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第一節 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學案
【知識點撥】
英國工業革命及擴展、影響
1.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
①17世紀,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確立(前提)
②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
③18世紀中期,英國海外市場的擴大
④圈地運動開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
2.特點
①工業革命首先從發明和使用機械開始
②發明者都是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
③首先出現在輕工業部門
④首先發生于英國
3.擴展
4.影響:①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統治基礎
②改變了社會結構
③經濟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
④世界格局出現了重大變化
【方法導引】
1.分析、歸納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引起經濟結構、階級結構、城鄉結構和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工業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①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由于采用機器生產,工廠越來越多,壯大了資本主義經濟,而原來的手工工場和手工作坊逐漸被擠垮。因此,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最終取得了統治地位。②兩大對立階級的形成。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英國資產階級雖然在英國封建社會晚期已經出現,但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是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工業資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漸形成了工業資產階級。這樣工業資產階級逐漸成為資產階級的主導部分。無產階級也逐漸形成。掌握生產資料的資產階級為了獲取利潤,無情地剝削無產階級,尤其是對于童工和女工的殘酷壓榨,成為工廠出現初期的普遍現象。因此,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從它一出現就開始了。工人運動逐漸興起。③城市的擴大。工業革命把勞動力從農村引向城市,開始了城市化進程。在這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也逐漸發生變化。④先進生產技術的傳播和東方從屬于西方。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推銷商品,到全球各地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加緊對殖民地人民的瘋狂掠奪,造成了當地的貧困和落后,使東方從屬于西方。與此同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傳播到世界各地,猛烈沖擊著舊思想和舊制度。
2.通過分析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過程結果,理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
3.結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幾要素分析阻礙法國工業革命進程的因素。
法國是繼英國之后第一個發生工業革命的大陸國家。但是法國工業革命的規模遠遠落后于英國,而在發展速度上也比不上同期的美國和德意志。這是因為:第一,從資本原始積累方面來說,法國對農民的土地剝奪主要不是通過大規模圈地的暴力方式,而是通過租稅盤剝。另外,由于法國在與英國爭霸中的失敗,喪失了原來的許多殖民地,所以殖民掠奪對于原始積累的意義,在法國也不像英國那樣突出。第二,法國大企業發展緩慢,而小企業長期大量存在(法國傳統服飾業,高級化妝品和奢侈品制造業仍以手工勞動為主),企業經營分散,新技術、新機器的發明和推廣比較困難。第三,法國農業中小農經濟長期占據優勢,這影響了雇傭勞動力的來源,限制了國內市場的擴大。第四,法國高利貸資本活躍,吸引了大量社會流動資金,減少了工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