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百日維新
3、初步成果:(反映了……,有利于……,動搖了……)
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一定成都上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
【資料回放】社會上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戊戌變法實施僅幾月間,就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效果,激蕩神州、振奮人心,出現了“人人封章,得直達于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封章皆數十,上雞鳴而起,日晡乃罷。閱覽奏章,猶不能盡。”(梁啟超《戊戌政變記》)的局面。該年上海出版的英文《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報道:“激進的改革舉世為之震驚,第一他們終止了對外國人的傳統憎惡和閉關自守的政策,鼓吹與列強友善與結盟的政策,倡導全國開放;第二他們改革了那個愚蠢傲慢、自稱世界第一的教育制度;第三不復以中國文明與制度為自滿,維新派在各個部門都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起這個青年中國來,就連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堂乎其后。”西方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多位評論家都對康先生倡導的改革給予極高的評價,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在其主編的《cambridge: china history of the late ching 1800~1911》(《劍橋晚清史(1800~1911)》)中說:“康有為政治綱領的目標是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如果付諸實施的話,等于一場‘來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國早就不是貧弱的樣子了!”
【合作探究1】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比較
明治維新 百日維新
社會背景 資本主義經濟有較大發展,武裝倒幕取得成功 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頑固勢力強大
領導力量 倒幕派實力強大,維新派掌握了明治政府的實權 皇帝沒有實權,資產階級軟弱妥協
具體措施 大刀闊斧,全面、行之有效 未提建立君主立憲這個要害問題,比較激進,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際環境 自由資本主義時期;西方集中力量侵略中國 向帝國主義過渡;列強掀起爪分中國的狂潮
【合作探究2】百日維新的特點
(1)從方式上看:變法要用西方和日本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軍事制度模式,對中國傳統的舊制度進行改革。
(2)從宗旨上看:是要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權利,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在漸進的變革中.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從根本上實現國家的獨立富強。
(3)從內容上看:變法的內容與維新派的主張有差距,維新派與康有為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等政治主張,在百日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的詔令中沒有此內容,表現了資產階級的局限性。
(4)變法局限在社會上層,沒有深入廣大人民群眾,因而沒有形成變革舊制的巨大社會力量
★教學反思:
1、課前精心準備,資料引用和問題設計具科學性、思辨性、趣味性于一體,能給學生以良好的歷史學素養的影響。這節課多媒體制作很有實效性,而且整個課題緊緊圍繞“百日維新”這一中心內容展開。選擇的材料也貼近生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答題的同學有30多個,在討論的時候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做選擇題的時候爭先恐后回答。
2、科學合理地延伸教材內容,有利于學生把握歷史的走向。如“光緒帝在百日維新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按照光緒帝的設想做下去,是通向君主立憲政治之路的。”及“明治維新與百日維新的比較”等,能引導學生走向教材之外更廣闊的歷史天地,走向歷史的深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