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北娝苤,上述文字是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的結尾。阿爾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生于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的一個破落的絲綢商家庭,為了謀生,15歲起就在小學里擔任修課的輔導員。17歲到巴黎,開始從事文學創作,xx年中,先后發表了詩集《女戀人》和小說集《磨坊文札》。但是,這兩部作品并沒有給他帶來多高的聲譽。給他帶來巨大聲譽的是1873年發表的《最后一課》!蹲詈笠徽n》相信大家都在課本上讀過,故事借阿爾薩斯省一個小孩小弗朗士的自述,具體地描寫一所小學所上的最后一堂法文課。作家回避了普法戰爭的正面戰場,而把筆墨轉向一幅極為平常的生活畫面:小學生遲到,老師講課、提問,習字,拼音練習,下課……描寫極為冷靜、客觀、樸素,卻極具感染力,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堪稱短篇小說中的精品。小說自1873年發表以來,曾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并常被選為中小學的語文教材,流傳廣泛,膾灸人口。那么普法戰爭是怎么回事?這場戰爭又和哪些歷史事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想回答這些問題,就有必要學習本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二、知識結構 客觀:時代需要(經濟危機、工人運動) 背景
主觀:馬恩活動(理論研究、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誕生 概況:時間、著作 意義: 背景:經濟危機、工人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