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當時,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歐洲的形勢是:工業資產階級興起,工人階級日益覺悟,各地的民族意識越來越強。這是歷史的發展潮流。工業資產階級要求消除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封建因素,更多地參與政治;工人階級希望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德意志、意大利等地要求統一的呼聲日益高漲,被壓迫民族更加強烈地希望實現民族自治和民族獨立,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在維也納體系中,封建勢力得到加強,進行反攻倒算,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受到損害,工人階級除受資產階級的剝削外,又受到封建勢力的壓榨,處境更加困難。弱小的國家的利益被大國任意宰割,爭取民族權利的運動遭到鎮壓?傊S也納體系是歐洲專制君主們企圖采用高壓手段,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體現;它反對社會進步,任意踐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種歷史的反動。但是,在維也納體系下,各國常用召開會議的辦法來解決國際間的爭端,客觀上也促進近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2.結合1848歐洲革命的歷史背景分析認識其特點。
背景:這場革命的爆發是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生產力同封建制度及其殘余之間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19世紀40年代,歐洲各國主要是國家工業革命開始起飛,發展到機器大工業階段。但大多數國家仍處在封建主義統治之下。旨在維護歐洲大陸封建統治秩序的維也納體系所建立的違背歷史潮流的歐洲反動局面剛剛被打破,神圣同盟在瓦解。在已經實現資產階級革命的法國,掌握統治階級的不是工業資產階級,而是金融貴族,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德意志和意大利還處在封建割據狀態;東南歐各國如匈牙利、奧地利、土耳其和沙俄處在異族壓迫和奴役之下。這種狀況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變革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封建專制的上層建筑,使之適應逐漸走向成熟的工業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這是導致歐洲革命的社會經濟的根本原因。兩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經濟事件的發生,加速了不滿的爆發,使不平的怨言發展成為起義?傊,是歐洲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這次革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①是在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水平,即資本主義進入機器大生產的時代。②無產階級成為這次革命的主力軍和惟一徹底革命的階級,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尚不足以勝任對革命的領導。③資產階級在領導這場革命中,懼怕站在背后的無產階級,鎮壓工人運動,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從革命走向反動。
3.比較歐洲1848年革命和19世紀20、30年代的革命,概括其主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求同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
相同點:資產階級是領導階級,結果資產階級得益,無產階級是主要參加者。
不同點:1848年革命的規模更加巨大;資產階級得益更大,在很多國家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無產階級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革命,發揮了更大作用;法國無產階級還同資產階級展開了斗爭,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
【疑難解析】
例1 19世紀初期和中期歐洲出現了哪兩次反動的政治局面?其間各孕育并出現了哪些革命運動?這些革命運動最后是怎樣走向高潮的?
解析 本題是一道較大跨度的歸納綜合題,要求學生首先要把握19世紀初期和中期歐洲出現了哪兩次反動的政治局面,然后思考這期間出現的革命,旨在考查學生對歐洲出現反動政治局面的理解。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后,歐洲出現了反動的政治局面,課本上說得很清楚。但學生要歸納這期間出現了哪些革命運動,這些革命運動最后是怎樣走向高潮的。革命失敗后,就會出現反動的政治局面。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基本史實分析說明問題和總結歷史規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