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二大”和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上列寧同錯誤主張斗爭,培養學生敢于堅持真理的精神,善于斗爭的品格。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開辟的世界近代史的第三階段即電氣化時代,20世紀初,資本主義的典型形態開始出現。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上層建筑必須適應經濟基礎。反之,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又會對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產生促進的或阻礙的反作用——來看,壟斷資本主義是適應的,是具有促進作用的,因此,它是進步的。世界歷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其支配下,都發生了變化。各種社會力量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變化,隨之發生了新的調整,出現了新的歷史現象。具體到社會主義運動來說,突出地反映在西歐和美國的工人運動有了新發展。作為國際工人運動組織的第二國際在1889年成立了,無論其組織形式、活動方式等,都與第一國際有所不同。在第二國際內部還出現了傳統上稱之為的“修正主義”。在這同一時期里,俄國的國情不同于西歐和美國,在俄國誕生了列寧主義。
重點分析
(1)19世紀晚期歐美的工人運動和第二國際的建立是重點。19世紀晚期歐美工人運動重新走向高漲,工人罷工次數增多,規模擴大,在工人運動高漲的形勢下,歐美各國工人階級政黨和組織相繼建立,馬克思主義也得到了進一步傳播,在斗爭中工人階級要求加強國際間聯系和合作的呼聲越來越高,第二國際正是適應這種要求建立起來的。在這一時期馬克思、恩格斯繼續與各國工人運動保持密切聯系,并給予指導。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一如既往,在第二國際的成立過程中實際上起了領導作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考察,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受到國際主義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2)列寧主義的誕生是重點。19xx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的思想體系——布爾什維主義——的出現,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同俄國工人運動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一思想體系對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及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部分內容雖然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并不大,但和后面內容聯系緊密,所以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