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 詩歌與小說v
北宋柳永的詞作體現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還往復,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他在代表作《雨霖鈴》中,把依依惜別的離情和肅殺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鈴》
柳永(約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懷才不遇,放蕩不羈,喜歡和民間藝人、歌女交往。他對詞的發展也作出重大貢獻,形式上由字數較少的小令發展為字數較多的慢詞;語言上突破文人雅詞,吸收了民間俚俗語言;表現手法上形成婉約風格。代表作如《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中,作者把依依惜別的離情和肅殺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約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而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相比較唐詩、宋詞而言,元曲可能對同學們來說有些陌生,請看教材是如何對元曲定義的?
板書:3.元曲:含義
元曲是在宋詞、金元俚曲俗謠基礎上經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詩體,雖然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話、方言、襯字,是與音樂、戲曲結合比較緊密的詩歌形式。
為什么教材中會說“漢族文人在元朝進取無望”?①元代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階級矛盾尖銳。②科舉取士制度被廢除。
正因為漢族文人無法實現人生抱負,他們才會用可俗可雅的元曲來抒發愁悶的情懷或是表達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滅。請看教材上摘錄的相關詩句。
同學們知道元曲名家有哪些?馬致遠、張養浩。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與唐詩、宋詞、元曲齊名的時代文學是明清小說。
三、明清小說
在第8課《筆墨丹青》的“民間風情”一目中,提到了木刻版畫,那時的木刻版畫是出現在什么文學作品中的?明清小說。
是作為明清小說的插圖而出現的,反映了世俗的審美情趣。
明代書法的特點是什么?明代書法隨著社會進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強調個性化的創造。
書法也好,繪畫也罷,它們在明清時期的特點均體現了明清時期經濟繁榮而導致的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因而文化上越來越體現出市民化的特征。而明清小說的繁榮就是應市民階層的文化需求而出現的。請同學們閱讀本目內容,然后我們通過一些關鍵詞來明確本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