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林則徐、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1、“開眼看世界”(19世紀四五十年代):
①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編譯《四洲志》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受林則徐委托,據《四洲志》編寫的《海國圖志》,是第一部由中國人編撰的最詳備的世界史地著作,書中明確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③意義:“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口號,同時也是對幾千年來傳統心態的一次挑戰,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2、維新變法思想
①康有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還借用進化論觀點論證了君主立憲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
②梁啟超:維新思想的主要宣傳者,發表了一系列鼓吹變法的文章,指出變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③嚴復:翻譯《天演論》,將達爾文的進化論傳入中國,認為人類社會同樣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演法則支配,不能及時進步的民族就會被別的民族滅絕。
3、維新思想的影響:
①戊戌維新是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一次愛國運動。
②戊戌維新是一場資產階級啟蒙運動,開闊了知識分子們的眼界,提高了他們參與政治的熱情。
③維新派對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觀上也有利于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④維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專制制度,要求實行君主立憲,沖擊了封建思想,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直接原因:袁世凱為復辟帝制造輿論,掀起一股尊孔復古逆流。
2、標志: 19xx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4、主陣地:《新青年》
5、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
6、主要內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攻擊以孔子和儒學為代表的舊禮教,舊道德)
③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提倡白話文取代文言文,魯迅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4、思想影響:
①新文化運動是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批判封建專制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②對促進民眾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覺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③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促進了文化的普及與繁榮,推動了國民素質的提高。
④局限性: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
(三)知道李大釗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方面的貢獻,認識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展的重大意義。
1、李大釗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的貢獻
①開始傳入: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中國后,一些新文化人士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
②系統介紹: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